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是为了让老城焕发新活力,为了大家的生活更美好,我们当然支持。”博罗的古城改造项目已全面启动。如今,漫步在罗阳老城,只见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古城改造项目的火热状态,为初冬的寒意添了把温暖的火。这些都是民心所向,离不开老城群众的支持。征拆工作是古城改造的基础,也是关键一步、重要一步。古城改造项目启动以来,在征拆工作中,群众踊跃支持、积极配合的故事成为了古城里的一段段佳话,为老城古韵增添了新味、韵味,为项目建设的提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情系古城
老城居民支持项目改造
县城老中医院片区配套提升是古城改造的重要项目之一。而今,项目建设在积极推进,项目的每一个进展都牵动着古城百姓的心。
因项目改造需要,今年56岁的老城居民王伟文的老房子在征拆的范围内。作为一个土生土长而又痴迷文化研究的老城人,他对古城有着特殊感情。当得知老房子在拆除的范围内,他心情有点复杂。“我生于斯长于斯,对老房子有很深的情感,要拆掉确实不舍得,但拆除是为了将博罗古城改造得更好。”他说,“这是古城焕发新活力的机遇,拆与不拆,心情很矛盾。”
在征拆工作开展初期,他一直很纠结、很矛盾。其间,博罗县有关部门、罗阳街道和西区社区的党员干部多次前来做思想工作。在一番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同意清拆自家的老房子,并签订了征拆协议。他的老房子占地800平方米,在征拆户中是面积较大的一户。他家老房子的拆除,也有力带动了其他征拆户响应号召。
他说,古城改造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对此,他有着切身体会。原来,他家就住在博罗古城革命演讲旧址停车综合配套项目附近。作为古城改造的先行项目之一,博罗古城革命演讲旧址停车综合配套项目先行一步。历时数月的改造建设,革命演讲旧址以崭新的面貌亮相:杂乱的停车场被改造为宽敞的广场,百年大榕树周边的绿化与保护设施得以更新修缮……“现在,这里已经大变样了,大家都有目共睹。”王伟文说,这些变化都是肉眼可见的,更让大家清晰地看到古城焕新的希望和信心。而今,他不仅同意拆除老房子,还把因老城改造需要征拆的饮食店,搬到了新位置。
也正是如此,古城改造项目赢得了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城居民的支持。以县城老中医院片区配套提升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实施总计有16户老旧房子要清拆,至今已全部完成16户。作为征拆工作的参与者,罗阳街道西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卢佰容对此也深有感受。西区社区范围内有9户人家在其中,有老干部,有老居民,也有做生意的。他们都对老城都有深厚的感情。卢佰容说:“虽然做思想工作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大家也都理解,为了古城更好,大家都支持。”有了大家的支持,古城改造项目在稳步推进中。
古城改造将焕发新活力
群众共享更美好的未来
博罗古城拥有1500年历史,梁代至元代期间,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徙博罗县治于浮碇岗(今葫芦岭)之西,开启博罗县治史。宋代以来,韩氏、张氏、胡氏、曾氏、刘氏、谢氏、卢氏等宗族迁徙到博罗古城并定居。元末至明中期以来,修筑城墙以安民生,带动商贸发展。明末至清代期间,博罗古城屡经修葺,奠定古城“三街六十四巷”的整体格局,书院文化、街巷商贸等繁荣发展。随着多年发展,老城已形成了城市中有村落、村落里有古城的多元格局。
经过岁月洗礼和历史变迁,当前老城建筑老化、基础设施陈旧、交通条件差、居民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亟需进行修缮改造,为群众幸福“加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博罗古城的改造,全力做好古城“文章”。可以说,博罗古城改造承载着当地群众对“老城新生、重获活力、传承文化、完善功能、促进发展”的热切期盼。202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县城“老城区新活力·提品质补短板”项目,提升古城新活力,活化古城历史风貌和文化韵味。该项目涉及罗阳街道四个社区,总面积约1.12平方公里,整体构建“1核心·2门户·3组团”空间结构,助力古城高质量发展,即打造古城人文体验核一个核心,构建西部门户、东部门户两大门户,建设葫芦岭遗址组团、东江滨水休闲组团、宜居生活组团三大组团。
今年,博罗县“老城区新活力·提品质补短板”工作开展的项目包括铁炉巷13号(韩尚书祠西北侧)综合配套项目、铁炉巷罗阳中心小学东侧(原博中停车场)综合配套项目、博罗县滨江西路工程、县城老中医院片区配套提升项目、博罗老旧小区修缮提质项目等,目前已动工的项目有7个,还有5个计划12月前动工。
“古城承载着老一辈博罗人的记忆,有儿时的回忆,有文化的沉淀,还有生活的寄托。”罗阳街道有关负责人说,大家都很期待古城的改造。在项目改造过程中,涉及房屋清拆的群众纠结、不舍或者思想一时转不过来,其实都可以理解。“希望群众积极支持古城改造,一起齐心协力让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共建古城的美好未来。”
END
了解及时、权威的最新资讯
来源:惠州头条客户端,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