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所以,实践证明,美术活动室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到6岁的儿童通常都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运用感官探索自己周围的世界,而且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
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所以,实践证明,美术活动室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发散的和有限的。所以,有计划地引导儿童参加美术实践的各种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表现力、感受力和理解力的发展。
首先,美术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及创造才能都有较大的帮助。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活动,儿童在动手之前,首先总是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例如物象的形态、结构、色彩和比例等,使这些因素在头脑中留下较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借着自己对这些的感受和理解去动手表现,这种观察力的培养,对儿童的美术创作乃至一个人一生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积极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美术教育对于增强儿童手和脑的协调性和灵巧性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在绘画或做手工活动的过程中,总是用眼睛观察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为了使他们尽快地掌握在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和技巧,就必须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到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性,一定的速度和力度。
美术教育,主要是强调热爱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对于儿童来讲,无论是绘画还是美工制作,都离不开激发他们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
因此,正确的实施美术教育,能有效的促进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并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
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美术活动能增强儿童对生活的热情,特别极具创造性的活动中,过程还是结果对他来讲都是亲切的和有趣的,会使他们兴奋和向往。
美术活动还可以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勇于和善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
所以美术活动是对他们实施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最佳手段。可见,美术教育在于通过儿童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各种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之间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二者神经活动的不同方式上,大脑左半球主要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和求同思维等智力活动控制区域,而大脑右半球则是视知觉、空间关系、音乐、舞蹈、身体协调、直觉和求异思维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
那种只让儿童注重语言、计算、背诵些外语单词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围绕着发挥大脑左半球功能而进行的,如果同时注意儿童画画、唱歌、跳舞来加强动作、空间知觉的训练,那么,将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这样,对两半球给予同样的磨练,会有助于他们的大脑发育。各种事实反复证明,儿童画画,动手制作与学习其它知识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单纯的绘画教学只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匠,只有从小接触到多元绘画、多元文化和多种多样的创作方式,才能让孩子真正走上艺术的道路。而这些缤纷多彩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创作方式和文化熏陶,对孩子一生多方面的发展都会起到潜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