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王传福万字长文:揭秘比亚迪30年艰辛发展史
汽车
2024-11-22 10:08
湖南
11月18日,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比亚迪小漠工业园举办。
发布会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首次动情讲述比亚迪30年创业经历,从30年前小厂房里20人的创业团队,凭着“敢想、敢干、敢坚持”的工程师精神,发展到如今近百万名员工的世界级企业,比亚迪坚持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各界、车主和员工的支持
。
大家好,我是比亚迪王传福。很高兴今天和大家相聚在这里,庆祝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台新能源汽车下线。
此时此刻,我非常激动,也非常地感慨。回想三十年前,我还在北京有色金
属研究总院工作,1993年研究院把我派来深圳,做一家电池公司的总经理。当时,
我从北京来到深圳,简直就像踏进了一个新世界,
看到身边许多朋友,都在搞项目,个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这让我很受鼓舞,我也想在这里,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可以说,
如果不是来了深圳,我就不可能有创业的念头,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比亚迪。
九十年代,拥有一部大哥大,是件很拉风的事情。大哥大本身,要自带一块镍电池,一般还要多备一两块,换着用。我个人判断,未来镍电池的需求量将会很大。
当时,镍电池国内做的人很少,大部分靠日本进口。我想如果我能做出来,会是一个很好的创业机会。可是,在那个时候,放弃铁饭碗,下海创业,需要很大的勇气。
身边的亲朋好友,许多人不理解,都来劝我,说我一没资源、二没背景,辞职创业太冒险了。
我说,放心好了,没有冒险,我一定能干出来的!
30年前的今天,1994年的11月18号,我拉起了一支20人的小团队,就开干了。
不怕大家笑话,当时我们连营业执照,都还没有领到,一直等到95年年初才办下来,所以我们真正开始创业的时间,是1994年。
当年在深圳,同时期创业的人都是这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股敢闯敢试的劲,就是深圳的特区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我们,也鼓舞着所有在深圳创业的人。为此,
我很感谢深圳这片热土。
当时,造镍电池最简单高效的办法,就是买日本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生产设备。但我们毕竟刚刚创业,兜里还没几个钱,根本买不起,想在银行贷款,又没什么资产做抵押,也贷不出来。没办法,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
我们深入研究,把自动化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来完成的工序,用「人+夹具」的模式来完成。其中,许多生产设备,也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就这样,
我们终于造出了第一条镍电池生产线, 整条产线的投入,只有日本企业的15分之1
,但做出来的产品和日本企业差不多,我们用小米加步枪,打赢了飞机大炮,把镍电池销量做到了全球第一。
很快,中国就迎来了手机时代。
锂离子电池,比镍电池重量更轻、寿命 更长、体验更好,在手机上,锂离子电池替代了镍电池,成为新的蓝海。在当时,锂离子电池技术门槛很高,中国还没有实现产业化,存在技术空白。
有技术空白的地方,就有比亚迪的工程师不断地去突破。
我给研发团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三个月内,要做出有电压的锂离子电池。我们工程师也很争气,买不到原材料,就用化学试剂自己配电解液;没有实验设备,就用喷枪,把碳粉喷到铜箔上自己做极片。就这样, 一步步地突破,
我们终于研发出了第一块有电压的锂离子电池,实现了从无到有。
之后,我们又开始研究怎么实现量产。从拉浆机、卷绕机,到注液机、 激光焊接机,整条生产线,最重要的生产设备,几乎都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条手工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填
补了技术空白, 比亚迪成为中国首个量产锂离子电池的企业。
但最开始,这样造出来的锂离子电池,品质还不稳定,不是这里出点问题,就是那里出点问题,我们都稀里糊涂地解决了,但其实根本没有把机理搞懂,我们下定决心,对产品问题非得较真到底,对技术非得彻底弄明白,才肯罢休。
我们也成立了「中央研究部」,招聘了一批硕士、博士。
我给他们的要求,就是要把锂离子电池最底层的机理,搞懂、搞透,从根子上理解技术,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我们还买了大量研发设备,我记得,当时买的最贵的是一台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价格要370多万,比我们整个启动资金还要多。当时, 我们是全国第一家购买这个设备的非国有企业,内部甚至没人会用,为 此,我们还专门请来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来教我们如何使用。
后来,当我们再遇到产品问题的时候,我就会问工程师,找到根本原因没有?我们就这样,解决了电池的自放电、循环寿命差、电解液性能等一系列问题,产品越来越稳定,
第一次获得了摩托罗拉等国际大厂的认可,他们也放心地把订单交给我们。
短短几年,我们锂离子电池份额就进入全球市场的前列。回头看,
我们对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掌握,也为日后,把锂电池装到车上埋下了伏笔。
就这样,我们尝到了搞技术的甜头,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创新能力越来越强,技术储备也越来越多。
在电子浪潮到来的时候,我们顺势进入了电子产业,自己搞研发、自己搞设计、自己造零部件,从零部件的代工商,发展到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继摩托罗拉之后,我们又拿下了诺基亚、西门子等顶级厂商的订单。开头这几年,快速成长的创业经历,证明了我们让工程师放开手搞技术,这个路子是对的。
有人说,我们花这么多钱搞研发、搞设备是在烧钱,
但我觉得,在研发上敢砸钱,这不是烧钱,而是在存钱。
这就是我早年创业的一些经历。现在回想,我跳出稳定的人生轨道,
下海创立比亚迪,从小厂房走到上市公司,正是靠着「敢想敢干」的精神, 才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才有了后来无限的可能。
当我们把电池,做到了世界领先,我开始思考更长远的未来,
开始寻找一个与电池相关的、更大的产业。
当时,汽车刚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我想,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未来的汽车市场规模肯定很大,但中国是一个「煤多油少」的国家,汽车市场发展起来后,石油只能依赖进口,国家能源安全将是个大问题。还有,那时候咱们的马路上跑的都是「外国车」,几乎看不到国产车。
在燃油车的三大件上,特别是发动机技术,中国汽车落后国外汽车几十年,要是跟着国外品牌做燃油车很难赶上。
所以我断定,绕过燃油车、发展新能源,才是中国汽车发展的唯一出路。
其实,我很早就开始尝试把电池装在汽车上。
我记得,96年的时候,广东省政府,组建了「电动车协调小组」,因为我们造电池很出名,就被邀请加入。
97年,我们就成功把镍电池,装上了一台试验车;
02年,我们又把锂离子电池,装上了试验车。研究的越多,我就越笃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绝对大有前途。
03年,我们完成了对西安秦川汽车的收购,拿到了进入汽车产业的入场券。
收购的消息一公布,我的电话就被投资者打爆了。
他们跟我说「你驾照都没有,对汽车一窍不通,就敢造汽车,你这样干, 就是拉着我们,一起上赌场」。我印象很深刻,那一整天,我跟许多投资者在沟通,根本顾不上吃饭。回到酒店,好不容易喘口气,刚点了一碗面,筷子都还没拿起来,就又 接到了,香港一位基金经理的电话。他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你不放弃收购,我明天,就把你所有的股票,都抛了!」
但是,不管他们是劝我,还是吓我,我早已下定了决心,下半辈子,就干汽车了!而且,就是要干新能源汽车!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我能这么坚定,本质上还是因为,我们在做战略决策时,首先分析的是技术。
技术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看得更长远。
虽然这个决策,很「敢」,但不是盲目的敢,更不是在赌,而是看清楚方向之后,才决定开干的。
当我们开始造车之后,才发现造车真的很不容易。我们是汽车行业的新人,连燃油车都没造过,更别说造新能源汽车了。所以,我们选择了「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造燃油车,先学会怎么造车,摸清楚里面的门道;另一条腿是,同步着手电动汽车的开发,提前储备技术。
04年1月,我们终于做出了第一款实车,内部代号316。在发布之前,我们找来了一批经销商现场评审,结果,他们都觉得这款车没戏。我的心,一下子就沉到了谷底。光模具我们就砸进去了几个亿,如果停掉,这些钱就都要打水漂了,如果继续干下去,又会亏得更多。
我纠结 了一个晚上,还是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砍掉316。我们自己没有造车的经验,更不能「闭门造车」,要潜下心来向优秀的车企学习!我们一口气买了几十台市场上大卖的车,让大家拆,在拆的过程中,研究学习,看看那些市场上,受欢迎的车,都是怎么造出来的。
一开始, 大家不敢拆,我就选了一台奔驰,拿起一把钥匙,围着车身,用力划了一圈,让大家放心地拆。
我们反复地拆了又装、装了又拆,有不理解的,就直接开现场会,直到全部都搞懂。过了一年多,我们终于做出了,第一款量产车F3,上市14 个月,就卖出了10万台,在09年拿下了,中国轿车市场销量冠军,这是中国品牌的头一回!
现在想起来,真的非常感谢第一批车主的支持,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可以说,
没有F3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F3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我始终没有忘记,造车,是要造新能源汽车的梦想。那时,我一直在想,燃油车用的汽油,基本都是来自石油,总有用完的 一天;而且,使用这些能源,还会造成空气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如果,一直这样过度使用下去,就是在透支人类的未来。
那有什么更好的能源解决方案呢?我们的答案,是太阳。
太阳是最纯净、取之不尽的能源,我们从太阳上获取能量,对环境友好、 也对子孙后代友好。但太阳能,受到昼夜的影响,并不稳定。如何让这 种间歇性的能源,变得更稳定?
我们搞电池的,自然而然就想到,我们可以做成电池储能电站,把太阳能发的电,存在电池里,实现「削峰填谷」,平衡电网,减少能源浪费。
最后,在能源的应用上,我们要用新能源汽车,去替代燃油车,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污染。
08年,我提出了「三大绿色梦想」
,从能源的获取、储存到应用,
用太阳能、储能电站和电动车,打造一条完整的绿色链路。
当时我想,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们不能只去追求商业上的成功,而是要去思考,怎么样能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价值。通过三大绿色梦想,造福子孙后代, 这就是我未来一生的事业,也是比亚迪的使命。
怀抱着这样的使命,我们的工程师一直在用技术创新,践行着梦想。08年,我们成立了电力科学研究院,进入光伏产业,开发太阳能光伏电站;09年,我们建成了全球首个磷酸铁锂储能电站;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打造出了全球首个量产的插混汽车,F3DM
, 后来又推出了e6,中国首款量产的纯电动汽车。
在当时,这三大绿色梦想太超前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就在公司里面,建了一个「未来村」,在屋顶铺满光伏板,用太阳能发电;在屋里装着家用的小型储能电站,可以存储靠太阳能发的电;在屋外,安装了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可以直接充电。房子里所有的电力来源,全靠太 阳能。这就是我们给人类未来绿色生活,打造的一个样板。就这样,我们朝着三大绿色梦想,大步向前。
那段时间,汽车销量也在高速增长,一切都突飞猛进,集团上下信心满满。我记得,在09年的厂庆运动会上,我们销售团队,一起唱了一首气势磅礴的歌,干劲十足,给第二年定下了80万台的销量目标,直接翻了一倍。
在我们全力向前冲刺的时候,谁也没想到,现实狠狠地给我们上了一课。
销量回落、渠道退网,三年的时间,我们的利润跌去了90%。不得不承认,在起步阶段,我们应该敬畏市场、稳扎稳打。在2011年的股东大会 上,我向股东们承认,我在决策上犯了一些错误,我们要做出改变,用三年的调整,苦练内功、狠抓品质、重振市场。
三年调整后,我本来以为,很快就会有转机,提出了二次腾飞的目标, 没想到,不但没飞起来,反而就这么一直沉寂了十年。这十年里,我们每个月的销量都在三万上下,大家都嘲笑我们是「比三万」,而同期的一些中国品牌,已经卖到了月销超十万,我们却怎么都干不起来。
特别是到了2019年,利润同比下降了40%,我们已经是命悬一线。当时汽车产业苦,我们的光伏和储能也很苦,业务全线大收缩。许多一起打拼了多年的战友,都在那个时期,辞职离开了我们,甚至有车企直接把招聘摊位,摆到了我们大门口,挖走了许多我们培养多年的技术骨干。我心里很想留住他们,但那个时候,我甚至连希望都给不了他们。
后来,就连一些主要股东都坐不住了。2019年,我们的净利润是16个亿, 但是扣非净利润只有2个多亿,在研发上,我们却砸了80多个亿,许多股东都觉得,我们是在乱花钱,认不清形势,要介入公司的管理,甚至要对高管团队大换血,请外部专业的人来搞。
那个时候,我内心都打起了鼓,我们还能不能等到明天?
这十年,在外人看来,我们停滞不前,没有什么进步。但我们自己知道, 这是我们成长的十年。在技术的突破、能力的积累上,我们一直在进步。
那个时候,大家说我们发动机不咋样,我们就研发出了,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发动机和双离合变速箱;大家不相信新能源,我们就率先推动「城市公交电动化」;大家对续航有焦虑,我们就研发出了第二代DM技术;大家说我们的车不好看,我们就设计出「Dragonface」的龙颜美学。做了这么多,该试的方法也都试了,但销量依然没有起色。
那是我们的至暗时刻,迟迟看不到希望。
在去年第500万台新能源汽车下线的发布会上,我也是讲到了2019年,当时忍不住哽咽,是因为回想起这段时间, 公司太难了,差点就活不下去了。当时,我们能继续走下来,靠的就是对技术的信念。可以说,
做一个选择很容易,但当你为了这个选择拼尽全力,都等不来结果,却还能咬牙坚持,这才是真正的不容易。
我们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会来,但我相信,当机会来到的时候,只有做好准备的人,才能抓住它。
最困难的2019年刚过去,紧接着就是疫情,我们的压力更大了。
疫情一来,我们没口罩,国家也缺口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即决定,我们要援产口罩!
我们有十几万的产线工人、我们有几十万平的无尘车间、我们还有顶尖的工业制造能力,汽车生产线都能造,造个口罩生产线,有什么难的,我们也能造。
说干就干,我连夜召集大家动起来,自己也天天泡在厂房里,从0开始, 争分夺秒,
24天就干成了全球第一大口罩厂。
这场口罩战役,我们也完成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团队大练兵」,所有 人都拧成了一股绳,敢打敢拼。我们士气大涨,越发坚信,不会再有问题能难得倒我们!忙着造口罩的同时,我也要求技术团队,研发不能停,要把造口罩的士气,用到搞技术研发上。在这之后,我们攻克了许多,卡了很久的技术难题,推出了一系列重磅技术。
2020年,我们推出的刀片电池,背后是坚持了18年的磷酸铁锂路线;2021年,我们推出的DM-i超级混动,背后是坚持了17年的插混技术路线;2021年,我们推出的e平台3.0,背后是坚持了11年的电动车平台化路线;2023年,我们推出的易四方,实现了我们19年前的四电机创想。
后来,我们又推出了,天神之眼、云辇、璇玑架构、第五代DM、易三方,极致技术,一个接着一个,终于迎来了比亚迪「技术大爆发」的时 代。可以说,
正是技术上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厚积厚发」,才让比亚迪 迎来了市场的拐点。
技术攻坚这条路,要保持战略定力,才能掌握发展 的主动权,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如今,我们已经是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构建起了五网四品牌的庞大品牌矩阵,上个月的销量更是突破了50万台,再度刷新了中国品牌的月销量纪录。
说来感慨,燃油车时代,我们拆国外的车,学习他们的造车技术;
到了新能源时代,反过来了,中国品牌的车被外国人拆,
他们想找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的秘诀。现在,每家中国车企都有拿手绝活,每个月都有新技术出现。作为中国汽车人,我非常自豪,能看到中国汽车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但同时,这也提醒着我们,
在这个时代,任何的领先,都不是绝对的。
我们要敬畏市场的快速变化,坚持技术创新,保持开放,认真倾听用户的声 音
,与友商和行业伙伴们,多交流,学习友商的长处,多看到自己的不 足。如果说,当年比亚迪选择造电池、造汽车,是「敢想敢干」;那我们取得的这些成绩,更多是因为「敢坚持」:这一路走来,无论遇到多少困 难、经历多少挫折,我们都一直坚持新能源的路线不动摇、一直坚持技 术创新的理念不动摇。
其实,
这些「敢」的背后,是技术给了我们「敢」的底气。
技术让我们站得更高,可以看到全局,让我们知道,选哪条路才是对的;技术也让我们看得更远,可以看到终局,让我们坚信,走下去是有前途的。在别人看不清、不理解的时候,我们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要去向哪里。而这份「技术」底气的背后,则是「工程师」,给了我们创新的动力。
我们有11大研究院,11万工程师,今年,我们招收的大学生中,硕士博 士的占比接近70%,研发人员的占比接近80%。
同时,我们请博士带技术团队,还建立了许多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我们研发的主要力量。我们还组建了比亚迪基础科学研究院,有一批工程师专门研究数学、物理学、材料学等基础学科,从最底层的理论基础去找到技术的解法。
这些技术人才加入后,我们无条件地鼓励他们去搞各种研究课题。他们跟我报项目时,我也很愿意和他们一起讨论,让他们先去试一试,只要方向没错,就放手干吧!没有技术人才的智慧,没有开放包容的氛围,搞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
工程师和人才,就是我们比亚迪最宝贵的财富!
回想这一路,比亚迪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中国品牌发展的一个缩影。总书记曾经勉励过大家:「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 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最近几十年,我们中国品牌,克服重重困难,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一路。
我们用「敢」,白手起家,打破垄断、走向世界。
这种敢,来源于脚下的这片土地,是华夏的敢!也是全体中国人的敢!
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神舟飞天圆梦,从古到今,一代代中国人,用勇气,用「敢」,挑战了不可能、征服了不可能!这种「敢」,是我们比亚迪的敢,也是深圳的敢,更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敢!
可以说,敢想、敢干、敢坚持,这就是我们30年发展历程的主旋律。
这几年,比亚迪高速发展,许多朋友问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么一问,还真把我问住了。好像我们之前,还真没有系统地梳理过,也没有做过全面的复盘。所以,我自己亲自牵头、深度参与,把比亚迪过去30年发展过程中,不管是经验也好、教训也罢,系统性地总结出来,最终,提炼出7000多个 字,形成了一本《比亚迪基本纲要》。可以说,《比亚迪基本纲要》,是比亚迪成长、发展壮大的底层逻辑,是所有比亚迪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指导纲领。这么多年,我们内部一直就是这么想、这么讲,也是这么干的,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这样干。
近期,我们仰望将发布「仰望商业研究院」。仰望的车主许多都是企业家,大家都很希望能找到一个平台,来交流商业心得和成长经验。
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中国企业家,我非常理解他们,也希望与他们分享我的创业经验,
如果说这些经验,能对大家有一些启发和帮助,那我们会非常高兴,这就是我们创立仰望商业研究院的初衷。
我们中国企业,就是要在不同的赛道上,同向而行,在发展中实现梦想,在发展中回报社会。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另一本书,《工程师之魂》。去年,曾担任《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的秦朔先生,找到了我们,希望能有机会,系统性地和我们聊聊,出一本书。我们也很希望,能借助外部的视角看自己,所以一拍即合,毫无保留地,和秦朔先生,分享了许多我们的经历。在和秦朔先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一起讨论,我们这本书要写什么内容,来展现最真实的比亚迪?又是什么,成就了比亚迪?我思考了很久,我想,
真正创造并成就了比亚迪的,是我们的工程师文化。
我以前讲过,「即便我们所有财产,包括厂房、专利、股票全部消失,
只要工程师还在,就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一直以来,我们工程师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用技术,去解决那些还没有被解决,但是对 社会有深远影响的课题。这个解题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工程师们,就是敢,去挑战这些不可能。这种敢,不是蛮干,而是尊重科学规律,用技术做判断,然后,在漫长的时间里找答案,可能一找就是二 三十年。所以我们和秦朔先生,深入交流之后,形成了一个共识,
只有这种工程师的文化,才能代表比亚迪。
如果要写比亚迪,就应该围绕着工程师文化来写。秦朔先生就提出来,这本书的书名,就应该叫《工程师之魂》。他一提到这个名字,我就很认同。工程师之魂,就是比亚迪之魂!
古人说,三十而立,30年来,我们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远不够。作为一家立志成为「百年老店」的企业,若干年后,当人们谈起比亚迪的时候,我希望他们认为这是一家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我更希望, 他们一致记住的,不是我们卖了多少台车、赚了多少钱,而是比亚迪的工程师,真真切切地用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为人类创造了更多价值。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的浪潮,必将席卷全球。而
人工智能和汽车的结合, 是我们接下来重点发力的方向
,我们将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智能化技术。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这一轮人工智能的科技革命中,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赢得未来的技术话语权!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给地球降温1摄氏度,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以绿色梦想为使命、以技术创新为指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负人民选择、不负时代使命!谢谢大家!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Q3MzIxNA==&mid=2653769880&idx=2&sn=ac395512a09ab78f93e5420aad446dcf
车坛老酱
我们聚焦于汽车行业,专为粉丝朋友们提供行业干货。我们的宗旨是:分享行业智慧,汇聚价值资讯。我们的特色是:实用、专业、权威、通俗易懂。
最新文章
70多辆小米SU7自动泊车撞墙、撞柱,视频曝光!
王传福万字长文:揭秘比亚迪30年艰辛发展史
大众再遇重大危机!将进行规模“前所未有”的罢工
福特官宣裁员4000人
突发!某车企事故致3人死亡!
没有跑路!天津永濠集团回应三品牌4S店闭店
卖1辆车亏3万8?雷军最新发声
合并后!飞凡汽车重大变更
某新势力被曝解散上海分公司?拖欠被裁员工赔偿金
英菲尼迪品牌或将停止国产?官方回应
无以为继!某汽车公司终结破产清算
车企经理涉连环强奸案被捕!
追加投资新势力!大众集团官宣
太狠了!某车直降10万
1800多人共损失3.72亿余元!这起汽车团购特大合同诈骗案,判了
小米汽车校招薪资福利曝光!
曝天津最大奥迪4S店闭店跑路:店内员工走光,展车连夜拉走
曝又两大汽车品牌将合并!
雷军睡车间了!
知名车企原副总经理被查!
雷军祝贺比亚迪!
“山西倒爷”造车陷困局,大运旗下多公司被申请破产重组
月薪超6w!在汽车圈里高薪招人啦!没有经验要求!但要求……
又一车企暴跌94%
某车企公章丢失!
被指恶意诋毁!又一大V被比亚迪起诉
“这么大的店都歇菜了!”北京部分宝马、凯迪、日产4S门店倒闭,车主叫苦不迭
营收利润下滑!奥迪或裁员15%
奥迪放弃四环logo!
刚刚!小鹏汽车再破记录!此前服务器干“崩”了
某车企CEO自愿减薪50%
两大汽车品牌正式合并!
又一新势力“危机四伏”,已建多个讨薪维权群
汽车业低迷!零部件巨头大裁员
突然爆雷!福州多家宝马4S店关闭
经销商用德语写信控诉奥迪中国
某车企发布会“两车追尾”
特斯拉首个品牌大使曝光!
比亚迪三个月招聘20万人
某车企削减高管奖金!降至总奖金的65%
月销50万辆!比亚迪再创纪录
集体官宣!车企双十一降价促销
知名车企,紧急否认!
2.14亿!FF救命钱到位了,能提前回国?
又一车企员工罢工!
某车企被曝销售门店停运!官方回应
4S店爆雷,员工拿4S店官方号直播维权讨薪!
突发!曝某新势力研发全员降薪!
汽车经销商资金链断裂致业务暂停,消费者维权群体扩大
贾跃亭招兵买马再造车!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