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贺新禧·迎财神
正
月
初
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这一天承担了太多人们的希望与憧憬,所以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不准妇女串门等。
接财神的传说
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与王元宝有关。
王元宝,唐朝开元间人,富可敌国,靠贩运琉璃发家。
王元宝的许多生活习惯如正月初五拜财神,吃发菜等等对于中国民风民俗有深刻的影响,流传至今。
对于王元宝的发迹史,
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这样记载:
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
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
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
二狗叹曰:天不助我。
遂悬梁欲自尽。
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
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
左手“如意”,右手“元宝”,
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
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
不闻淄州出琉璃乎?”
又舍元宝一枚,乃去。
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
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迎财神财源滚滚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逸飞书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