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就暴跌,谈谈买方与卖方预期的差别

文摘   2024-07-18 10:37   美国  
 卖方与买方预期经常不一致,买方更容易走极致
投美股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 明明我关注的公司业绩的每一个细分项目都beat了卖方的一致预期了,但股价还是下跌,而这背后的原因大抵都是虽然beat了卖方的预期,但是与买方,也就是市场上的资金方(毕竟他们才是真金白银下场扫货的人)的最高预期相差较大
导致一个尴尬的结果就是:业绩beat了卖方的一致预期,但miss了买方的预期,这个结果也往往会导致股价的阶段性大跌,留时间给买方们修正预期。虽然股市,长期是称重机,短期是投票机,但是短期的巨大波动往往会给资产管理者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对于买卖方预期的管理也很重要。

01
阿斯麦业绩beat卖方,但miss买方

来看看阿斯麦的业绩:
7月17日,阿斯麦在夜盘交易时段出现大幅下跌。尽管公司公布的Q2业绩显示订单量为55.7亿欧元,高于市场一致预期的44.1亿欧元,但这一数据仍低于最乐观的买方预期(60-80亿欧元)。此外,公司对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和毛利率预期也低于市场预期,这可能是导致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原因引发下跌:
  1. 订单量低于最乐观买方预期:尽管Q2的订单量高于市场一致预期,但未能达到最乐观的买方预期(60-80亿欧元),这表明市场对ASML的预期较高,而实际结果未能完全满足这些高预期。
  2. 第三季度销售额预期低于市场预期ASML预计第三季度的销售额为70亿欧元,低于市场预期的74.6亿欧元。这可能反映出市场对ASML未来增长的担忧。
  3. 第三季度毛利率预期低于市场预期:ASML预计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50.5%,低于市场预期的51.1%。毛利率的下降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也是市场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在业绩发布以后,因为市场对ASML的预期较高,而实际业绩和预期的差距导致投资者情绪受挫,进而引发股价的下跌

核心就是高预期+高估值之下的业绩将遭遇严苛考验,业绩不大超预期,都算是不及预期,阶段性的波动就会非常大,财报季就是巨头长期虽无虞,短期也是要谨慎一些。
但为什么,往往卖方预期与买方预期match的这么不匹配呢
买方预期为什么这么容易高?

02
为什么买方与卖方预期经常不一致?
所以最近柏基投资的James Anderson就放出豪言:十年内,英伟达市值可达50万亿美元,就是买方预期的真实体现,那么买方就一定对吗?
买方不通常跟卖方去调整模型的吗?为什么大家预期差这么多?
买方预期通常高于卖方预期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心理因素、投资策略、激励机制、市场情绪和趋势以及信息解读的不同。买方投资者由于对未来的乐观预期和较高的风险偏好,往往会对公司持有更高的期望,而卖方分析师则基于专业性和谨慎性,提供相对保守的预测。
“卖方与买方预期经常不一致,买方更容易走极致”这一现象在金融市场中确实存在,这种不一致和极端化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理解,我尝试来分析一下:

1. 信息获取的不对称和分析的差异

卖方分析师: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渠道来获取公司和行业的详细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他们的预测基于大量的数据、模型和行业研究,因此相对保守和稳健。他们有更多的资源和渠道来获取公司和行业的详细信息,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且卖方每个大类行业都有不同的分析师团队来深度覆盖公司
买方投资者:尽管也有专业的研究团队,但他们的分析可能没有卖方分析师那么深入,特别是中小型投资者。投资者或基金经理,资产管理要求他们更专注于资产配置,而在特定的行业与公司个股层面他们可能没有卖方(分析师)那样深入的行业研究和信息渠道,因此在信息获取和分析上存在一定的劣势买方的预期可能更多地受到市场情绪、传言和媒体报道的影响。

2. 激励机制的不同,卖方在乎声誉,买方对结果负责

卖方分析师:其激励机制更多地与预测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挂钩,过于激进的预测如果未能实现,会对其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卖方分析师往往会采取更为保守的预测。
买方投资者:他们的收益直接与投资标的的表现挂钩,因此更倾向于乐观预期,希望公司能够实现更高的增长和盈利。由于付出了真金白银,买方会受到前景理论与心理确认偏误的影响,对于持有的公司预期往往会更高。

3. 市场情绪和心理因素

乐观偏差买方投资者往往对所投资的公司持有较高的期望,容易产生乐观偏差。这种心理倾向使得他们对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抱有更高的预期。

风险偏好一些买方投资者可能具有较高的风险偏好,愿意为潜在的高回报承担更大的风险,从而导致他们的预期更高。

4. 市场热点和主题投资

市场上,每时每刻都存在热点追逐现象,在市场热点和主题投资的推动下,迫于业绩压力,买方投资者可能会对一些热门行业或公司抱有过高的期望,认为这些公司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爆发性增长。再或者说,基于强景气度的主题或者赛道景气度投资,特定的市场主题(如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可能引发买方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导致他们对相关公司的预期过高。

5. 短期与长期视角的不同

卖方分析师:通常更关注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基本面,因此他们的预期更为稳健和保守。
买方投资者:尤其是那些短期投机者,更关注短期内的市场表现和潜在的快速回报,因此预期往往更高。还有市场上目前占据很高话语权的long-short平台量化基金、被动配置的ETF资金,本身不关注长期价值也会导致板块极致多空影响买方的预期,比如二季度芯片股的集体暴涨就导致买方不断上调对诸如英伟达、博通、台积电等芯片股的预期,但是一路上调预期的问题就在于业绩其实波动并没有那么大,那么一路上调的业绩如果遭遇不及预期的业绩,问题就出来了,股价阶段性压力就飞铲大,最近已经有很多例子,包括戴尔、镁光再到阿斯麦都是一样的,极高预期之下业绩的点点miss,阶段性都是一大波调整。

6. 市场传言和媒体影响

市场传言:市场上的各种传言和未经证实的信息可能会影响买方的预期,特别是那些涉及公司重大利好消息的传言。市场上充斥了追单、火热等各种传闻,导致买方预期经常大波动,在景气度不断验证的时候,特容易上调预期,从而引发高预期。
媒体报道:媒体对公司的正面报道和分析可能会放大买方的乐观情绪,进一步推高预期。

7. 历史表现和惯性思维

历史业绩:如果公司过去几个季度或几年的业绩表现优异,买方可能会认为这种增长趋势能够持续下去,从而高估未来的业绩表现。
惯性思维:买方投资者有时会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认为过去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未来,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8. 市场结构和交易行为

市场结构:在某些市场中,买方投资者的行为可能受到高频交易、算法交易和其他市场结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会放大市场波动和预期的极端化。
交易行为:短期投机者和高频交易者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极端化,因为他们更关注短期价格波动和市场情绪,而非公司基本面。

9. 财务杠杆效应

杠杆投资:一些买方投资者可能使用杠杆进行投资,希望通过借贷放大投资回报。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较高的风险偏好,容易导致对投资标的的预期过高。
财务报表的解读:买方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乐观解读,特别是在增长率、利润率和现金流等关键指标上,认为公司能够持续保持高增长。

10. 市场竞争和创新驱动

技术创新:在科技行业,尤其是半导体、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等领域,技术创新速度非常快。买方投资者往往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市场潜力抱有极高的期望,认为公司能够通过创新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竞争优势:如果公司在某些关键技术或市场上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买方可能会高估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导致预期过高。

11. 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正面刺激

经济增长: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买方投资者往往对公司的未来表现更加乐观,认为宏观经济环境将持续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政策支持:政府对某些行业的支持政策(如补贴、税收优惠等)可能会使买方高估这些政策对公司业绩的积极影响,从而提高预期。

12. 过度依赖模型和预测

金融模型:买方投资者有时会过度依赖金融模型和预测工具,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过于理想化,忽略了现实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专家意见:过度依赖专家意见和市场分析师的乐观预测,也可能导致买方预期过高。尤其是现在动辄的专家调研,各种专家经常会导致买方的预期被专家调研牵鼻子走,引发预期的大幅度波动。

卖方与买方预期经常不一致,且买方更容易走极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信息获取和分析的差异、激励机制的不同、市场情绪和心理因素、市场热点和主题投资、短期与长期视角的不同、财务模型和预测工具的不同、市场传言和媒体影响、历史表现和惯性思维以及市场结构和交易行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买方投资者的预期往往更加乐观和极端,而卖方分析师的预期则相对保守和稳健。


03
为什么买方经常更容易走极端?
买方预期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市场竞争和创新驱动、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财务杠杆效应、市场传言和媒体报道、历史表现和惯性思维、市场热点和投机行为以及过度依赖模型和预测。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买方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表现抱有较高的期望,进而导致预期过高。
此外,买方情绪波动对预期形成的影响可以从多个学科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心理学、哲学、物理学和投资学。特别是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理论在解释这些现象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心理学角度

1. 行为金融学和卡尼曼的理论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卡尼曼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论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风险时的决策行为。前景理论表明,人们对损失的敏感性远高于对收益的敏感性(损失厌恶),这会导致投资者在市场情绪波动时更容易做出极端的预期调整。
启发式和偏差:卡尼曼还研究了人们在做决策时常用的启发式和偏差,如可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和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这些认知偏差会导致投资者在情绪波动时对信息的处理不够理性,从而影响预期的形成。

2. 情绪和认知

情绪驱动的决策:情绪在决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面情绪(如乐观、兴奋)会导致投资者高估未来收益,而负面情绪(如恐惧、焦虑)会导致他们高估未来风险。
情绪感染:情绪具有传染性,一个投资者的情绪可以迅速传播给其他人,导致集体行为的出现。这种情绪感染会放大市场波动,进一步影响买方预期。

哲学角度

1. 理性与非理性

理性决策理论:传统经济学假设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但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投资者的决策常常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如情绪、认知偏差和社会压力。
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哲学家如康德(Immanuel Kant)和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探讨了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时的行为。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时,往往会依赖直觉和情绪,而非纯粹的理性分析。

2. 存在主义和决策

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家如萨特(Jean-Paul Sartre)和加缪(Albert Camus)强调个人在面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时的自由和责任。投资者在市场决策中也面临类似的困境,需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选择。

物理学角度

1. 混沌理论

非线性动态系统:金融市场可以被视为一种非线性动态系统,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混沌系统。小的初始条件变化可能导致巨大的结果差异(蝴蝶效应),这与市场情绪波动和预期形成的复杂性相似。
相变和临界现象:物理学中的相变和临界现象可以类比市场中的突发性崩溃或泡沫破裂。当市场情绪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可能会发生突变,导致市场预期的急剧变化。

2. 统计力学和随机过程

布朗运动和随机游走:投资者的行为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可以类比于物理学中的布朗运动和随机游走。情绪波动和市场预期的形成可以被视为一种随机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投资学角度

1. 市场效率和行为金融

有效市场假说(EMH):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所有可用信息都已经反映在市场价格中,投资者是理性的。但行为金融学挑战了这一假设,指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情绪波动会导致市场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
市场情绪指标:投资学中有各种指标用于衡量市场情绪,如恐惧与贪婪指数(Fear & Greed Index)、VIX指数(波动率指数)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投资者理解市场情绪对预期形成的影响。

2. 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

对冲和分散投资:在情绪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可以通过对冲和分散投资来管理风险。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减缓情绪波动对预期形成的影响。
行为金融策略:一些投资策略专门利用行为金融学的洞见,如反向投资策略(Contrarian Investing),即在市场情绪极端时采取相反的投资行为。

从心理学、哲学、物理学和投资学的角度来看,买方情绪波动对预期形成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问题。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和其他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帮助解释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情绪波动对市场预期的影响。理解这些深层次的原理,可以帮助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加理性和谨慎,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投资是一场修行,更像是一个工程与大模型,需要我们不断的精修与微调,而对于业绩预期这个事情,核心在于我们自己的不断调整,不断深入,现在对于投资来说,成为专家研究型的资产管理人员似乎是必然了。
全文完。

 贝叶斯之美 


* AI博士,资产管理人士,无所住而生其心,专注顶级公司投资!
* 最好的美股投资,把钱投给最牛逼的CEO,一起赚取时代的康波,拥抱AI的灿烂明天!

贝叶斯之美
AI博士,探奇点时刻,抓时代康波,掘伟大公司,AI让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