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欧洲风电产业链竞争的“号角”吹响
中国现有的风电产业链优势
在高度国际化的全球风电产业链中,中国的优势无疑十分突出。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整机企业中,中国占有6个席位。就中国企业的全球风电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而言,变速箱达到80%,变流器和铸件为82%,发电机为73%。图1为GWEC、国际能源署(IEA)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分析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风电产业链不同环节创造的价值中的占比。
来源:https://gwec.net/wp-content/uploads/2023/12/MISSION-CRITICAL-BUILDING-THE-GLOBAL-WIND-ENERGY-SUPPLY-CHAIN-FOR-A-1.5%C2%B0C-WORLD.pdf
追本溯源,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着产业链的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进步;国家积极的产业政策是中国风电稳健发展的“强心剂”;健全、高效的基础设施成为中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的坚强后盾。这三大关键因素为中国在全球风电产业中取得绝对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中国独有的优势,即便是西方国家看好的、可替代中国风电产业链的潜在市场,如印度、土耳其等,也无法在短期内同时满足这些条件。
然而,福兮祸之所伏。中国风电产业链的优势正逐渐成为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阻碍,如永磁风力发电机所需的稀土及其他相关自然资源开采和提炼的集中化与贸易限制,已被视为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风险之一。过去几年因新冠疫情一度中断的全球产业链与欧洲的能源危机凸显出全球风电产业链过度集中的弊端,导致出现各种抵制中国风电产业链向欧洲市场拓展的声音,“本地化”“重塑当地产业链”“近岸生产”“欧洲制造”等呼声四起。随之而来的便是欧洲国家政府和产业联盟对中国风电制造企业的围追堵截,包括从政策层面设置贸易壁垒,如开展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以及日渐盛行的绿色壁垒,如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外国补贴条例》(Foreign Subsidy Regulation)审查等。面对欧洲吹响重建本地风电产业链的“号角”,中国风电产业链企业在国外市场,尤其是技术发展成熟、市场需求巨大的欧洲,是否还能够保持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欧洲风电产业链的重塑趋势
为永久地规避产业链缺乏弹性的风险,欧洲各国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过去的两年内协同推进,联手规划了大量资金投入到欧洲本地风电产业链的重塑中。可以说,谁能够竞争到可投入产业链的资本,谁就赢得了维系其在风电产业前沿地位的机会。
政策层面,自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以来,欧盟和英国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以吸引投资。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带动私人资本入局,已成为各国激励风电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2023年,欧盟委员会在创新基金下启动了一项4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14.6亿元)的拨款计划,最近又宣布成立“欧洲竞争力基金”(European Competitiveness Fund),旨在通过利用私人投资并降低其风险,进而促进清洁能源技术融资。丹麦政府将提供约500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527.3亿元)的国家预算,来撬动支持北海能源岛项目建设所需的超过2000亿丹麦克朗投资。英国工党政府新设立了7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681.5亿元)的“国家财富基金”,用于支持包括绿色钢铁、绿色工厂等低碳能源转型项目和绿色经济。其还决定成立英国能源公司,计划每年投入17亿英镑,并将今年的可再生能源拍卖预算增加5亿英镑,使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5亿英镑。
产业层面,欧洲本地的风电企业积极地布局新工厂或扩大现有制造能力,包括风电机组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英国2024年海上风电工业增长计划
https://cdn.ymaws.com/www.renewableuk.com/resource/resmgr/publications/reports/Offshore_Wind_Industrial_Gro.pdf
作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海上风电市场,英国同样意识到海上风电的供应链限制,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包括启动供应链发展声明(SCDS)、引入非价格因素的竞标评估标准等。今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协会RenewableUK、海上风电产业理事会(Offshore Wind Industry Council)、英国皇家地产(The Crown Estate)和苏格兰皇家地产(Crown Estate Scotland)联合发布了“2024年海上风电工业增长计划”(2024 Offshore Wind Industrial Growth Plan,下称“增长计划”),通过对本国海上风电供应链的深入分析,阐述了英国为实现其能源绿色转型目标应当重点关注或建立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战略性工厂和制造能力,并给出了明确的实现路径,以期防范供应链风险,并在未来10年内将英国的海上风电制造能力提升3倍。
按照市场价值的大小和自身能力的高低,“增长计划”对英国海上风电产业链自产或采购的优先事项做了如表1所示的四象限划分。
表1 识别英国海上风电产业链自产或采购的优先事项
由表1 可以看出,市场价值高的部分将是英国政府重点规划和扶持的领域,从中可以窥见英国风电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和政府可能出台的支持性政策。这对于有意布局欧洲的中国风电产业链企业,尤其是涉足高市场价值、高交付能力类别中5个关键细分技术领域的企业(如叶片、塔筒、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基础和海缆的制造企业),具有一定的战略指导意义,并可以作为其在初始战略规划和选址评估中的考量因素之一。英国皇家地产于今年5月启动了一个价值5000万英镑的供应链加速器(Supply Chain Accelerator)。其中的1000万英镑试点基金已启动,用于支持发展新的英国供应链能力以开发凯尔特海漂浮式海上风电,其余的4000万英镑将专门用于“增长计划”,作为优先投资、确保英国工业价值的首选。
融资层面,欧洲投资银行(EIB)设立了50亿欧元的反担保机制,作为“风电一揽子计划”(Wind Power Package)的一项重要措施。7月底,其与德国德意志银行达成了5亿欧元的反担保协议来支持风电行业,包括对风电场的投资。EIB估计,这将吸引高达80亿欧元的额外私人投资。
项目层面,EIB 向电缆制造企业Prysmian提供了4.5亿欧元贷款,协助其将位于芬兰皮卡拉(Pikkala)、意大利波佐利(Pozzuoli)和法国格龙(Gron)的3家工厂的电缆产能翻一番。EIB还与西班牙风电部件制造企业Haizea签署了3500万欧元的贷款,以支持后者落地其用于风电场大型金属结构组装的先进技术。
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应对考量
在欧洲吹响重塑本地风电产业链的“号角”后,各国政府、产业链企业、金融机构纷纷加紧行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风电产业链企业应当如何参与其中,借助自身的竞争优势和中国风电产业的强大后盾确立自己在欧洲市场的定位,并锁定在欧洲的长远经济利益?
中国风电产业链企业进军欧洲市场需要投入大量“真金白银”,因此,无论如何谨慎都不为过,需要详细评估各类市场的驱动因素,涉及市场需求、地缘政治、供应链管理、技术创新、本地化政策等多个方面。然而,在启动具体工作前必须明确一点,在全球风电产业链发展的大趋势下,海外投资决策是一个战略规划,不能仅限于对短期投资回报的量化评估。梳理中国风电产业链企业挺进欧洲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具体原因,在此特别提出以下几点,供相关企业参考。
属地化生产:随着本地化要求在决策中所占的权重大幅提升,欧洲开发企业在风电项目竞标(竞标海床或竞标政府补贴)中与后续采购过程中,会首选本地制造的设备,价格不再是唯一的决策因素,中国风电制造企业引以为傲的一大优势将一去不复返。同时,对于整机和关键零部件,部分欧洲市场的需求目前尚无法由当地制造商完全满足,仍可接受从欧洲外的区域采购。然而,当欧洲本地的产能逐渐增加并可匹配本地需求时(仍有几年窗口期),中国风电产业链企业将面临损失整个欧洲市场占有率的风险,而非仅仅是比对在国内或其他地区建厂投资所获的经济回报。此外,欧洲对绿色减排的要求更高,如何计算并最大程度减少生产制造全过程的碳足迹,将是中国风电制造企业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之一。
订单获取VS 投资决策:国内风电项目的投资决策通常会遵循锁定订单再建厂的模式,这无疑是保障投资回报的最佳选择。然而,在欧洲,这就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先“置鸡”的风险大,但回报也大,其落地需要企业领导人拥有相当大的魄力。然而,选择匹配的商业伙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兼顾各方的利益等举措,同样有助于有效降低风险,使“鸡生蛋”成为可行的方案之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各国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除少数国有开发企业外,欧洲国家的政府职能部门与开发企业没有直接联系。政府无法代表开发企业为投资者锁定订单,这直接导致出现中国风电制造企业与当地政府洽谈多年海外投资建厂但一直未能落地的僵局。
竞争VS 合作:欧洲风电市场起步早,竞争激烈。在风电设备制造领域,已有多家全球领先的企业扎根其中。面对目前的各类壁垒,变竞争为合作,与当地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与联盟,势必优于单打独斗。与欧洲企业的战略合作可以帮助中国风电产业链企业获得分销渠道、市场资源、政策支持,让后者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当地的商业环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法规要求,市场动态,更有效地应对本地化压力,规避贸易风险,更快地融入当地市场,抓住市场机遇。
从理论上来说,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开拓一个市场,包括:建立本地生产设施,以保障及时交付;严格遵循绿色标准,能够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合规性;进行共同开发和生产,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本地知识与资源,降低市场准入风险;开展投资并购,快速获取技术、生产能力,有利于整合资源,提升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然而,在实践中,对于如何结合目标市场辨别和选择最适合于企业的策略组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没有标准答案。开展大量、深入的前期调研和规划,保持开放、积极的心态面对动态的变化过程,信任当地的合作伙伴和专业机构,都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方式。
结语
欧洲依然是快速增长的风电市场,市场需求巨大,多个国家在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和长期购电协议(PPA)等政策支持风电发展。然而,伴随着欧洲各国加大对本地化生产的要求,非本土企业将面临越来越高的市场准入壁垒。加上中、欧的贸易关系近些年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未来的物流风险及成本均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风电产业链企业只有迅速在欧洲市场建立基地,才有机会减少本地化政策的限制,有效规避因贸易壁垒或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激烈竞争的“号角声”已经响彻欧洲。欧洲风电市场的准入门槛正在快速提高,建立健全本地制造业的窗口期急速缩短,中国风电产业链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欧洲风电产业链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维系中国风电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就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因为心动不如行动。
来源:《风能》杂志,文:王征 “征谈英伦”专栏
CWEA
《风能》专栏|张树伟:电力“余量”市场有何问题,风电又如何避免成为受害者?
秦海岩:打破“技术锁定”,加快绿色电力燃料发展,助力碳中和目标
王征专栏文章汇集
《风能》国际| 浅析英国能源企业面对的“暴利税”和“电源税”
《风能》国际 | 欧洲“能源安全”危机
《风能》国际 |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论英国差价合约(CfD)机制
《风能》国际 | 求同存异?英格兰与苏格兰海上风电用海权招标对比
浅谈英国陆上风电项目开发
《英国海上风电市场投资指南——英国海上风电市场概览及注意事项》报告
欧盟理事会通过最激进的《可再生能源指令》,风电光伏和绿氢目标大幅提升
CWEA
如果觉得好,不妨动动手指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