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太多,景区不够用了

文摘   财经   2024-08-13 07:46   北京  

没啥,硬整啥。



领域 | 景区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01


今天讲故事前,我想先道个歉:


如果有上个月一起开会的领导看到这篇文章,当时确实是我没忍住,笑场了......


事情是这样的,近期,西部某省文旅厅邀请我过去座谈,顺便去考察下当地的文旅资源。


闲着也是闲着,我去了,但到了那边以后谈什么呢?


座谈会上,我对面坐了不少领导,有省文旅厅、地方景区管委会、旅行社协会等一大票人马与几位专家媒体,大家讨论的主要还是当地的一些暑期旅游资源整合营销和如何打造当地的文旅出圈IP。


会议有多冗长就不多言了,轮到景区管委会领导发言时,一个被称之为D主任的负责人开始滔滔不绝,他说我们有尘封不住的西夏文化,所以应该打造一个西夏文化主题的古街,再建一座古城,再搞一台主题文化演出......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立刻脑海里盘算了下,这西夏历史我知道啊,离你们这挺远的啊,类似的古城也都建过了,完全没有客流啊。



所以,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就颇为耿直地讲了一些自己对这个“准上马项目”的看法,我一边唾沫横飞,一边感觉有人在捅我。


往旁边一看,是一个和我一起过来参会的北京官媒朋友,他在桌下用手势示意我别说了,我这才看了下对面,意识到几个领导脸色铁青,我就知道大实话又说多了......


D主任看我没话了,立刻接上,“我们这个古城项目,是经过一家知名景区操盘手公司(我们称之为A公司)验证过的......”


然后D主任又讲了一堆关于这个A公司做过多少EPCO项目的成功案例,一副你不懂了吧的得意洋洋的样子。


然后,我就真的笑了,他说的这家A公司是业内都知道的大忽悠公司,主要特点就是拿项目的时候吹得天花乱坠,实际运营的时候就是二道贩子,成功圈了不少钱。


应该说,国内80%以上的“假古城”、“无人古镇”都出自他们之手,纯粹是靠忽悠项目便宜拿地,转手再把地皮甩卖给第三方公司。


前几年,曾经湖北有个地方政府请A公司过去竞标,A公司口若悬河白话完,对方政府负责人也不是傻子,微微一笑,既然你们这么牛X,那咱们先把商业街区运营起来,成功了再给你们批地。


A公司一听傻眼了,不好忽悠呀,连夜撤出湖北。


或许,这家公司唯一擅长的就是搞定领导,但各取所需背后,跟景区运营的初衷就不太一样了,毕竟非专业的人接了专业的活,项目不用上马,结果已经可想而知。


02


大概从疫情期间开始,国内有个人尽皆知的神奇现象:操盘手太多,景区不够用了。


每当一个景区的扯淡项目要论证上马背后,总会有一堆敲锣打鼓的景区操盘手公司如同过江之鲫,跑出来疯狂挖掘该地的可怜历史,编造此地压根不存在的文化底蕴。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有个某地报社记者朋友受当地政府所托,和我请教是否适合就柳永墓开发成一个景点,或者索性再搞大一点,改造长廊,建造以“柳永”冠名的宋词馆。



我说,要听实话吗?她说,请讲。


我说,实话难听,千万不要,首先你们建这个东西成本不低,终究是要收回投资的,但历史文化名人和歌星、影星一样,他也是分等级的。


什么意思?


简单讲,北宋词人柳永很有名,但是就今天而言,他对游客的吸引力未见得有多强,修缮保护当然是可以的,但就这座城市的名人墓,不止柳永,还有杨一清、宗泽、太史慈,这些古墓都只能适度修整,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符号,供有兴趣的人瞻仰,旅游开发价值并不大。


几乎可以断言,投得越多,赔得越多,就让柳永在那静静躺平不好吗?


朋友认为有道理,和那些EPCO公司忽悠的不一样,至于之后当地怎么考虑这个项目我没再追问。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坦白讲,作为一个非任何利益方代言人的文旅行业媒体,我认为当下景区操盘手做项目往往考虑的不是市场要做什么,而是领导们要做什么。


而在那些大神“景区操盘手”眼里,领导们想做的一定是好的,包装也要包装出来,恰恰这样的文旅产品往往一开始就违背了市场运营规律。


领导们颔首称是,操盘手公司背地数钱。


一个敢说,一个敢信。


仅一个三国文化,这些年关于关羽的故乡,曹操的故乡,诸葛亮的故乡不乏网上各种争端,项目上马后甚至引来网友疯狂骂战。



不是说所有的操盘手公司都是忽悠,但最后能得到政府信任的往往不是真正干实事的公司,这就是当下国内景区运维的现状。


不然,何以见得国内各地不管消费者实际需求,那些大干快上的“假古城”、“夜游项目”遍地跑?


千篇一律的景区垃圾项目背后,是非理性市场行为在主导决策。


实际上,真正项目开业后,往往那些刨祖坟找出来的文化景点对于游客而言压根没有吸引力,生造出来的历史景点连领导自己除了开业发布会以外都懒得去第二趟。


每个地方都以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荣,但真的不是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都值得拿来开发景区项目。


03


几年前,我写过一家叫伟光汇通的公司,这家公司业内都熟,它们的“特长”正是大建特建“假古城”。


当时,伟光汇通不少项目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裁员、停薪留职、随意罚款,还取消了工作满一年起每月增加100元的司龄工资,多地运营的古城有的转手,有的烂尾,还在经营的项目也颇为艰难。



事实上,这种抵御风险能力较差,或者说没能力再重新耗费巨资重整的景区,并不能像帝国时代游戏里的建筑一样“修旧如新”。


它们大多数除了在修建过程能够给地方带来短暂的GDP和就业,还有在建成之初给当地人带来短暂的新鲜感后,便处于长期的闲置,甚至荒废。


我原以为伟光汇通的教训足够让很多地方政府吸取教训,几年后再看,好像并没有。


不管领导们出于何种目的,操盘手公司这几年肉眼可见的是更多了。


只不过,和那些重金砸钱的项目无疾而终不同,但凡细心观察,现在年轻人出行已经不再追随所谓的5A、4A景区,或者跟着某地自吹自擂的历史文化旅游了。


当下“脑后有反骨的”年轻人出游“弱景区化”趋势愈发明显:睡到自然醒,酒店吃外卖: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佛系”旅行,让一些“挂羊头卖狗肉”,除了A级牌匾,啥也不是的“忽悠型景区”没有了生存空间。


这些规模庞大的景区项目落寞收场,揭开了国内文旅产业浮华背后的灰色真实。


2024年,景区还要找操盘手公司整活吗?


当这个问题在行业里讨论愈来愈多,管理者们也该重新思考如何给同业们的疑虑一个满意答复。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景区操盘手公司越来越多?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如果您还希望经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在看和给旅界添加一个“星标”哦!


欢迎来撩旅界主编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职务+姓名,不备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过申请!感谢配合!)

旅界
每日为你讲述最动听的文旅商业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