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爆火,特斯拉越来越像人的FSD如何炼成?

文摘   2024-07-12 22:21   美国  
 近期,特斯拉与百度的萝卜快跑掀起一股无人驾驶的旋风,again,自动驾驶再一次走到了风口浪尖,这一次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本篇文章,将以特斯拉FSD自动驾驶发展与迭代的历史沿革为切入来深入探讨AI大模型对于特斯拉的FSD自动驾驶到底带来了什么改变。
01
特斯拉自动驾驶的发展史
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系统从最初的概念到今天的先进阶段,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升级迭代:

1. 早期阶段(2014-2016):初步尝试与基础架构建立

2014年发布自动驾驶硬件1.0(AP1)特斯拉首次在Model S车型上引入了Autopilot功能,配备前置摄像头、前置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AP1由Mobileye提供视觉处理技术,具备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等基础自动驾驶功能。
2015年发布Autopilot软件特斯拉发布Autopilot 7.0软件,进一步增强了自动驾驶功能,包括自动变道、自动泊车和紧急自动制动。

2. 过渡阶段(2016-2019):硬件升级与自研软件

2016年发布自动驾驶硬件2.0(AP2)特斯拉在所有新生产的车型中引入了AP2硬件,配备8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传感器、前置雷达以及更强大的计算平台。AP2硬件具备全自动驾驶所需的传感器和计算能力。
  • 终止与Mobileye合作:特斯拉开始自主开发计算机视觉和自动驾驶软件,转向内部研发。
2017年推出Enhanced Autopilot(EAP)基于AP2硬件,特斯拉发布Enhanced Autopilot功能,增加了更多高级驾驶辅助功能,如主动车道保持、自动变道等。
2018年发布Autopilot 2.5特斯拉引入硬件小幅升级,增加了冗余计算能力,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加速发展阶段(2019-2020):FSD计算平台与功能增强

2019年发布自动驾驶硬件3.0(AP3)特斯拉推出了自研的FSD计算平台,搭载了特斯拉自主设计的AI芯片,提供了更强的计算能力以支持高级自动驾驶功能。推出FSD预览功能在特定区域内测试全自动驾驶功能,如自动红绿灯识别与响应、自动转弯等。
2020年FSD Beta测试特斯拉开始向部分用户推出FSD Beta版本,提供更加接近全自动驾驶的体验,包括城市街道驾驶自动化。

4. 进化阶段(2021-2023):全面提升与大模型引入

2021年
  • 持续升级FSD Beta:特斯拉不断通过OTA更新改进FSD Beta功能,增加了更多的驾驶场景和能力。
  • 发布Vision-only系统:特斯拉宣布转向纯视觉系统,放弃雷达传感器,依赖摄像头和AI技术实现自动驾驶。
2022年
  • 引入Dojo超级计算机:特斯拉推出自研的Dojo超级计算机,用于大规模自动驾驶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提升FSD系统的训练效率和模型性能。
2023年
  • FSD V11发布:特斯拉发布FSD V11版本,整合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的自动驾驶功能,实现统一的软件架构。
  • FSD V12测试:特斯拉开始内部测试FSD V12版本,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和可靠性。

5. 最新进展(2023-2024年):系统重构与大模型应用

2024年
  • 系统重构:特斯拉重构FSD系统,以大模型为基底,结合高质量的自动驾驶数据和Uber五星司机的专家经验,实现类人脑的思考方式。
  • 多模态融合:引入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结合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数据,实现更全面的环境感知和决策。
  • 大模型优化:利用自监督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不断优化大模型,提高FSD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特斯拉FSD系统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从初步尝试到领先技术的持续演进。通过硬件升级、自主研发软件、引入大模型和高质量数据,特斯拉不断提升FSD的智能化和可靠性。系统重构和多模态数据融合等最新技术的应用,标志着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为未来实现真正的全自动驾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统的自动驾驶几乎都是基于规则的,也就是rule-base的自动驾驶模型传统的自动驾驶系统通常采用基于规则的体系架构,这种体系架构通常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感知、规划和执行控制:

1. 感知(Perception):感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和处理来自车辆周围环境的数据。这些数据通常由多种传感器提供,包括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LiDAR)和超声波传感器等。要实现感知,通常可以传感器融合、目标检测与分类、场景理解等实现。

  • 传感器融合: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数据(例如,摄像头提供的图像数据和雷达提供的距离数据)被结合起来,以获得对周围环境的全面理解。
  • 目标检测与分类:识别和分类环境中的静态和动态物体,例如车辆、行人、交通标志和车道线。
  • 场景理解:构建一个包含所有已检测物体及其相对位置、速度等信息的场景模型。

2. 规划(Planning):规划模块负责基于感知模块提供的环境信息,制定车辆的行驶策略和路径。其目标是安全、舒适和高效地到达目的地。通常包括驾驶行为决策,也就是选择合适的驾驶动作,以及路径规划与运动规划。

  • 行为决策:确定高层次的驾驶策略,例如是否变道、何时加速或减速、如何处理交叉路口等。这通常基于一组预定义的规则和决策树。
  • 路径规划:在确定了行为策略之后,计算具体的行驶路径。这通常涉及到考虑车辆的动力学约束以及环境中的静态和动态障碍物。
  • 运动规划:进一步细化路径规划的结果,生成具体的速度和方向指令,以便车辆能够平稳地执行规划的路径。

3. 执行控制(Control):执行模块负责将规划模块生成的路径和指令转化为具体的控制信号,直接操控车辆的转向、加速和制动系统。

  • 纵向控制(速度控制):通过调节加速和制动,控制车辆的速度。
  • 横向控制(方向控制):通过调节转向角度,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
  • 反馈控制:使用传感器数据实时监控车辆状态,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车辆准确跟随规划的路径。

传统自动驾驶系统的特点,核心就是rule-base以及模块化:

  • 基于规则的系统:这些系统通常依赖预定义的规则和决策树进行行为决策和路径规划。这种方法在已知和相对简单的环境中效果较好,但在复杂和动态变化的环境中可能表现不佳。
  • 模块化设计:感知、规划和执行模块彼此独立,便于开发、调试和升级。但这种模块化设计可能导致系统之间的协同不够紧密,影响整体性能。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自动驾驶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例如端到端的神经网络模型。这些模型能够直接从传感器数据中学习感知和决策,潜在地提升了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表现。传统的自动驾驶系统采用基于规则的感知-规划-执行架构,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和可解释性,但在面对复杂和动态环境时可能存在局限性。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自动驾驶系统正逐步向更智能和自主的方向演进。
依靠定义的一系列规则,如果事先没有定义某些规则,则可能会遭遇到比较严重的意外情况,如果路况特别复杂,天气极端恶劣,即使有安全冗余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让自动驾驶更智能,能灵活处理各种问题,就相当于想让"FSD自动驾驶”这个机器变得越来越像人,这也是马斯克的初心,既然人驾驶就是靠眼睛与判断,那为什么车不能像人一样?
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系统FSD(Full-Self Driving)V12版本展示了颠覆性的发展,体现了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一、V12新版本背后,最重要的颠覆性变化

1. 端到端的AI大模型:端到端(end-to-end)指的是系统从输入到输出的直接处理过程,中间不再依赖于人为定义的中间步骤。对于FSD V12来说,输入端是来自摄像头的感知数据和车身数据,输出端是对车辆控制的具体指令(加速、刹车、转向)。特斯拉借鉴了ChatGPT的Transformer架构,通过大量的人类驾驶数据训练AI模型,使其自动学会驾驶技巧和决策逻辑。

2. 从Rule-base到神经网络

  • Rule-base方案:依赖于人为设定的规则和代码逻辑来进行决策,感知-规划-控制是分步骤进行的,每一步都需要预先定义好规则和应对方案。
  • 神经网络: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海量数据训练,系统自动从数据中学习驾驶决策,而不是依靠预定义的规则。V12直接从像素点进行决策,不再依赖于对象识别和规则匹配。

3. 代码量的变化

  • V11版本:需要约30万行代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规则和逻辑。
  • V12版本:代码量减少到约3000行,更多的功能依靠AI模型的训练结果来实现,这大幅度降低了开发和维护的复杂度。

二、纯视觉方案的优劣势

  • 成本优势是纯视觉方案的最大优势所在,硬件简化:只需8个摄像头,无需昂贵的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降低了整体系统成本。维护和升级:摄像头硬件相对简单,易于升级和维护。
  • 数据获取和处理:丰富的数据源,摄像头可以捕捉大量的视觉信息,有助于训练复杂的AI模型。拟人化的感知:模拟人类驾驶员的视觉感知,直接处理来自摄像头的像素点信息。
  •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端到端学习,系统可以自动适应和学习新的驾驶场景和规则,具有更高的灵活性。通识能力:AI大模型可以处理未见过的新场景和突发情况,类似于人类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劣势也是十分明显的:
  • 发展起步慢,初期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数据进行训练,系统的表现依赖于数据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训练复杂度,需要强大的计算资源和复杂的模型训练过程。
  • 大模型为典型的黑盒模型:可解释性差,AI大模型的决策过程难以解释,不像Rule-base系统那样具有明确的规则和逻辑。安全和责任问题:在发生事故时,难以明确系统的决策依据,增加了责任判定的复杂性。
  • 性能依赖环境,视觉依赖:在极端天气(如大雾、大雨、雪天)或光线不佳的情况下,摄像头的性能可能受限,影响系统的感知能力。

三、与其他技术路线的比较:纯视觉+AI大模型 vs. Rule-base+激光雷达

  1. 技术成熟度,Rule-base+激光雷达:在早期阶段更为成熟,能快速实现基本的自动驾驶功能,但后期发展受限。纯视觉+AI大模型:起步慢,但随着数据和模型的不断优化,具有更大的潜力和灵活性。
  2. 成本和复杂性,Rule-base+激光雷达:硬件复杂且昂贵,维护成本高。纯视觉+AI大模型:硬件成本低,系统复杂性主要在于软件和模型的训练。
  3. 未来发展,Rule-base+激光雷达:适合特定环境和应用,但难以覆盖所有驾驶场景。纯视觉+AI大模型: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驾驶场景,接近人类驾驶的水平。
特斯拉FSD V12版本通过端到端的AI大模型和纯视觉方案,实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重大突破。尽管在初期可能面临数据和训练的挑战,但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其在长期发展中具有明显优势。与传统的Rule-base+激光雷达方案相比,纯视觉+AI大模型更接近人类驾驶的体验,能够在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中表现出色。这一转变不仅降低了系统成本,也开辟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新纪元。
02
大模型给自动驾驶带来了什么?
在大语言模型出来之前,要实现类人的自动驾驶难度其实很大,算法与算力都不支持,但在大语言模型横空出世以后,这一切变得越来越可能了,而于大模型如何提升全自动驾驶(FSD)的效果,可以从技术原理上进行简析,我会结合两篇重要论文来说明其应用和优势:
第一篇论文名为《Masked Autoencoders Are Scalable Vision Learners》,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sked Autoencoder (MAE)的自监督视觉表示学习方法。在输入图像中随机遮蔽大部分patch,训练编码器来仅使用未遮蔽的patch,训练解码器来重构原始图像。设计了非对称编码器-解码器架构,遮蔽比例高达75%。在ImageNet上验证效果优于BERT和BEiT,在COCO目标检测和ADE20K语义分割等下游任务中验证迁移学习效果。结论MAE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自监督视觉表示学习方法,尤其在大模型和大数据集上表现优异。
第二篇论文名为《An Image is Worth 16x16 Words: Transformers for Image Recognition at Scale》,该论文提出直接在图像patch序列上应用Transformer的方法。将图像分割为patch序列,输入到标准的Transformer编码器中,通过自注意力层提取全局上下文信息。在ImageNet、CIFAR、VTAB等数据集上做了大量实验,结果优于CNN模型,特别是在大数据集上。Transformer模型无需计算机视觉先验,只需足够大的数据集进行预训练,就能在图像识别任务上取得优异效果。

这两篇论文都对计算机视觉表示学习任务做出了重要贡献,证实了借鉴NLP中的思想和方法在视觉任务上的效果,为CV中自监督表示学习和Transformer的发展奠定了基础。Transformer在视觉任务中的应用全局上下文信息以及自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能够捕捉图像中的全局上下文信息,提升目标检测和场景理解的精度。端到端学习:利用Transformer的端到端学习能力,可以直接从原始图像数据到驾驶决策,无需复杂的中间特征提取过程。

而大家会觉得奇怪,你这里讨论的不是图像吗?但特斯拉FSD直接学习的是视频啊,视频处理与图像处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不是吗?视频处理的难度更大。虽说,图像与视频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但是如果加上时间序列,从时间截面上来看,视频是由一系列图像(称为帧)组成的,而视频分析通常涉及到从这些连续帧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训练一个神经网络来理解视频内容确实与训练网络来理解单个图像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关键的区别和挑战:

视频分析与图像分析的主要区别:

时序信息:视频包含时间序列数据,因此需要考虑帧与帧之间的时间关系。处理时序信息通常需要特殊类型的神经网络,如循环神经网络(RNN)或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这些网络可以捕获和学习时间序列数据中的模式和依赖关系。

更大的数据量:由于视频是由多个帧组成的,每个视频的数据量都比单个图像大得多。这意味着处理和分析视频数据需要更多的计算资源和更高效的算法。

动态信息: 视频中包含的动态和运动信息对于理解视频内容非常重要。诸如光流算法之类的技术可以用来估计和分析帧与帧之间的运动。

大模型在视频处理中的关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序信息处理

时序依赖,视频由连续的图像帧组成,因此需要处理帧与帧之间的时间关系。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或Transformer等网络来捕捉时序依赖。

动态信息,视频包含动态和运动信息,需要理解物体的移动和场景的变化。解决方案利用光流算法和时序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等技术来分析帧间运动。

2. 数据量与计算资源

数据量,视频数据量远大于静态图像,需要大量存储和处理能力,使用高效的视频编码和压缩技术,以及分布式计算架构来处理大规模视频数据。

计算资源,处理视频需要强大的计算资源,特别是在训练大模型时。解决方案利用GPU、TPU等硬件加速器,以及优化的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和PyTorch。

3. 特征提取与表示学习

特征提取,从视频帧中提取有用的特征是视频处理的核心,使用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CNN)从每个帧中提取特征,再将这些特征输入到时序网络中。

表示学习,视频中物体和场景的表示需要结合时空信息,通过自监督学习和多任务学习方法,学习视频中物体的时空表示。

4. 多模态融合

多模态数据,视频通常伴随着音频和其他传感器数据,融合多模态数据能够提升视频理解的效果。使用多模态大模型,将视频、音频、文本等多种数据类型进行联合学习。

跨模态注意力,不同模态数据之间存在关联,如何有效捕捉这些关联是挑战,利用跨模态注意力机制(Cross-modal Attention),在不同模态数据之间建立联系,提升理解能力。

5. 实时性与延迟

实时处理,许多视频应用(如自动驾驶、实时监控)要求低延迟和高实时性,优化模型推理速度,使用边缘计算和流处理技术减少延迟。

视频处理的关键点不仅在于其本质上是由图像帧组成,还包括如何有效处理时序信息、处理大规模数据和计算资源的需求、特征提取与表示学习、多模态数据的融合以及保证实时性和低延迟。

通常来说,视频训练大模型的一般步骤:

1、预处理: 首先,视频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以便更有效地用于训练。预处理步骤可能包括帧提取、分辨率调整、颜色空间转换等。

2、特征提取: 然后,从每个帧中提取有用的特征。这可能涉及使用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或其他图像分析工具来识别和描述帧内容。
3、时序分析 为了理解视频的时序内容,可以使用RNNLSTM或其他时间序列分析工具来处理提取的特征。这些网络可以学习和记忆视频帧序列中的模式和依赖关系。
4、训练和优化: 通过使用标记的训练数据和适当的优化算法,可以训练和调整模型的参数,以便更准确地分析新的视频数据。

5、评估和验证: 训练好的模型需要在验证数据集上进行评估和测试,以确保它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每个使用视频数据的具体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需求和步骤,上述只是一个一般的框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定制和优化。模型的推出对于视频处理确实带来了一些重要的优势,特别是在解决一些复杂和高级的视频理解任务时:
1. 高级特征理解:

大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视频内容的高级特征和属性。例如,它们可以识别视频中的复杂对象和活动,理解场景的上下文和语义,以及预测未来帧的内容。

2. 更好的泛化能力:

由于大模型在大量的数据上进行了训练,它们通常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这意味着它们能够更有效地处理和分析未见过的新视频数据。

3. 更强的多任务学习能力:

大模型可以进行多任务学习,这意味着一个模型可以同时进行多个相关任务,如目标检测、行为识别和场景分类。

4. 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大模型由于其庞大的参数数量和复杂的网络结构,可以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性任务上实现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时间和空间关系的理解:

视频分析不仅仅涉及到空间信息(如图像帧中的对象和场景),还涉及到时间信息(如帧与帧之间的运动和变化)。大模型可以更有效地理解和分析这些时间和空间关系。
所以,现在特斯拉FSD一直在强调的使用足够多的Uber 五星老司机的驾驶数据来做训练,只要训练的数据足够多,数据质量足够高,FSD就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像一个“人”在驾驶,这也是马斯克的初心。
Tesla车辆通过多个摄像头收集实时视频数据,并进行筛选和预处理,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数据标注采用人工或半自动的方法为视频帧添加标签和注释,增强数据集的质量深度学习与自监督学习特征提取与表示学习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如CNN、RNN、Transformer)来自动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和学习有用的特征和表示。无监督和半监督学习利用未标记的数据进行学习,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效率。利用大语言模型端到端的能力,通过端到端学习方法,直接从原始视频数据中学习驾驶策略和行为,减少复杂的特征工程。在线和增量学习系统能够持续从新数据中学习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驾驶环境和条件。
大模型和深度学习技术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特斯拉FSD系统中,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这些技术通过自监督学习和Transformer架构,能够高效地提取和理解复杂的视觉和视频数据,实现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结合高质量的驾驶数据和持续的模型优化,FSD系统可以不断提升其自动驾驶能力和安全性。
随着大模型的底层算法升级,特别是自监督学习和Transformer在计算机视觉中的应用,视频处理的效果将会有显著提升。这些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视频处理在自动驾驶、监控、安全、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在大模型的加持之下,自动驾驶技术确可以从大模型和深度学习的发展中深刻受益。我尝试分析一个典型场景,看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FSD是如何工作的:
1. 实时目标检测和追踪: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和追踪路上的车辆、行人、交通信号和其他重要目标。这些信息对于避免碰撞和导航车辆至关重要。
2. 场景理解和语义分割:深度学习模型可以理解摄像头捕捉到的场景,通过语义分割技术将图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和对象,例如道路、车辆、行人和天空等。
3. 异常和边缘情况识别:通过学习大量的驾驶视频数据,模型可以识别和响应各种异常和边缘情况,例如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或者复杂的交通环境。
4. 行为预测和决策:深度学习模型可以预测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可能行为,并据此做出决策。例如,预测前方车辆可能的变道或转弯动作,从而提前作出反应。
5. 端到端学习:自动驾驶系统采用端到端学习方法,直接从原始视频数据中学习驾驶策略和行为,而无需进行复杂的特征工程或规则编码。
PS:端到端学习

(端到端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方法,它直接将输入(如图像、文本或音频)映射到输出(如类别标签或数值),而无需手动设计或选择特征。在端到端学习中,模型自动学习如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和使用有用的特征

1. 端到端学习的特点:

自动特征学习:模型自动学习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无需手动特征工程。

直接映射:模型直接从输入数据学习到目标输出,简化了学习和预测过程。

2. 实现步骤:

数据收集和预处理:收集大量的原始输入和目标输出数据。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和标准化。
模型设计:选择或设计适用于端到端学习的模型架构,如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或Transformer等。
模型训练:使用收集的数据训练模型,通过反向传播和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来更新模型的参数。可能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模型评估和测试:使用验证和测试数据集评估和测试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3. 举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

语音识别:直接将音频波形转换为文本,无需手动提取音频特征。

图像分类:直接从原始像素学习分类图像的能力,无需手动设计图像特征。

自动驾驶:直接从摄像头视频流学习驾驶行为和策略。

4. 优势和挑战:

优势:简化了模型设计和训练流程,可能实现更好的性能和泛化能力。

挑战:需要大量的标记数据和计算资源,模型可能更难解释和理解。

5. 工具和库:

可以使用各种深度学习框架和库来实现端到端学习,如 TensorFlow, PyTorch, Keras 等。(PS:特斯拉DOJO使用pytorch架构)

端到端学习是一种强大而灵活的机器学习方法,它可以自动从数据中学习有用的特征和映射。然而,要成功实施端到端学习可能需要深刻的专业知识、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6. 持续学习和优化:

通过不断分析和学习新的驾驶数据,自动驾驶系统可以不断改进和优化其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利用深度学习和大模型,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更有效地理解和响应复杂的驾驶环境,从而实现更安全和更智能的驾驶。然而,仍然需要持续的研究和开发来克服现有的技术挑战和限制。
在大模型的帮助下,视频分析和预测确实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改进,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而这些挑战与限制,可能正是特斯拉的核心壁垒来源:大模型+自研芯片DOJO。
1. 数据质量和多样性:

问题:高质量和多样性的数据是训练大模型的前提。在某些情况下,获取足够多样化和具有代表性的视频数据仍然是一个挑战。特斯拉需要进行更多的数据收集、增强和预处理,以增强数据集的质量和多样性。
2. 计算资源:
问题:大模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进行训练和推理,这可能导致高昂的硬件和能源成本。需要优化和压缩模型,或使用更高效的硬件和软件平台。
3. 模型泛化:
问题:即使是大模型也可能在未见过的场景和条件下表现不佳。因此需要,使用更广泛和多样的训练数据,或使用元学习和迁移学习等技术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4. 实时性和延迟:

问题:在实时视频分析和预测的应用中,系统的延迟和响应时间是关键因素。解决方案:进行模型和系统级的优化,以减少推理延迟和增加吞吐量。
5. 可解释性和可信度:

问题:大模型的内部工作机制可能是复杂和不透明的,这可能影响用户和开发者的信任和可靠性。

解决方案:开发和使用模型解释和可视化工具,以提供更多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

6. 模型健壮性:

问题:有些模型可能对输入数据的小变化或攻击敏感。

解决方案:使用数据增强、对抗训练和其他技术来增强模型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03
特斯拉越来越像人的FSD如何炼成?
马斯克的愿景是让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变得像人类驾驶员一样智能和灵活。这个愿景的实现依赖于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

1. 基于视觉的纯视觉系统:特斯拉逐步转向了一个主要依靠摄像头的纯视觉系统。这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模拟人类驾驶员使用眼睛和大脑来感知和理解道路环境,特斯拉车辆配备了多个高清摄像头,覆盖车辆的周围环境。摄像头的视野和分辨率不断提升,以捕捉更多细节。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算法,从摄像头捕捉的图像中提取关键信息,如车道线、交通标志、行人、其他车辆等。

2. 深度神经网络:特斯拉的FSD系统广泛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来处理复杂的感知和决策任务。目标检测和分类:使用DNN模型识别和分类图像中的各类目标,例如车辆、行人、交通标志等。场景理解:通过多层次的神经网络模型,对驾驶场景进行深度理解,包括动态目标的轨迹预测和意图识别。

3. 大规模数据采集与训练:特斯拉拥有庞大的车辆数据网络,这使得他们可以收集大量的驾驶数据来训练和优化他们的AI模型。数据收集:特斯拉车辆在实际驾驶中不断收集道路数据,包括不同天气、不同路况和不同驾驶行为的数据。数据标注:使用自动化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标注,以提供高质量的训练数据。持续学习: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资源,不断训练和优化神经网络模型,使其能够适应更多样化和复杂的驾驶场景。

4. 模拟与现实结合:为了提高系统的鲁棒性,特斯拉结合了大量的模拟测试和现实世界测试。模拟测试:在虚拟环境中创建各种复杂和极端的驾驶场景,测试和优化自动驾驶系统的表现。现实世界测试:通过FSD Beta计划,特斯拉在真实道路上进行广泛的测试,收集真实世界的反馈和数据。

5. 自适应学习与在线更新:特斯拉的FSD系统具备自适应学习和在线更新的能力,使其能够不断改进和演化: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通过实时数据进行学习和调整,逐步改善对复杂场景的处理能力。在线更新:通过OTA(Over-The-Air)更新,特斯拉能够迅速部署软件更新,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6. 从规则驱动到数据驱动

特斯拉FSD的核心从传统的规则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依靠大规模数据和先进的AI技术来进行感知、决策和控制:
  • 端到端学习:从感知到控制的整个过程通过一个综合的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减少了模块间的耦合,提高了系统的一致性和鲁棒性。
  • 行为预测和决策:通过学习大量的驾驶行为和场景,系统能够做出更加智能和人性化的决策。
特斯拉的FSD系统通过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逐步实现了模拟人类驾驶员的目标。通过纯视觉系统、深度神经网络、大规模数据采集与训练、自适应学习和在线更新,特斯拉不断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和灵活性,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和多变的驾驶场景。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特斯拉在技术上的前沿探索,也展现了其在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愿景上的坚定决心。
在大语言模型横空出世以后,使用大模型或“深度”神经网络在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 FSD)系统的开发和优化中是一项关键策略

  • 更强的表达能力:大模型由于有更多的参数,它们具有更强的功能,可以表示和学习更复杂的函数和关系。这对于处理和理解复杂的驾驶环境和场景是至关重要的。
  • 更精准的预测:在充足数据的支持下,大模型能够进行更精确和细致的预测。例如,它们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和识别远处或小型的对象。
  • 更深的语义理解:大模型可以学习更深层次和更抽象的特征和表示,这有助于理解驾驶场景的语义和上下文。
  • 端到端学习:大模型更适合执行端到端学习,直接将原始输入(如视频帧)映射到控制输出,无需手动特征工程或中间表示。
  • 抛弃传统架构:从传统到深度学习,传统的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方法可能依赖于手动设计的特征和规则。深度学习,特别是大模型,可以自动从数据中学习特征,减少了人工干预和先验知识的需求。
  • 模块化到端到端:一些早期的自动驾驶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其中不同的任务和功能由不同的模块处理。端到端学习目标是通过一个统一的模型来完成所有任务,简化系统的复杂性和整合性。通过优化和简化架构,大模型可以更快地执行推理,并满足实时驾驶的延迟和带宽要求。
使用大模型,尤其是多模态大模型,并结合高质量的驾驶视频数据,为FSD的性能提升带来了显著的助力。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技术和实践的挑战,需要持续的研究和开发来解决和优化。
对于大模型来说,黄氏定律也就是scaling Law成立,其指模型的性能与计算量、模型参数量和数据大小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具体来说,当不受其他因素制约时,模型的性能与这三者呈现幂律关系。这意味着,增加计算量、模型参数量或数据大小都可能会提升模型的性能,但是提升的效果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增加而递减。
所以大规模的驾驶数据对于FSD来说尤为关键,Tesla收集的大量驾驶视频数据对于训练其Full Self-Driving (FSD)系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深度学习和其他AI技术,Tesla能够从这些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以提升FSD系统的性能和精度,Tesla处理和使用这些视频数据的一般过程和策略:
1. 数据收集和筛选:Tesla车辆通过多个摄像头收集实时视频数据。数据筛选:并不是所有收集的数据都用于训练。Tesla可能使用各种策略来选择最有价值和有代表性的数据。例如,筛选出包含复杂交通场景、异常事件或边缘情况的视频。
2. 数据标注和增强:数据标注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需要人工或半自动方法为视频帧添加标签和注释。数据增强:通过各种技术增强数据,如图像旋转、裁剪、翻转、变换和噪声添加,以扩展和多样化训练数据集。
3. 模型训练和验证:训练集,使用筛选和标注的视频数据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验证集:使用从未见过的数据验证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超参数调整:通过交叉验证和网格搜索等方法调整和优化模型的超参数。
4. 特征学习和转移学习:特征学习,深度模型能自动从原始像素学习有用的特征和表示。转移学习:利用预训练的模型和特征,减少训练时间和数据需求。
5. 模型集成和优化:模型集成,结合多个模型的预测,以提高性能和稳定性。模型优化,优化模型的大小和速度,以适应车载计算平台的限制和要求。
6. 在线学习和更新:在线学习,TeslaFSD系统可以持续从新的驾驶数据中学习和改进。系统更新:Tesla定期推出软件更新,以改善FSD的性能和功能。
7. 评估和测试:通过实际路测和模拟测试来评估和验证FSD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Tesla通过这一系列策略和技术处理其庞大的视频数据集,并从中训练和优化其FSD系统。随着更多的数据和持续的改进,FSD系统的性能和精度预计将不断提高。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系统(FSD)的发展无疑是特斯拉未来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随着其功能越来越像人类驾驶员,FSD可能会为特斯拉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尤其是

  • 自动驾驶出租车:特斯拉计划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这将彻底改变出行方式。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可以显著降低出行成本,并为特斯拉带来新的收入来源。

  • 软件订阅服务:FSD功能的订阅服务模式也将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FSD功能,特斯拉能够通过订阅费用获得持续的收入流。

  • 传统汽车市场的替代:特斯拉的FSD技术有潜力颠覆传统汽车市场,特别是那些以高端客户为目标的市场。消费者对先进技术和安全性的需求,将推动他们从传统汽车转向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汽车。

从技术领先地位的巩固、商业化前景的拓展、用户体验的提升,到市场扩展和生态系统建设,FSD的进步将全面助推特斯拉,巩固其在全球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市场的领导地位。随着FSD的不断完善和推广,特斯拉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具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全文完。

贝叶斯之美
AI博士,探奇点时刻,抓时代康波,掘伟大公司,AI让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