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阅读时,文章字号可在右上角菜单中自由调节,大家注意保护眼睛哦!
新年伊始,中国银行业传来不同寻常的信号:中小银行批量解散,意外接连发生……数据,截至12月27日,2024年年内注销银行数量已经达到188家,平均每个月“消失”15.7家,数量远高于往年。就在12月21日,7家银行被解散;12月24日,又有2家银行被解散。最夸张的是6月20日,一次性解散了36家银行!被解散的几乎都是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银行,这些银行并非破产倒闭,而是被吸收合并或收购重组。但合并潮终归也是银行业的大洗牌,是否波及人们的存款安全?毕竟,在经历过村镇银行暴雷、欧美银行破产等现实后,银行早已不是“万无一失”的象征,同样面临风险。客观来看,这次中小银行的解散合并潮有助于降低存款风险——因为他们的资金和业务都被大行接手,人们的存款风险反而有所降低。此外,得益于中国在2015年设立的存款保险机制,无论大小银行,50万元以下的存款都会得到全额赔付。超过50万元的部分,建议分散储存,且优先存至大中型银行,从而降低潜在风险。2025年,中国在保障正常资金流转的同时,对大额交易进一步加强监管。自2025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正式上路。修订后的《反洗钱法》显著扩大了监管范围,将一些非金融机构也纳入反洗钱义务主体:如,房产开发企业和房产中介、会计师事务所、公证机构、贵金属和宝石交易商等。银行若未按规定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未报告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最高面临200万元的重罚。本文由联合时报原创、翻译或编辑整理,版权归联合时报所有。如转载或改编发布请与本报联系确认,并注明内容出处。未经授权而歪曲、篡改、抄袭、剽窃本报创作,均构成抄袭,本报将全力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