张宝泉|北国寄温馨

文化   2024-11-30 05:29   山东  

      十一月二十一号,我收到远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北国作家》主编白帆作家的微信,他说道:“张老师您好!许久没联系了,您都好吧?我出了一部评论集,选录了给您的书作的序,今要寄给您样书一本,请核对一下地址电话,然后回复我。”后面附我的地址和电话。
      我激动不已,马上回道:“谢谢老弟还想着我,让我感动的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地址和电话都对,我一定认真拜读老弟编辑的大作,虚心学习,从中汲取营养,促进自己的创作。这几年,我一直想去看望你,交流创作体会,由于三年疫情防控,一直未能成行。今年回家乡虎林参加学生毕业五十年聚会,后来儿子开车拉老伴回来,返程时准备去看望你。没想到的是长春亲家母因患脑瘤,需做开颅手术,只好奔长春去探望她,错过了机会。相信我们以后会有机会见面的,同时欢迎老弟择日来天津游玩,我一定竭尽地主之谊,盛情接待。再次表示感谢!”

      二十四号早上,我收到了白帆作家寄过来的作品《白帆诗文品鉴》。全书共四百六十八页,约四十五万余字。书共分四部分,前两部分是国家大师级的名家、文朋诗友和热心读者对白帆作家诗文的评论和点评,后两部分,是白帆作家为文朋诗友和重点作者撰写的评论和序言。其中包括他为我二〇二一出的书《杏坛漫步五十年》所作的序言。
      我捧着这本沉甸甸的厚书,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这本名家杰作,不仅能拓宽视野,启迪思维,激发情感,促进创作;而且还含有白帆作家一份至亲至爱的情愫,堪比手足亲情,令人动容。这份从寒冬北国寄过来的温馨,胜似烈火骄阳,既温暖了我的身,更温暖了我的心,让我尽兴享受着人世间的温暖真情。

       白帆,本名徐启发,当代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委员,作家职称,现任《北国作家》杂志社主编。
      他曾在《诗刊》《中国作家》《星星》《北方文学》等海内外一百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等作品一千余篇(首)。
      作品入选《中国诗选》等百余种书刊,曾获得“蔡丽双杯赤子情”全球华语新诗大奖赛一等奖;“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最佳诗人奖;第五届“长江杯”中国当代汉诗精选大赛成就诗人奖,以及在人民文学杂志社、鲁迅文学院、黑龙江省文化厅等单位征文大赛中多次获奖。
      白帆作家已经出版诗集《一船星辉》等六部;散文集《相约如梦》和长篇小说《旧日》各一部。可谓著作颇丰,闻名遐迩,是当代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我同白帆作家是在微信群里相识相知的。二〇一九年国庆节期间,我们老两口被儿子从哈尔滨“绑架”回天津定居,由于行走匆忙,我在哈十五年间攒下的书籍来不及带走,只好忍痛割爱,都送给学生和亲友了。这样,在天津就没有书籍看,度日如年。于是,我便准备尝试着向至爱亲朋们索书或是借阅。翻看微信通讯录时,看到有《北国作家》的主编白帆作家,竟鬼使神差地向他提出了这个要求。
      没想到的是,白帆作家很快给我寄来三本大作,即诗集《一船生辉》,散文集《相约如梦》,以及长篇小说《旧日》。以后他又陆续寄来数期《北国作家》杂志和多部书籍,极大的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和意义,使我每天都过得充实又快乐。
      随着交往的深入,我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而且三观一致,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
      当时我的一位名叫高天的学生,在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被聘到深圳工作。闲暇之余,他写了一篇名为《难忘的数学老师》的纪实文章,回忆和我相处的点滴事迹。我见他的作品文笔流畅,语言朴素,感情真挚,便推荐给白帆作家,希望能发表在《北国作家》杂志上。白帆作家欣然答应,并亲自修改润色后,发表在《北国作家》杂志的二〇二〇年的第三期上,给予作者很大的鼓舞。
      从此以后,我先后向《北国作家》杂志推荐哈尔滨、长春、天津和家乡虎林等地的弟子作品,约十多篇,都被白帆作家修正编辑后,发表在杂志上。白帆作家勤奋耕耘,为培养新人默默付出的精神令人敬佩,是当今文坛不可多得的引路人。

      二〇二一年,我创作了散文集《杏坛漫步五十年》,定稿时,准备请位名人作序。恰好在半年前,经人介绍,我认识了曾在某杂志社任过主编的吴先生,便礼貌的请他作序。
      吴先生慨然应允,并让我把书稿发给他参考。十五天后,吴先生发来序言底稿,洋洋洒洒写了约一万五千多字,把我一普通的高中数学教师吹得不着边际,言过其实,弄得我脸红耳热,难以接受。看到最后,还有一条备注,要求付给他两千元的润笔费,让我哭笑不得。
      其实付点费用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吴先生付出了辛劳,再说这方面我已有所准备。但是他作的序言过分的吹嘘,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觉,以为是作者本人借机为自己脸上贴金,似乎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捞取资本,很容易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为此,我苦口婆心劝说他修改,可吴先生固执己见,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为借口,严辞拒绝了我的要求。无奈,我只好放弃了他的序言。
      再请谁作序呢?我在书房边踱步边思考,无意间看到书架上白帆作家的长篇小说《旧日》,想起当时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深有感触,立即写了读后感发过去与他交流,使我们的感情更进一步。
      想到这里,我头脑一热,“何不请白帆作家给作序呢?”转而又一想,白帆作家可是文坛的大家名人,既要忙于工作,还要抽空创作,哪有时间和精力为一普通的教书匠作序呢?为此,我连续纠结了好几天。
      一天早上,我在微信里向白帆作家问候时,不知怎的顺口就把请他作序的事情说了出来。
     “好的。只是这一段时间较紧,抽不开身,等忙过这段,我就给您写,请把书稿发过来吧。”白帆作家说道。
     想不到白帆作家就这样轻而易举的答应了,让我惊喜不已。我马上回道:“谢谢!我这就把书稿发过去,不着急,等你有空闲时间时,再写也不迟。”
    “我尽量往前赶,只是我水平有限,可能达不到您的理想要求,凑合着用吧。”白帆作家谦虚道。

   “谦虚了,我可是求之不得呀。另外,我准备付你一定的报酬,算是辛苦费吧,先谢谢你啦。”我说道。

    “作序是义务,提钱就外道了。老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咱们可要洁身自好,不能沾上铜臭气。这样吧,等书出版后,您给我寄一本过来留念就可以了。”白帆作家说道。话语虽短,却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让我为之感动。
     出乎我的意料,刚过八天,白帆作家就发来了他作的序言,令我又惊又喜。我马上翻看,读后感慨万千,他的语言朴素中肯,点评到位,客观理性,满满的正能量,给予我很大的鼓舞和力量。
      他在序中说道:“……作为一名教师,手执教鞭,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半个世纪,青丝变白发,皱纹刻年轮,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及至整个一生,都献给了崇高的教育事业。说平凡不平凡,说不凡实伟大,因为这本身就是一部书,一支歌,一卷无私奉献的长诗……”
      接着白帆作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点评。他说道:“一是真情实感,动人心魄。真实乃文学的生命,真善美‘真’字在先,只有真实才能感人,让人信服。张老师所描摹的这些人物,都是出自于他教过的学生。这些来自于生活当中的真人真事,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现场感,令人瞩目……
      二是形象典型,栩栩如生。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从外貌特征到性格特点,再到心理活动,都各具特色。如沉稳干练的江涛,聪明睿智的季俊峄,美丽聪慧的黎青……
      三是情节逼真,细节感人。作者本身就是教师,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来自于学校生活,是作者最熟悉的生活,无需特意去体验去编织去虚构。正因如此,这些情节故事性强,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四是语言生动,文学性强。文学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简捷、准确。张老师的这部作品在语言上具备了这些特点,呈现出鲜明的文学性,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纪实文学作品集。”
      白帆作家最后说道:“张老师一生教书育人,文理双修,奋力拼搏,成绩斐然。立德、立功、立言都已实现,活出了人生的精彩。我想这与他树立了崇高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三观有关。毛泽东曾说,‘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个人只有在年轻时目标远大,志存高远,向着理想的高峰不断攀登,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伸开双臂,去拥抱辉煌的日出!”

      书出版后,文友们对白帆作家所作的序赞不绝口,说看了他的序言,明确了阅读的方向,增添了阅读的兴趣,提升了书的文学价值,对作者文学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更是深受鼓舞,获益匪浅。经常翻看白帆作家的序言,把他的鼓励化为动力,笔耕不辍,每天坚持四个小时创作,从而丰富了生活,每天都过得比较舒心和快乐。继自己在二一年出版散文集《杏坛漫步五十年》后,二二年负责编辑高中同学文集续篇《暮年初心》,内中有我的小说和散文十余篇,约十八万多字。二三年出版了散文集《回眸》,二四年又出版了文集《夕阳行》。可以说,我创作走到今天,白帆作家功不可没。
      这次白帆作家又把在《杏坛漫步五十年》里所作的序,收集到《白帆诗文品鉴》当中,又一次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支持。我一定会将这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努力耕耘,用新的作品来回报白帆作家,回报文友和读者。
      话说回来,由白帆作家编著的《白帆诗文品鉴》,共收集作家和名人对他的诗文评论四十五篇,点评三十二篇,白帆作家对文友的作品评论四十五篇,为文友出版的书籍作序十七篇。正如他说的那样,书中“既有对白帆诗文的品鉴,也含有白帆对别人诗文的品鉴”,从而“就有了白帆对诗文品鉴的内容”。

     下面,我举几例名家对白帆作家诗文的品鉴片断,与大家分享。
     诗人吴开晋评论道:“读他的诗,最突出的感受是,以内在的感情为线,去驾驭各种意象,并开掘出某些生活哲理,从而创作出诗美。”
     “读他的诗,觉得他对亲人,对恋人,对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和家乡的土地,都怀有一种真挚而深沉的情愫。于是,他把情投射到所歌咏或描绘的客体物象上,而体现出多种意象美。”
     “他在《鹿乡,我美丽的鹿园》里写到,‘故乡就是一只梅花鹿’,‘故乡就是山岗上那片野百合’,‘野菜喂大的童年比高粱秸还瘦’等,都是以独特的意象,写自己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写得深情而有新奇感。”
     “他在《圣月之魂》里说道,‘故乡的月/总是又圆又亮/犹如神奇的大鸟/静静的蹲在自家屋顶’,‘故乡的月/总是又苦又涩/如同一颗沧桑的老泪/悬在碧空’……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把故乡月的新奇美好,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生动地展现出来,构成了一组组美的意象,令人感怀。”
     吴开晋先生最后说道:“从以上所引的作品中,可看出白帆在诗艺诗美创造上所取得的成绩,他正沿着自己的道路向前拓进。希望他一路春风,高歌猛进!”
     著名诗歌理论家苗雨时教授在评论白帆作家诗集《开花的梦土》中说道:“他的诗歌置身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文化历史语境中,从生命本体和根抵出发,把本土性与现代性有机融汇,在人生与自然的大面积呼应中,便生长出一种意蕴丰厚而又独特的艺术丰姿。”
      然后苗教授举了白帆作家一系列诗句进行评论,接着总结道:“纵览白帆的诗的文化结构,我认为分三个层面:其一是乡土风景的物态展示;其二是乡土人情的生命灌注;其三是乡土哲理的现代开掘。三者贯通、组合、构建了他新乡土文化的完整系统。他的诗歌的艺术形式,与他的文化结构相适应,也处于传统与现代的交合状态。他的意象结构,既不同于传统的过分形象化,也不同于现代的意识迷幻,而是把象、情、智有机统一,从而造成意象的明丽、坚实与质感。他的话语运用,既吸取古典诗词的语感,使其具有悠远的韵味,又广泛占有鲜活的、能激活此在语境的日常生活语言,两者相互延伸、融合,以此形成一种个体化的生命本质的根源性的诗性言说。”
      著名诗人贺敬之老先生在看了白帆作家的诗和所办的刊物有感而发,他赞道:“看了你的诗和你们办的刊物,非常高兴!特别是你的诗,视野开阔,感情丰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很大的进步,让我感到欣慰。你们的刊物发表的作品也非常好,旗帜鲜明,弘扬了时代主旋律,也体现了百花齐放,引起了我的共鸣,尤其是在当前的语境下更是难得,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把握方向,坚持本色,把刊物办得越来越好,为培养人才,打造精品,繁荣文艺多做贡献。”
     为了鼓励白帆作家,贺老又说道:“《贺敬之文集》六本书和《贺敬之文学作品研究》两本书已出版,很快会给你寄去,留作纪念吧。”
      最后贺老又提出了殷切希望,他说道:“希望你们的刊物多发一点有观点、有分量的文章,对提高你们的知名度更会产生一些有利的影响。”

     下面再欣赏白帆作家对文友作品的评论。由于篇幅关系,仅举他以《时代的见证  人性的良知》为题,评台湾诗人台客的诗中几段文字,一起领略白帆作家的风采。
      他说道:“常在一些诗刊上读到台湾诗人台客的诗。坦率地说,开始并没有感到有何惊人之处。后来随着阅读的加深,尤其是读了他送我的几本诗集,如《故乡之歌》《发现之旅》《见震九二一》《星的坚持》等,便逐渐感到弥漫在诗中的一股大气。这大气主要来源于台客对现实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对诗的题材的选择和把握,这在台客先生近日寄来的几首诗中更加显现。”
     接着,白帆作家通过诗《破冰》《烟火与炮火》《那一枪》《一群黑蝙蝠》《大海啸》等,逐一进行了评论。最后,他说道:“台客的诗在艺术上清新淡雅,健康明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具有典型的中国新诗的风格。他不在一字一词上雕琢,而是在大处着眼,在宏观上构思,在总体上把握,显得凌然大气。他的诗往往篇幅短小,却能做到小中见大,纳天地于方寸之间,揽四海于微澜之上,可见诗人构思的独到功夫。此外,台客的诗不造作,不生涩,不粉饰,不雕琢,质朴纯厚,清水芙蓉,行云流水,引人入境。”
      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白帆作家对台客诗的评论,可见他的渊博的学识,深厚的功底,意象的领悟,内涵的丰富,艺术的技巧,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各点评皆有独到之处,令人耳目一新,催人奋进。
      最后,节选诗人李人凤的《白帆赋》的片段,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诗曰:

     白帆白帆,旌旗正悬。诗心锦秀,艺海朱澜。大家气象,已见峰端。明人有眼,慕者投嫣……词彩璀璨,诗格拔尖。不哲而哲,美轮美奂。凌云笔健,自古而然。友朋祝贺,心香一瓣。今有曛风,好花当妍。
      2024.11.28于天津

山东作家
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巴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