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道 | 药源性胰腺炎1例

健康   2024-12-27 17:56   四川  


病例资料

患者女,29岁。因“乏力16 d,加重伴纳差、皮肤黏膜黄染14 d”于2021年10月16日入院。

患者16 d前因“类风湿性关节炎”于私立医院接受“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结合蛋白”25 mg/支×2支、皮下注射,注射后感乏力,卧床1 d后自觉好转,劳动后再发,并恶心、腹痛、腹泻,解黄色不成型糊状便,伴食欲减退、厌油,自觉双目发黄,小便颜色加深,当地医院给予“保肝、抑酸”治疗,8 d后腹泻停止,余症状无缓解且进一步加重,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既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11年,“干燥综合征”6个月。入院体检:T 36.3℃,P 78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穿刺部位可见瘀点、瘀斑,躯干及四肢可见散在抓痕,巩膜重度黄染。肝于右锁骨中线距肋缘5 cm触及,双手远端指节外偏畸形,指间关节肿胀、压痛阳性,左下肢膝关节全曲略畸形,伸屈运动障碍,未见水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2.62×109/L,单核细胞比例11.8%,嗜酸性粒细胞比例0%,中性粒细胞1.13×109/L,血小板118×109/L;ALT 466 U/L,AST 861 U/L,ALP 207 U/L,GGT 166 U/L,TBil 426.6 U/L,DBil 312.7 U/L;PT 22.0 s,FIB 1.810 g/L;U⁃PRO 1+,BIL 3+;抗SSA抗体、抗SSA52抗体强阳性;CRP 7.9 mg/L,RF 21.4 U/L。全腹MRI平扫+增强+MRCP示肝大、脾大;肝内淋巴淤滞,提示肝功能损害;胆囊壁增厚水肿并浆膜下少量积液,考虑继发性改变;动脉期及静脉期肝S5段类楔形异常强化,考虑异常灌注。胃镜检查未见异常。彩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示部分肝细胞轻度浊肿,血窦丰富、部分扩张,汇管区可见淋巴细胞浸润,部分肝细胞内淤胆。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Rucam 6分)、亚急性肝功能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 mg/d、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1 g/d、注射用维生素C 0.25 g/d、口服清肝利胆液30 ml/d、熊去氧胆酸胶囊750 mg/d等保肝、退黄、抗氧化治疗。10月21日,复查肝功能指标未见下降,调整方案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100 mg/d,停用清肝利胆口服液及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0月23日早6点,患者诉中上腹疼痛不适,伴大汗淋漓。体检示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中度黄染,Murphy征可疑,上腹部压痛阳性,反跳痛可疑,肠鸣音弱,余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急查血淀粉酶为2 338 U/L,脂肪酶为7 053 U/L;全腹CT平扫示胰腺肿大,胰周、腹腔渗出,局部腹膜增厚,胆囊壁增厚。考虑为AP、急性肝衰竭?给予抑酸、抑制胰酶分泌、补液、置入胃肠减压管等治疗。19点转入急诊ICU,20点接受胆红素吸附试验后复查肝功能,示ALT 262 U/L,AST 609 U/L,ALP 183 U/L,GGT 138 U/L,TBil 383.3 U/L,DBil 191.6 U/L;血钾2.96 mmol/L,血钙1.95 mmol/L。10月24日6:00因血压、心率进行性下降抢救无效而死亡。

讨论 

药源性胰腺炎(drug⁃induced pancreatitis, DIP)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机体特异质反应引起超敏反应而导致的胰腺损伤。引起DIP的药物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及激素相关性药物。DIP发生的潜伏期最短2 h,最长1年,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1~7 d。有研究报道,在577例患者中,59例(10%)发生DIP导致死亡。Iqbal等报道1例左眼视神经炎患者,持续5 d接受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60 mg/d后出现急性腹痛,停用甲基强的松龙和对症治疗症状缓解,诊断为类固醇诱发的胰腺炎。国内也报道1例脊髓炎患者,给予大剂量(520 mg/d)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后逐渐减量为60 mg/d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第26天,患者出现急性腹痛诊断为AP,考虑为甲泼尼龙相关不良反应。目前认为糖皮质激素引起DIP的机制可能是药物引起脂肪微粒凝集导致胰腺栓塞,或大量脂肪酸损害腺泡和局部毛细血管而引发胰腺炎。DIP缺乏特异临床表现,其治疗国内外无统一标准,一旦确诊,应立即停用致病药物,以防止胰腺持续损伤,并告知患者引起DIP的相应药物,预防DIP再发。本例患者在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后发生急性腹痛,诊断为DIP,其病因主要考虑药物引起或与原发病相关。研究表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是药物性肝损伤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呕吐症状、胆石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发生AP前)是肝功能衰竭患者发生AP的危险因素。本例患者入院时肝功能异常,给予退黄、保肝后疗效不佳,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因此不能排除因肝衰竭病情进展发生AP可能。但综合分析后认为由甲泼尼龙引发的可能性较大,原因有:(1)AP发生在使用甲泼尼龙3 d后,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事件有合理的时间逻辑,不良反应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虽合并用药,但可基本排除其他药物导致AP发生的可能性。(2)药物不良反应概率量表有助于确定药物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程度,通过Naranjo计分推算法,本例患者为5分,提示甲泼尼龙与AP的关联程度为很可能。(3)本例患者应用DIP概率评估量表评价总分为4分,因果关系为可能。因病情进展迅速无法判断本患者停药反应,同时也无法判断继续使用后获知再激发结果。诊断为DIP后即停用甲泼尼龙,予以抑酸、抑制胰酶分泌、补液及抗感染等治疗,但因AP进行性加重及原发病恶化,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医脉通消化科
关注医脉通消化科,及时获取国内外消化领域前沿资讯、指南,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