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就这么水灵灵开始了

文摘   2024-10-03 17:59   北京  





请记住:


放了几天假

再来学一个知识点吧



(10月对我好一点)

(我爱背书嘻嘻)

(我爱学习嘻嘻)

(我爱艺术概论嘻嘻)

(虽然放假了,但还是要学习嘻嘻)

(这个题必拿下呜呜呜)
(反正都要拍片,不如拿下北电经费嘻嘻)

(今天报复性学一把嘻嘻)
(不是)(不是)(不是)






——


「法兰克福学派」



知识点按词条整理

可以直接记!

(理解+关键词记忆)


真题+注意事项记得看!

(小喇叭部分)





 

一、真题

 

 

 

法兰克福学派是北电的常考知识点,一定要有所了解。

 

看看专业一往年真题:

 

🌟宽泛的问法:“法兰克福学派”(16/20/23名解)

🌟细致的问法:《机械复制的艺术》一书的基本观点和内容是什么?(22简答)

 

两种考试形式都可能会出现,记得准备起来!除了能够应付一般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论述题上也可以作为批判一方观点的引证,虽然法兰克福学派的有些观点过于绝对,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现如今仍具有一定的思考意义。

 

📢前三位理论家的观点,重点看看。





 

二、知识点

 

⭐️⭐️⭐️



1、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


创建于1923年,在20世纪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以批判的社会理论著称。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哲学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作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其异化和反人性的武器。


该学派理论家以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的继承者自居,同时兼收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理论、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企图调和并综合这些理论,形成以现代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尖锐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理论”。


该派理论在1968年欧洲学生造反运动中曾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该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对文艺和美学亦颇为关注,作了大量研究,取得重要成就,有的甚至主要贡献就集中在文艺理论方面。他们的具体文艺主张虽各不相同,但在批判现代社会否定人性、强调现代艺术具有反抗社会、拯救人性、解放人类的特殊职能这一点上却基本一致,体现出鲜明的反异化的社会批判色彩。


主要人物有: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哈贝马斯。

 





2、本雅明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是本雅明最有影响力的一篇论文。写于1936年,1963年发表。在这篇论文中本雅明通过对在发达的科学技术时代中诞生的电影艺术的分析来说明机械复制艺术的特征,并进而说明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各自特色。提出了一些独创性的美学概念,开辟了观照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区别与差异的新视角。


本雅明指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现代艺术产生了许多不同传统艺术的特色。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艺术的韵味被艺术的机械复制性消解了。


传统艺术的韵味是一种在与对象处于若即若离的距离之间体会到的艺术的那种独一无二的本真性与自律性。现代艺术则通过复制取代了独一无二性,另一方面复制品能使接受者在其自身的环境中去加以欣赏,从而消除了必要的距离感,赋予了所复制对象以现实的活力,这两方面的进程导致了传统的大崩溃。



②现代艺术的展示价值代替了传统艺术的膜拜价值。


本雅明认为由于传统艺术来源于礼仪与宗教从而使其价值最早来源于膜拜。膜拜价值压抑着展示价值,但随着现代复制艺术的诞生,艺术彻底脱掉了礼仪或宗教的外衣,而具有一种尘世的美,艺术的展示价值的意义获得了释放。本雅明认为这体现了复制艺术的进步性。正是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艺术品从它对礼仪的寄生中解放出来。



③审美的艺术向后审美艺术转变。


本雅明从审美角度来关照现代机械复制艺术与传统艺术之时提出了美的艺术和后美的艺术认为传统艺术因自身就具有审美的属性,因而是美的艺术,而现代机械复制艺术则本身不具有美的属性,其“美”的意义是随后添加的,因而被称为后美的艺术。



④对艺术品的欣赏从凝神专注到消遣性接受。


对具有膜拜价值的传统艺术的欣赏,人们一般要沉浸其中,进行一种个人式的品味,而对仅具有展示价值的现代艺术欣赏则往往是集体性的,超然于作品之外的消遣性的接受。电影等具有机械复制性的艺术作品都是以这样的方式为人们接受的。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提出的美学概念几乎建构了他整个美学体系,因此该文一般被视为是本雅明在美学领域内达到颠峰的标志。



2️⃣光晕/灵韵


其提出艺术作品具有两重价值,与崇拜价值相连的光晕使得艺术品的纯正性与唯一性得到确保,在本雅明的分析框架中光晕对立于可复制性,现代复制技术条件下艺术品的展示价值对崇拜价值的挑战使得光晕不复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本雅明对机械复制并非完全消极的态度,在以批判盛名的法兰克福学派来说,这点是比较特殊的,并也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在回答题目时,提到他的独特见解这是很重要的,这也提醒我们要比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3、阿多诺和文化工业



阿多诺在《文化工业再思考》一文中说,在他与霍克海默合著的《启蒙辩证法》的初稿中,他们用的是“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一词,但后来又采用了“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术语,其目的在于说明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不是那种自发地从大众那里生发出来的文化,也不是当代流行文化形式,而是“或多或少按照计划而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这种产品是为大众消费度身定做的,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的性质”。在这里,阿多诺明确界定了他的研究对象。很明显,他并没有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所有的大众文化。


一句话定义:以商品生产为特征的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大部分文化产品成为商品,大众化的大众文化的生产标准化、集中化,文化本身成为一种工业。



文化工业的影响:


①革新了艺术创作生产方式。


阿多诺认为,电影、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造成了个人与社会的同一,促进着社会的机械化和标准化,典型地体现了艺术在当代社会的蜕变。


电影就是以一整套制作程序代替了以前各门艺术的艺术创造,把艺术创作过程变成了一种技术制作过程,由服从艺术规律越来越变为服从商业规律,电视和广播更是把各类节目编织在一起,供消费者随意选用,艺术品转变为消费品,艺术欣赏规律蜕变为商品消费规律。


传统电影作品通常需要用胶片进行储存,并借助相关设备进行放映,但数字化时代,数字格式的影像可进行更加高效的储存、复制和传输,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随时随地观看。数字技术还催生了数字电影网络电影等于传统电影有所不同的电影创作方式。



②艺术作品文化沦为商品。


艺术作品媚俗化批量生产,沦为廉价商品。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过程都严格按照商品的操作模式进行;其生产目的是为了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文化的价值由他们的交换价值决定,而不再取决于他们的特殊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不追求艺术完美,只热衷投资效果,服从市场规律,而不是艺术规律。


③文化工业的文化产品具有隐蔽的欺骗性。


在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填鸭式地给大众带来的基本愿望的实现。文化工业还不断向消费者许愿,它宣称大规模的重复生产是为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实际上是对大众与中间阶层的麻痹与愚弄,带着欺骗性。


④艺术传播媒介是文化工业最得心应手的武器。


在大众传媒的影响,文化终于变成精神生活的点缀,而不是必需,从而“丧失了更大部分的真理。”


文化工业控制和规范着文化消费者的需要,束缚人的意识,侮辱人的情感,阻碍人的自由性发展。“文化工业最大的罪恶,在于它通过图式化,通过占领超我、迎合本我,有效地削弱了自我进行理性思考的能力,最终导致了社会现象层面和思维过程的物化。”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人物,涉及的重要理论“文化工业”、相关的概念“媚俗”、提出的“艺术本质论”。(这些都是考点,别说我没告诉你🥹)

 





4、马尔库塞和单向度的人



 

1️⃣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中就指出,技术理性(以科技、科学等为代表的客观理性)在为我们带来丰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运作机制,最重要的是消解了人的主体性。晚期资本主义中,技术理性本身成为意识形态。


一方面,在技术理性的统治下,传播媒介(例如社交媒体、购物网站)已经控制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人们已经无法摆脱媒介对私人生活的操控,人们的视线仅仅围绕着媒介营造的虚拟幻境,反而开始忽视真实的现实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理性的存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类与机器的地位发生了逆转,人们不再操控机器,反而沦为机器化大生产下的齿轮,被机器操控,因而人们在这个过程中被异化大众成为了单向度的,缺乏否定性与批判性的人。


他尖锐地指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


 

2️⃣单向度社会

 

马尔库塞认为,发达的工业社会是一个高度技术化了的单向度社会,它首先通过技术对人和自然的征服来达到政治整合,接着又向文化领域大举进军,使文化与之同一。


马尔库塞特别强调,大众传播媒介把艺术、政治、宗教、哲学等与商品融合,使之变为一种商品形式,形成社会整合文化。


在这种发达的工业社会亦即后工业社会中,高级文化蜕变为大众文化,精神文化蜕变为物质文化。马尔库塞特别愤怒地指出,在大众传播媒介造成的单向度社会中,古典的优秀艺术如何在当代社会失效,现代艺术的反抗力量又如何被当代社会所同一。当代社会在进行着把文化纳入社会的一体化的活动,这种同化和一体化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是扼杀自由和个性的,也是必须批判的。

 






5、哈贝马斯和交往行为理论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的核心, 是其话语伦理学、文化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哲学的基础。所谓“交往行为”,是指主体之间通过符号协调和相互作用,以语言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和一致。

 

哈贝马斯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由于科技理性的统治造成人性的全面异化,导致人成为“单面人”、“物化的人”,人的精神陷入危机,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人的交往行为日趋不合理,整个社会出现合法性危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提出了建设一个和谐稳定、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的新目标以及实现的途径。但他的理论比其前辈更趋于保守,其空想性质则依然如故。

 




 

三、参考文献



  1. 赵斌《艺术概论》

  2. 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

  3.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4. 李鹏程《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新词典》

  5. 本雅明《单向街》

  6.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7. 阿多诺《否定辩证法》

  8. 凌海衡.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想【J】.外国文学评论.2003(02):82-91






🔚 


















BFA北电考研
百艺教育专注北电考研 人但有恒,事无不成丨考研路上充满了艰辛和痛苦,坚信所有的坚持和努力都会有回报。勇敢的追逐梦想,北京电影学院在等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