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也称正月初四,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四天。这一天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和讲究:
扔穷
按照老传统,初一到初三不能扫地,家里会聚集一些瓜皮果壳等。到了初四这一天要进行彻底的打扫,清扫屋子、掸尘,并把垃圾堆放至院子的一处。这种做法在中国民俗中被称为“扔穷”,寓意将贫穷和不吉利的东西扔掉,以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兴旺。
相传正月初四是灶王爷重返民间的日子。在北方地区,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查户口”,家家户户都要焚香祭拜,守在家里迎接灶王爷光临。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感谢灶神一年中的庇佑,并祈求来年家庭平安、生活顺利。
接五路财神
民间有“送神早,接神迟”的说法。送神要趁早,而接神一般在午后也不迟。大年初四是各路天神重返人间的日子,人们会准备供品,包括三牲、水果、酒菜等,来迎接五路财神。商家们尤其重视这一习俗,为了争得“利是”,他们会在正月初四子夜抢着“接财神”,因为初五是财神的“诞辰日”,也是发财日。从初一到初四,商家通常闭门歇业,会选择在初五开门营业。人们相信,只要财神显灵,就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新的一年便会发财致富、财源滚滚。每家每户在初五零时零分接财神时,要把门窗全部打开,燃放炮竹和烟花。
怕吃“滚蛋包子”和炒“鱿鱼”
“滚蛋包子”寓意着离开或被辞退,炒“鱿鱼”也有类似的意思,所以在这一天人们比较忌讳这些。
吃折箩
就是把初一到初三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吃折箩被认为象征着摆脱困难,将坏运气“折旧”掉,迎接新的一年好运的到来,也代表着希望家庭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事事顺利、财源滚滚。
吃烙饼卷鸡蛋
烙饼象征着团圆和圆满,鸡蛋寓意着新生和生机,吃烙饼卷鸡蛋意味着希望家庭在新的一年中团团圆圆,生活圆满,充满新的希望和活力。
羊日不杀羊、不食羊肉
传说从大年初一到初六是六畜日,女娲娘娘先创造出六畜,初七再造出人类。大年初四被称为“羊日”,是羊的诞辰之日,有“三阳开泰”“富贵吉祥”之说,因为“羊”同“阳”,也有“羊”同“祥”的寓意,代表吉祥美满,所以这一天不宜杀羊或吃羊肉。
此外,在一些地方还有“迎灶神日,不出远门”的说法,因为灶王爷这一天要回到家里点名查人口。同时,人们也会注意在这一天不打人骂人和打碎东西,以保持家庭的和睦,避免影响新年的运势。这些传统习俗和讲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习俗的具体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它们所蕴含的美好寓意仍然被人们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