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揣摩角色,舞蹈表演者住进了渣滓洞的囚房;为了让舞剧更精彩,每演出一次就会修改完善一次。由重庆市歌舞团创作的舞剧《绝对考验》,以战时红岩传奇女英烈张露萍为人物原型,不仅一举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更艺术地再现了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张露萍在艰难恶劣斗争的环境下的内心困境,诠释了革命者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重庆好故事,艺术重庆,今天为您讲述舞剧《绝对考验》对每个参与者的考验。
泥文
《重庆文艺》责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舞剧《绝对考验》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对于重庆文艺界来说,2023年8月5日,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日子。作为文艺工作者,能够获得国家级大奖,是可喜可贺的大事;对于重庆市舞蹈家协会团结的舞蹈文艺工作者来说,也是值得庆贺和欣喜的事。这是重庆歌舞团继舞剧《杜甫》获得“荷花奖”7年之后又一次获得此殊荣。
舞剧《绝对考验》视觉中国:VCG111373625920
舞剧《绝对考验》有一个好的英雄人物故事做灵魂牵引,亦有一个用舞剧的方式来体现人物精神的立体架构。前后多场公演,每演出一次就会修改完善一次,足见《绝对考验》的导演、编剧及演出团队对于艺术的至高追求和要求。《绝对考验》除了尊重英雄人物故事事实本身,也尊重艺术所需要的表现形式和需要抵达的高度。这些努力,为获奖打下了非凡的基础。
《绝对考验》以战时红岩传奇女英烈张露萍为人物原型,在尊重其真实历史事件基础上创编,艺术地展现了地下工作者在艰难恶劣斗争的环境下的内心困境,诠释了革命者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
看过《绝对考验》的人都知道,这部剧主要围绕张露萍受党组织秘密安排,从革命根据地延安来到战时重庆,经过曲折打入军统机关内部,背负“叛徒”骂名,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幸被捕;在狱中经受绝对孤独的考验,到牺牲时也未暴露其真实姓名和共产党员身份,直到38年后才得以恢复名誉、身份这一主线展开。再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地下工作者在党性、觉悟和信仰的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下,用短暂的生命释放出无限光辉的历程。
舞剧《绝对考验》的着力点是用肢体语言、戏剧性的情节以及地域性的坐标来刻画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人物形象塑造、事件折叠铺排、矛盾冲突设置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其借助舞蹈、戏剧、音乐等形式的糅合构成一个表演阵容的统一,成功为观众再现了张露萍彼时的生活情状,也成功塑造了一个英雄人物形象。山城的吊脚楼,重重叠叠依山而建的楼舍,重庆火锅,路边茶馆,山城小巷,舞厅,火车站,人力车,监狱……完全是一个战时的重庆再现。你很难想象,一个舞剧舞台,窄逼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释放出的能量会这么大。扣人心弦的音乐旋律,雷鸣电闪,大雨倾盆,飞机轰炸,解放区场景,无声之声恰到好处的参与和干涉……将舞剧情节一次又一次推向高潮;现代科技冰屏、灯光、纱幕后的双方对峙与较量等元素的介入,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舞剧《绝对考验》视觉中国:VCG111373625912
《绝对考验》中主人公“萍”扮演者青年舞蹈演员、独立舞者张引,地道的重庆妹子。因地域关系,她对于这个舞剧主角的领悟似乎有先天优势。“萍”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不能否定是其艺术再现之成就;而“萍”这个角色也成就了她的舞蹈之路,将她的演艺生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张引说:“到后来,每演出一场后,人都很虚弱,会很长一段时间走不出来,会忍不住哭。因为“萍”的绝对孤独、无助的考验,让我无形之中将自己也孤立了起来,很多时候会自觉不自觉地与身边的朋友们形成了无言的隔离。”
张引在之前以现代舞见长,曾在2016年获得亚洲顶级舞蹈赛事——第十三届首尔国际舞蹈大赛现代舞金奖。而传统舞不是她的强项。她有一段对自己很中肯的评价:“我以前没演过英雄人物角色。当导演让我尝试这部舞剧时,我是抱着希望突破自己的心态答应的。第一次做女主角,还是大型的舞剧,害怕不能胜任,毕竟跟现代舞有区别。舞剧相对于舞蹈,表演的要求更高,这块我比较弱,所以也是锻炼。”在自我清醒的认识中,除了导演,张引也时时刻刻在审视自己,要如何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英雄人物角色,如何与团队融合才能让舞剧达到节奏的完全统一。一时间,除了寻找相关文献资料,近些年的谍战电影电视剧基本看了个遍,在那些人物形象中去寻找感觉。从最初的人物(谍战剧里的)形神模仿,到慢慢将自己对人物精神的理解糅合到表演中,形成舞者与故事人物形象的高度统一。
“萍”的心理情绪是复杂的。她从延安到重庆时才18岁,本有美好的家庭,为了信仰,为了党的伟大革命事业,不得不忍痛离开丈夫“清”与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隐姓埋名,从此成为一个连自己都陌生的“陌生人”,那会是怎样一种内心的煎熬和考验。从一个革命战士摇身一变而成社会名媛,气质与气质的转变;从一个人人尊敬的革命工作者变为人人嗤之以鼻的“叛徒”,角色与角色的转变;误解、不能轻易说话、压抑、恐惧、挣扎、与环境斗智斗勇……这都需要一种超越年纪的承受力。人物原型张露萍本身要做到这点都不容易,而作为舞蹈表演者的张引要做到这点就更难。
在2023年3月16日第一场公演后,张引以及另外几个主角还只能停留在“复制”式的人物形象塑造上,三观、伪装、肢体和表情都不尽如人意。为了将《绝对考验》演绎得更好,更形神皆备,总导演丁伟和编导除了语言引导还刻意安排他们进行实地采风。张引说:“导演带我们去参观了渣滓洞、白公馆这些红岩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地方,让我们身临其境去体验、感受原型人物的内心;每次复排,导演都会对我们理解人物提出新的要求并给予帮助。”为了能在动作和精神上完全融入人物内心,导演特意安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体验生活——进入渣滓洞住一晚上。一张行军床,没有被子,没有吃的,手机等一切随身物品不让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该是怎样的体验。
舞剧《绝对考验》视觉中国:VCG111373625910
牢房里,除了刑具就是在此牺牲的革命先烈的遗照。每一寸空气里都回荡着先烈们被严刑拷打时疼痛呻吟的声音和义正辞严的对抗;每一寸土地仿佛都在发出他们戴着沉重的脚镣手铐慢慢挪动的声音。饥寒、恐惧、孤独、绝望和挣扎,夜越深感受越强烈。张引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无法入睡,在黑暗里睁大一双惊惧的眼睛从牢房门无助地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张引说,“夜晚牢房的气氛实在太阴森太压抑了,随时都有一种恐惧感穿透全身每一个神经细胞。我不敢看向任何角落。牢房的寂静让人有一种抓狂和绝望感,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人不知所措。”她由此想到张露萍,那时的她对未来是未知的,她不知道下一轮拷打是什么时候、死亡什么时候会到来,还有没有机会与自己的丈夫、战友见面,“叛徒”的身份还有没有被澄清的时候?而这对于张露萍的身心来说该是怎样的煎熬,又是拥有怎样的毅力和意志才能做到。面对拷打与利诱、面对误解与唾弃、面对孤独与绝望,张露萍至死都未曾也不能向任何人暴露身份。就一个晚上,他们三人俱感身心皆疲,虚弱无力。而张引也在这种孤独与绝望的恐惧里,找到了走入张露萍内心的密码。
对于舞蹈演员来说,在舞剧里塑造人物时,只是完成动作并不难,但要将角色的精气神演绎到位绝不是容易的事,况且是离我们已经久远的英烈。就时间和空间来说,演员要将故事的人物形象复制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事实的基础上去塑造人物,做到传神、有神;只有通过一次次演绎,去一次次了解、体验、感受,进而与所塑造的人物内心进行观照,才能在舞台上树立起一个鲜活的角色形象。这是张引最深刻的感悟。
没经历过,许多东西会只停留在表面。监狱的环境、气氛、让人窒息的穿透力等是只凭想象难以入骨三分的。在那样的场景里去思考“是什么支撑着年仅24岁的张露萍坚持到最后?她明明有太多更好的选择”,更能事半功倍。比如剧中有一个根据艺术需要,插入的“清”与“萍”在牢房相会(事实上是“萍”内心的渴望)的二维情节,张引与“清”的角色演绎者更是在渣滓洞的牢房门前实地排演,这种穿透力,让她感触良深,演出时都会扣动她那根疼痛的神经。而这实地感受过后,张引已完全将自己对张露萍的人物形象理解融入到自我感悟的精神层面上去了。这种无我的投入演出后,之前在局促的高台上舞蹈的恐惧心理被取代了,眼里只有张露萍这个人物形象与自己重合。
《绝对考验》舞剧获得成功,除了张引等中心角色,也离不开剧组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丁伟说:“我们没有小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是鲜活的,值得每一位演员用心去塑造。”“事实也是如此,比如出演反派的‘K长官’与‘副官’的双人舞非常精彩、有戏,披风中间的里外穿插行云流水,把道具运用得非常到位,把尊卑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欧建平),也将白色恐怖推向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比如“梅姐”“清”,比如买花的小姑娘等,他们的舞蹈演绎与感情投入,都是这部舞剧成功的体现。当然,剧情的架构设置、道具的运用也是成功的一个基石。
《绝对考验》以张露萍一人的英烈形象向我们揭示出一群在那个特殊年代为人民争取幸福生活而做出“纯粹”“绝对”牺牲的人,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缅怀、崇敬、传承的,也是一个忆苦思甜的有力剧证。
《绝对考验》作为一部谍战舞剧,每一个情节都有扣人心弦的感情共情之力。其行动中有情感,情感中有行动。有步步惊心的惊悸,也有长吐一口气后的释然。其借用影视之美学,糅合现代、民族、街舞、国标等舞蹈语汇,融入川剧、话剧等元素,创新了舞剧之美学。
舞剧《绝对考验》视觉中国:VCG111373625908
《重庆好故事》“艺术重庆”系列将为你讲述一个个镌刻着重庆印记的艺术宝藏背后的精彩故事,为你展现一代代文艺工作者扎根重庆这片热土倾情创作的动人历程!节目每晚20:00-20:30在重庆交通广播首播,还将同步在第1眼新闻客户端、重庆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视界网、蜻蜓FM、喜马雅拉等融媒体矩阵和重庆档案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上发布。
本文内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
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有异议的请文章末留言投诉
或拨打电话023-6361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