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儿爸说
大家好,我是钱儿爸。今天的文章我也录了音。
以下
是我今天更新在视频号里
视频的文字版本,
方便喜欢看文章的朋友们阅读,
中间有不少口头语,和啰嗦的地方,
请自行忽略。
The following text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在学习方面两种不同类型的孩子,一种是强记型的孩子,另一种是理解型的孩子。
之所以想聊这个,是因为通过养育我们家的两个孩子,我观察到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擅长的领域是非常不一样的。因此,对不同的孩子,我们需要采取完全不同的教授方式和学习安排。
首先谈谈钱儿,他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强记型孩子。从他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这样的感觉。他听我讲故事时,能够从语气到节奏,原文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而且听几遍后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这让我们都感到非常惊讶。
随着他慢慢长大,我们发现他背诵的能力非常强。比如我带他背古诗,在那个年龄他的接受速度很快,虽然他并不了解古诗的具体含义,但他能够完整地背诵下来。
本来我觉得,小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强,理所当然是如此,再往后我们发现他能够轻松背诵长篇古文,像《琵琶行》、《长恨歌》等等,对他来讲不是个事。在学校里,他在需要记忆、背诵的课题上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但是他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想得少,思考得不够深入。他能把任务完成,把内容照原样呈现出来,但对他来说,这些内容究竟有哪些实际的用处呢?能产生哪些变化?比如,让自己觉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归纳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领域或实践当中,他对此并不考虑。
他是非常典型的强记型孩子,确实是背得快。这种孩子的典型特征就是,考试时他们表现出色,你会发现他有两把刷子。在考试之前,他会认真复习,尤其是那些需要强记的内容,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以超乎常人的速度背诵,并考出不错的成绩。
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同样明显。他想得非常少,花心思去理解的也很少,问“为什么”的次数很少,这就是他的问题。
再说另一个典型,我家Isabella濑濑小朋友,她非常明显属于理解型孩子。我让她听我讲的很多故事,到现在为止,她没有能够像他哥哥那样一字不差地复述过的一个故事,但她能把故事的大意讲得很清楚,而且她的讲述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节奏和逻辑重新编排讲出来。
你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她完全理解了这个故事的含义,不管是字面还是内涵。让她背古诗,在现在这个阶段她不喜欢背,因为她不知道背了要干什么。她老是问我:“背这个有什么用?我凭什么要背?背完了我能干什么?”
这是她的态度,做任何事情都会问“为什么”,希望知道这个事情能给她带来什么,让我觉得她好像功利心很强,但事实上不是。她只是想弄明白这个事情在实践中能为她带来什么,能在哪些方面提升,或者说她能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这一样,能用到其他类似的事情上去。
所以让她背诵,她就会很痛苦。让她完整地一字不落,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背,她就不干,一定要跟你讲条件,一定要问“为什么”。
而且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她的理解力是最重要的。她把这个事情理解透彻后,会用她自己的方式重新呈现出来,甚至还能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差别。
理解型的孩子就是这样,凡事都要去问:“我做这个事情,为什么?你让我背,为什么?我背完了能有什么结果?这个东西的外延和内涵到底是什么?” 她问得特别多。
我觉得我是属于这种理解型的人,背东西比较慢,但是学东西也比较慢。我每一点都得想清楚、弄明白到底为什么,凭什么这样,但是一旦变成自己的东西之后,就会延伸,生发出去非常广泛。钱儿妈就可能跟钱儿一样,属于强记型的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背诵东西特别快,背完了之后忘得也特别快。
她给我举例子说,考试之前花两个晚上背得特别熟,考得很好,但一走出考场,完全都忘在脑后,你说这好还是不好呢?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更认可这种理解型的孩子。她凡事要问清楚,但她学东西变成自己的后,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长久掌握这门技能或知识。
但问题也就在此,她学任何东西之前都会纠结很多。她总是要问:“为什么我要学这个?为什么我得背这个?” 她想得比较多,有的时候迈出那一步就比较慢,因此学东西的效率相对较低。
像钱儿那种,你给他布置个工作、布置个任务让他干,他马上就迈出这一步,立刻去做。他也不会多问为什么,也不会问“我要怎么样才能获得什么东西”,只要给他布置完任务,他就会完成作业、交任务。
所以我觉得这两种孩子一定要区别对待,对于理解型的孩子来说,你一定要找到适合他的领域,不要让他来回尝试,否则他会无所适从。你需要让他专注于一件事情,从这件事情中吸取做事的经验和学习的经验,长久地做下去。
对于强记型的孩子,反而可以让他多尝试一些不同的领域。因为他行动力很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事情形成基本的概念和印象,他进阶很快。但是要注意,他可能只是浅尝辄止,不问为什么,因此你需要想办法让他在某个领域深入发展,发挥他的长处,他在短时间内的超强记忆力也能成为他的优势。
不同的孩子一定要区别对待,必须根据孩子的具体特征,包括性格特征、情商和智商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千万不能听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千篇一律地处理,这样真的对孩子不利。
点个“在看”,戳个“赞”,日日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