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问题根源就在朱元璋,他一个决定直接影响大明王朝的存亡

体娱   2024-11-22 05:00   河南  

点击上方“娱人乐己”,“星标或置顶公众号”精彩内容,第一时间送达

明朝的灭亡谁来背锅?有人可能会说是崇祯,毕竟这家伙刚愎自用,能力不足还爱瞎指挥,也有人会说是不爱上班的万历,几十年不上朝,还搞了个万历三大征,直接掏空了大明王朝的家底。

但其实,大明王朝灭亡的根源在于朱元璋,在于他改变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存在上千年的规矩,丞相制。

公元1380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借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大手一挥,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要知道,丞相这一职位在中国历史上可是延续了上千年,地位相当于朝廷的百官之首,皇帝下面的首席话事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的就是丞相。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按套路出牌,非要废除丞相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加强手中的皇权,把权力都集中在老朱家手里。

朱元璋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辛辛苦苦打下大明王朝的江山,你一个丞相凭什么来当二把手,万一你有想法怎么办?

于是,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丞相这个职位给废除了,从此以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相权、君权合一,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同时,这也为后来的宦官专权埋下了伏笔。

要知道,丞相在古代那可是相当于皇帝的“左右手”,帮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分担压力。可老朱呢,一拍大腿直接给废了。这下可好,皇帝直接从“董事长”变成了“一线员工”,啥事儿都得亲力亲为,连批个奏折都得熬夜加班。

可问题是,不是每个皇帝都像朱元璋一样天生是个工作狂,天天这么累,还得保持头脑清晰,手腕强硬,这不是要逼疯人的节奏吗?

果然,到了朱棣和仁宗时期就扛不住了,他们一看,这也不是个办法啊,天天这么干,啥也不用玩了。于是,他们请来了“三杨”这老三位来当“私人顾问”,帮助自己出谋划策,因此分担了不少压力。

可问题是,作为皇帝也不能总依赖这三位啊,万一哪天他们罢工了,皇帝不还是得自己上?

于是,宣宗皇帝又想了个招儿,他教司礼监的太监们识字,让他们帮忙批阅奏折。

要知道,在朱元璋时期,为了防止太监干预朝政,他特意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不准太监识字,不准干政,洪武十七年,朱元璋还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把规矩刻上悬挂在宫门上。

这下好了,规矩彻底废了,从此以后,太监们开始舞文弄墨,甚至开始参与到军国大事之中。到了明朝第一败家子英宗朱祁镇时期,太监的权力进一步扩张,甚至把触手伸到了军权,太监权利达到了第一个顶峰,没错,说的就是王振。

在王振的忽悠下,明英宗朱祁镇带着几十名重臣,率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去瓦剌秀肌肉,结果土木堡之变发生,英宗被俘,经此一役,明朝真正能够领兵打仗的精英损失殆尽,大明王朝功勋贵族集团彻底废掉。

明朝的政治架构,原本是由武勋集团掌控兵马,由皇帝直接派遣;文官负责协助皇帝治理天下,文武齐头并进,互相制约。然而,土木堡之变后,这一平衡被打破了。

由于武将勋贵集团的陨落,明朝走向了“瘸腿”的政治架构,那就是文人掌兵。

明朝原本的政治架构被打破后,兵权逐渐掌握在文臣的手中,明朝走向了宋朝“文贵武贱”的死路。这不仅造成了明朝军事实力的极度腐朽,同时也使得明朝文官集团成为明朝内部无可制约的垄断利益集团。自此以后,明朝的文官甚至可以操控皇帝的生死。

另一方面,在明熹宗天启年间,天启帝朱由校沉迷于当木匠,在他的扶植下,九千岁魏忠贤做大做强,太监的势力达到了顶峰。

此时的太监不再是孤军奋斗,而是同朝内部分文武大臣结成阉党,其党羽遍置朝廷要位,终于把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专权推向了巅峰,明朝也因此被人称为“太监帝国”。

发展到最后,大明王朝已经成了一种畸形的状态:阉党与文官之间的斗争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另一方面,阉党与文官之间的斗争竟成了大明王朝继续运行下去唯一的动力。

最后,不明所以的崇祯选择打破平衡,亲手埋葬了大明王朝。

所以,大明王朝灭亡的路线其实很简单:朱元璋废掉丞相制,结果引发宦官专权,进而导致文官集团掌握兵权,最后携手把大明王朝给送走了。

成也朱元璋,败也朱元璋。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娱人乐己
学渣一个,随便聊聊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