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湾的旧梦 杭州新聚——一场跨越时光的诗意重逢

文摘   2024-11-18 16:22   浙江  

      在金秋的十一月,当落叶轻舞,寒风未至,一群心系同一片天空的人,从岁月的深处,跨越时间的长河,汇聚于美丽的西子湖畔。这是一次特别的聚会,他们,是原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分析专业801班的学子,历经四十余载春秋的更迭再次相约,共赴一场关于青春、回忆与梦想的诗意重逢。

从11月14日至16日,这三天短暂的相聚时光,仿佛一首未完的诗,字里行间都溢满了深情与感动。杭州,这座被历史温柔以待的城市,用它独有的风韵,静静地迎接着我们这群远道而来的客人。西湖碧波荡漾,柳丝轻拂,仿佛在为这场重逢奏响一曲悠扬的乐章。在这里,有一位昔日同窗,他自无锡轻工业学院毕业后,便扎根于杭州,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此次聚会,他和我们曾经的老班长一起,用无尽的热情和周到,为我们安排了一场难以忘怀的旅程。行程紧凑而精彩,从“淡抹浓妆总相宜”的西湖断桥到“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文化公园的拱宸桥,每一处都留下了我们欢笑的足迹,仿佛时光在这一刻停驻,让我们再次沉浸在那段青涩而美好的岁月之中。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每位同学都拿到了母校在三个不同时期的三枚校徽——“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大学”和“江南大学”。这些校徽不仅是母校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青春岁月的象征。我们轻轻摩挲着这些校徽,思绪万千,仿佛又回到了那些青涩而纯真的岁月。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还远渡重洋,从加拿大、英国归来,只为这一场久别重逢。岁月如梭,那些曾在各行各业熠熠生辉的身影,如今大多已卸下繁重的职务,步入到宁静的退休生活。鬓角的白发,是岁月的馈赠,也是生活的见证,他们静静地诉说着我们的过往与成长。

     

      回首往昔,四十多年前的我们,还是一群稚嫩的学生,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渴望,在无锡轻工业学院的校园里,留下了青春的足迹。如今,岁月已逝,我们不再年轻。但那份对母校的深情厚谊,却如同陈年的美酒,愈久弥香。尽管无锡轻工业学院早已更名为江南大学,校址也从青山湾迁到了蠡湖大道1800号,但在我们的心中,那段在青山湾度过的美好时光,却永远无法抹去。

       聚会前,有同学提议,让我们仍然以“无锡轻工业学院”毕业生的名义相聚,得到了全体同学的一致认可。因为,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深情致敬。我们举杯共饮,畅谈往昔的欢笑与泪水,展望未来的美好与希望。

      江南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如今已排名世界第一,这是我们母校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一个专攻与食品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自豪。它见证了母校的发展与壮大,也见证了我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奋斗与拼搏。虽然我们的青春已逝,但那份对知识的追求、对梦想的执着,如同已经消失的无锡轻工业学院一样,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聚会的温馨氛围中,有同学特意从无锡带来了名叫“江南大学士”的酱香型白酒。我们是学食品专业的,这款酒的名字对我们而言不仅富有诗意,更象征着我们这群历经风雨、依然坚守初心的“大学士”。我们举杯共饮,手中的校徽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段青葱岁月。我们畅谈往昔的欢笑与泪水,展望未来的美好与希望。那份深厚的同窗情谊,如同这醇厚的酒香,穿越时空的阻隔,历久弥新,让人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四十年,对于人生而言,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岁月在我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鬓发斑白,但那份对同窗情谊的执着与珍视,却如同初见时那般炽热而纯粹。我们曾在青春的田野上奔跑,追逐着梦想的足迹;我们曾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汲取着智慧的甘露;我们曾在梦想的道路上奋斗,挥洒着青春的汗水。那时的我们,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们脚下。

      相聚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西子湖畔再次感受到了那份纯真的同窗情谊,如同那西湖的水,清澈而悠长,永远流淌在我们心间。青山湾梦回,杭城聚首。这场跨越时光的诗意重逢,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诗篇,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而那三枚校徽,也将成为我们永远的珍藏,见证着我们对母校的深情与怀念。



江大浙江校友会
江南大学浙江校友交流平台,本会宗旨“汇聚校友情谊、促进交流合作、搭建母校桥梁”,校友会的每一点进步,都源于您的参与和支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