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4)期间,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原哈电风能,下称“兴蓝风电”)盛装亮相。兴蓝风电总经理曹颖春在接受《风能》杂志专访时表示,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国企“老字号”,兴蓝风电专注于修炼“内功”,严守品质标准,深化风电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展多元融合布局,促进风电行业稳健前行。
兴蓝风电(原哈电风能)总经理 曹颖春
兴蓝风电:兴业报国,驭风蓝天
文 |《风能》杂志,王芳
《风能》:今年,哈电风能更名为兴蓝风电,新名字具有怎样的意义?其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新的公司,有什么新的发展战略?
曹颖春:2023年8月,兴蓝风电完成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调整,其中,湖南省省属国企兴湘集团占股49.2%,央企哈电集团占股49%,湘煤集团占股1.8%。公司更名是股权优化后的自然进程,标志着企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次更名不仅是对企业身份的一次刷新,更是对“兴业报国,驭风蓝天”这一宏伟愿景的深刻诠释。
“兴”,承载着我们兴业报国的壮志豪情,体现了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代表着湖南省省国资委、大股东兴湘集团、哈电集团对我们的厚望。“蓝”,是指驭风蓝天,意味着通过我们的智慧与解决方案,驭风兴业,实现清洁、可持续发展,守护碧海蓝天。“兴蓝”,既体现了我们对清洁能源的执着追求,更是通过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寻求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共同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国家清洁能源战略,推动风电产业蓬勃发展。
在完成股权优化后,兴蓝风电由湖南省国资委资本运营平台公司兴湘集团与央企哈电集团共同打造,成为“央地”合作的典范。两大股东强强联合,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更强大的资金和资源支持,还通过搭建合作平台为我们打开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对公司管理层进行了调整,优化了内部组织架构和流程制度,引入市场化机制,使企业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市场响应效率显著提升,团队效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明确了三大核心业务:风电场建设运营、风电机组研发销售与后市场运维。在此基础上,兴蓝风电积极拓展风能资源、陆上整机、海上整机、后服务、国际及分散式风电与综合智慧能源六大市场,以期增强企业竞争力,引领风电产业迈向更高水平。
展望未来,兴蓝风电将坚定践行“保持战略定力,凝势蓄力,稳健发展”的战略路线,不断加大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致力于推出智能化、电网友好型及高可靠性产品,以高质量订单为核心,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助力国家能源绿色转型贡献更多力量。
《风能》:从湘电到哈电,再到兴蓝风电,公司伴随着中国风电发展而成长,进入兆瓦级时代后,你们第一时间推出了2MW直驱机组以及后来的5MW海上机组,以创新赢得了市场先机,也为风电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风电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兴蓝风电将如何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这一科研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公司的技术优势,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方向和路线规划?
曹颖春:作为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的先驱者与践行者,兴蓝风电分别于2007年、2011年、2022年分别安装了2MW、5MW(海上)、8MW风电机组,创下当时国内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纪录,推动了中国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大兆瓦级机组历程。特别是在2014年,兴蓝风电成功中标国内首个商业化、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顺利安装并网10台5MW风电机组。项目年等效利用小时数达到4800小时,一举创造了当时的中国海上风电年等效利用小时数最高纪录。今年,兴蓝风电又陆续推出陆上7.X MW超低风速、“三北”区域10.X MW中高风速、海上大容量16MW、海上漂浮式双机头32MW系列风电机组,为推动中国风电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如今,兴蓝风电拥有目前风电领域唯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聚焦于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智能化风电场集群关键技术,以及风能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三大科技攻关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研发支撑。
基于优秀的海上风电基因和深厚的技术底蕴,兴蓝风电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具体而言,我们的方向和路线规划包括:
一是定制产品技术路线与整体解决方案。针对国内市场,形成针对各类风能资源特性、电网特性、环评要求、冰冻特性的解决方案,开发适用于中东南地区的195-5.XMW中速永磁、220-7.XMW双馈低风速平台机组,适用于“三北”大基地的10.X MW中高风速平台机组,增强我们在国内陆上风电的竞争力。针对海外市场,主推3.X、5.X、8.X MW直驱风电机组,利用其具有的高可靠性和低运维成本优势,赢得更多海外市场的青睐。在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方面,依托我们的欧洲研发中心及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化多叶轮机组控制技术、漂浮式一体化仿真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在16.X MW平台的基础上,采用“一基双机”模式进行双叶轮漂浮式风电机组的开发,开发单机容量达到30~40MW的深远海风电机组,并解决超大兆瓦机组制造、试验及施工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做到小尺寸、大功率。
二是深度下沉关键子系统研究,解决大型风电机组尺度效应引起的系统性问题。尤其是针对超柔叶片低频特性与传动链扭振耦合控制等问题,形成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和措施,确保大型化风电机组能够稳定运行。
三是积极探索多种“风电+”产业模式,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了高效可靠的风电设备和系统方案,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能源革命。
未来,兴蓝风电将持续以多元融合的战略布局,创新驱动的技术实力,以及全球视野的市场拓展,致力于风电技术创新和应用,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践行“兴业报国,驭风蓝天”愿景。
《风能》:当前,风电后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以大代小”技改等需求不断增加。兴蓝风电如何凭借自身的创新技术、研发能力,持续拓展风电后市场业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曹颖春:随着风电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老旧风电场升级改造已成为一个重要市场。兴蓝风电作为风电行业的“老字号”国企,在2MW机组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此,兴蓝风电针对“以大代小”的市场需求进行了产品和技术升级布局。首先,针对机组单机容量的“以大代小”,兴蓝风电围绕早期采用小容量风电机组的风电场,研究分析了生态保护、经济性、工程实践便捷与继承性等因素,提供了3.X、5.X、6.X MW等机型产品与服务。针对机组风轮直径的“以大代小”,兴蓝风电通过对短风轮机组部件结构以及系统性载荷、控制等方面结合项目风能资源条件整体性分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出叶片延长增效整体解决方案,显著提升了风电场的发电效率,让老旧风电场实现提质增效。在具体项目中,我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创新技术,可以提供定制化的“以大代小”改造方案。这些方案不仅考虑了发电量的提升,更兼顾运维成本的降低。例如,在贵州某风电场的改造中,兴蓝风电对原有机型进行了迭代升级,使其发电量提升了26%;在湖南某风电场,我们仅通过叶片的更新迭代成功实现了机型的升级,预计发电量将提升7%。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我们在“以大代小”技改方面的专业实力。
风电后市场是兴蓝风电当前业务布局的重点方向之一。我们积累了7000多台2MW机组近20年的风电场设计、建设、运营经验,已按照南、北布局了内蒙古公司、福建公司,构建后市场服务产业链,举全公司之力予以支持,进一步拓展风电后市场业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风电机组在设计、制造和系统总成方面具有高度的特殊性,这些让老旧风电场升级改造方案具有高度的独特性和专业性特点。兴蓝风电坚持“原厂原修”与技术实力相结合,提供全链条定制化服务,确保改造后的机组在安全、效率上均达到最优。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包括定维定检、预防性检测等)、智能运维系统、涉网能力改造等解决方案,精准满足客户需求。这些服务不仅提升了客户的风电场运营效率,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
《风能》: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这为兴蓝风电带来哪些机遇,在产品的定制化方面有哪些创新和实践?
曹颖春:“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实施,为风电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兴蓝风电紧跟国家推动乡村振兴的步伐,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实现收益共享,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了风电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成功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风电行业发展的开拓者和践行者,兴蓝风电多年前边在乡村振兴与风电开发相结合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凭借丰富的分布式、多能融合、产业协作、低碳园区等多场景风电项目开发经验,依托自研核心智能控制算法平台实现全方位安全检测技术,通过定制化设计适用于农村地区的2~5MW机组等多样化产品平台,匹配自研八边形超高混塔、空间钢管混凝土塔架及柔性塔筒等高塔架技术,兴蓝风电成功参与建设了湖南、河北、辽宁、浙江、黑龙江、江西、贵州、海南等多个省份的优质分布式风电项目,探索了“风电+文旅”“风电+绿氢”“风电+低碳园区”“风电+多能”等多种开发模式,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其中,我们的智能化风电机组产品以其独有的生态友好、安全高效、易于施工、灵活接入等特性完美契合乡村风电应用场景,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与和美乡村建设。尤其是以智能化风电机组+光伏发电为主体,储能等多种清洁能源为补充、以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为支撑的综合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有利于提升园区/企业智慧用能水平,促进园区及企业降碳减排,实现园区用能向低碳化、绿色化、智慧化转变,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目前,我们的产品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海水围堰、园区综合能源等多个分布式能源项目,在提高风能利用率,降低运维成本,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正在就拓展高速服务区、商业区、油气田等更广应用场景进行积极探索。
《风能》:面对风电机组大型化加快、价格下滑、质量问题频现的情况,您有哪些看法?兴蓝风电如何应对?
曹颖春:风电机组大型化确实为风电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正面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显现,大型风电机组在设计和制造上不断优化,极大地降低了风电的度电成本。并且随着风电设备价格的下降,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得到提升,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风电领域,为风电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随着机组规格的增大,对材料、工艺和运维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企业一味追求大型化,放松了对质量关的把控,导致一些问题开始显现,如倒塔、叶片断裂等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风电项目的安全稳定运行,更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呼吁在追求风电机组大型化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确保风电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以期实现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共同努力。我们不能仅仅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忽视了质量和安全这一根本。从开发企业到设备制造企业,都需要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忽视了质量和安全。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合理的利润是保障企业研发和技术升级的重要基础。支持企业的研发,实际上也是推动风电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共同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好的运行质量,不仅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从业人员安危的坚实保障。风电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应严守质量底线,才能确保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国内整机市场供应充裕、机型更新换代迅速、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兴蓝风电将恪守初心,专注于修炼“内功”,严守品质标准,强化行业自我规范,不断深化技术研发积累,孕育新的增长源泉,致力于促进风电行业的稳健前行。
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兴蓝风电将在这场风电“长跑”中取得胜利,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会越走越宽。
来源:《风能》杂志,文:王芳
CWEA
如果觉得好,不妨动动手指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