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圆的故事: 孙像船洋

文摘   2024-11-07 10:00   上海  

1927年北伐成功后,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将1912年的上下五星模具改动后铸造孙小头,作为迅速更换袁大头的权宜之计,另一方面也启动了新国币的设计,同时,处于“停款待建”的上海苏州河畔的“江苏造币厂”,也以“中央造币厂”的身份重新启动。 

上海中央造币厂于1932年正式投产,第一批量产银元正面图案是孙中山头像,背面是一艘两帆船,辅以初升的太阳及光芒,天上还有三只飞鸟,设计本意是“三民主义”,简称“三鸟船洋”。

此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和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不久,太阳和三鸟被民众认为是日本对中国的轰炸,甚至有说法三只鸟意味着东三省的离去,少量铸造出来的三鸟币被迅速收回,第二年大规模铸造出来的是没有太阳和三鸟元素的船洋。 

孙像船洋的诞生有一个过程,这个设计元素的来源是民国十八年英美日意奥五国应邀为国民政府设计比稿的“孙像三帆系列船洋”。这五种样币曾经在杭州造币厂少量铸造。 

后来大规模铸造的两帆船洋正面采用了意大利版孙像,背面两帆元素则来源于中央造币厂美籍技师赫维特设计的竣工纪念章。 在三鸟银币之前,中央造币厂曾经试铸了大名鼎鼎的“金本位”样币。 这款金本位样币由于三只海鸟处在图案的下方,也叫“下三鸟”。

民国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孙像船洋共铸造了超过1亿4千万枚,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停止银币流通。孙像船洋也就成为了民国时期“国家队最后的选手”。 

法币政策的实施跟彼时银价剧烈上涨有很大关系,上海造币厂在银币停用时已准备好生产民国二十四年的船洋,并且从美国下定二十四中圆的模具。民国二十四年和二十五年的帆船银币均有少量样币存世。

作为管理银币退出流通领域的过渡方案,中国曾委托美国设计孙像布图银币,有极少量的样币存世,这是那个变动时代很好的注脚。布图元素后来被广泛地使用在镍币上,作为法币的辅币存在。 

由于银价波动,民国二十五年、二十六年银样都是减重设计 

1949年国民党金圆券政策破产时,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消失多年的老银圆重现江湖,云南政府还专门铸造了“滇版船洋”,最大特征是船头有一圆点而非之前的锚。



机制币收藏群英会
提供精彩的中国机制币收藏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