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考过,还会再考的《XXX》:20个传播学著作的名词解释合集,标准答案直接背

教育   教育   2024-09-13 18:35   四川  


新传考研,避不开名词解释,而名词解释又不避开各种人物。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整理了20本已经考过、多次考过、与传播学有关的经典著作


每一个著作的名词解释都按照“简介+主要内容+影响/意义”的基本结构整理。篇幅在250-300字左右,适用于初试考场,相当的标准。可以直接用来答5-6分一道的名词解释,也可以用在简答题、论述题和分析题之中。


💡温馨提示:干货就有6千余字,读一遍肯定不够,收藏~打印~慢慢背~


领取PDF打印版

扫码加微信

领取PDF打印版

加好友的时候备注“考研年级-院校”信息。



1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于1902年出版的著作。该书主要探讨了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库利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提出了“镜中我”的概念,即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此外,书中还阐述了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维持离不开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库利强调了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对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


2

《舆论与群集》


《舆论与群集》是法国学者塔尔德于1901年出版的著作。该书主要研究了舆论和群体行为的相关内容。塔尔德在书中探讨了舆论的形成过程、特点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他认为报刊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报刊的传播能够将分散的公众意见凝聚成公共舆论。同时,他也对群体行为进行了分析,指出群体中的个体在行为和思维上会受到群体的影响。此外,书中还讨论了舆论与群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舆论与群集》对后来的传播学和社会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我们理解社会舆论和群体现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

《舆论》


《舆论》是美国沃尔特·李普曼于 1922 年所著的传播学经典著作。在书中,李普曼虽未明确给出“舆论”的单一定义,但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一般认为舆论是社会中众多人对特定话题的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然而,李普曼指出公众舆论并非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而是受“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等因素影响。大众传播作为“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对社会刻板成见的形成、维护和改变有着强大影响力。《舆论》首次对公众舆论进行全景式描述,深入分析了舆论现象的内在与外在联系。它被公认为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几十年来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不断再版,至今仍保持着经典地位,为人们理解舆论的本质和传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视角。


4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是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4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该理论认为,传播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过程,具有控制环境、协调社会和传承文化等功能。这一理论开启了传播研究的结构功能主义传统,对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拉斯韦尔指出的传播的三种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化)也成为后来传播学研究中关于传播功能的重要理论基础。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27年出版的著作。这本书主要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参战国的宣传策略和技巧,分析了宣传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拉斯韦尔认为,宣传是通过重要的符号,如消息、谣言、报道等,来控制意见的做法。在战争中,宣传被广泛用于激起对敌人的仇恨、保持与盟军的友好关系、瓦解敌人士气等方面。该书对宣传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后来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它使人们开始关注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战争和政治中的影响力,推动了传播学这一学科的发展。


6

《报刊的四种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西奥多·彼得森和威尔伯·施拉姆合著的一本传播学著作。该书将世界的报业分为威权理论、自由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维埃—极权理论四种类型。威权理论认为报业应支持和促进当权政府政策,为国家服务;自由权理论主张报业主要是私有的,应帮助人们了解真相、监督政府;社会责任理论源自媒介从业人员的实践和自律守则,认为媒介除了告知、娱乐和销售功能外,还应将争议带到讨论平台,任何人都应有表达场合;苏维埃—极权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苏维埃制度的成功和发展做贡献,受政府全面控制。这本书对不同报业理论的阐述,为理解不同社会体制下的媒介功能和角色提供了框架,对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7

《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是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代表作,出版于1964年。这本书从媒介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媒介对人类社会、文化和心理的深刻影响。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地球村”“热媒介与冷媒介”等重要观点。他认为,媒介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讯息,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此外,麦克卢汉还强调了媒介的变革力量,认为新的媒介技术会引发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转型。《理解媒介》对传播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人们重新审视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8

《媒介的偏向》


《媒介的偏向》是加拿大传播学者哈罗德·伊尼斯的出版于1951 年的一部著作。在这本书中,伊尼斯提出了“媒介偏向论”的观点。他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具有时间偏向或空间偏向。时间偏向的媒介,如石刻文字、羊皮纸等,能够长久保存信息,有助于传承文化和历史,但不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空间偏向的媒介,如纸张、现代电子媒介等,能够快速传播信息,有助于拓展空间范围,但不利于文化的传承和稳定。伊尼斯认为,媒介的偏向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不同的媒介偏向会导致不同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这本书对媒介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促使人们思考媒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9

《作为文化的传播》


《作为文化的传播》是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的著作,出版于1989 年。这本书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传播观念,即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共享和互动。凯瑞认为,传播的仪式观强调传播是一种文化仪式,通过这种仪式,人们可以共同分享意义和价值,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在书中,凯瑞探讨了传播与文化的关系,认为传播是文化的构成部分,同时也塑造和影响着文化。他反对将传播仅仅视为工具性的行为,而强调其在构建社会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文化的传播》对传播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传播学界对传播的文化意义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10

《权力的媒介》


《权力的媒介》是美国传播学研究学者赫伯特·阿特休尔于1984年出版的著作。这本书深入剖析了传播媒介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紧密关系。阿特休尔在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一切媒介都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受到某种权势的控制。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媒介通常受到商业利益和政治权力的双重影响,往往成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其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可能会受到各种限制和引导,以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识形态。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媒介应该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致力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权力的媒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深刻揭示了媒介背后隐藏的权力关系,使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媒介的本质和作用。通过对不同社会体制下媒介的分析,该书为人们理解媒介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媒介权力的思考和对媒介制度改革的探讨。


11

《人民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是美国传播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等人于1944年出版的关于总统大选期间选民投票行为的研究报告。该书通过对选民在选举期间的行为和态度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两级传播”理论和“意见领袖”的概念。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影响选民的投票决策,而是先通过媒介信息影响一部分“意见领袖”,再由“意见领袖”将信息传递给周围的人,从而影响更多人的态度和行为。《人民的选择》揭示了大众传播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复杂性,改变了人们对传播效果的传统认识,对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为后来的传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启示,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12

《个人影响》


《个人影响》这本书是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和伊莱休・卡兹所著,是《人民的选择》(伊里调查)的后续研究,首次出版于 1955 年。该书汇总了一系列研究的结论,验证了《人民的选择》提出的各种假说在政治选举以外的其他领域的适用性。在这本书中,“个人影响” 被定义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个人对他人的态度、观念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大众传播并非直接作用于受众,而是通过一些在社会关系网中处于活跃地位的人,即意见领袖发挥作用。这些意见领袖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社会地位或人格魅力等,对周围的人产生个人影响。它强调了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效果中的重要性。个人影响不仅包括信息的传递,还涉及情感的共鸣、价值观的引导等方面。意见领袖能够筛选、解释和传播大众传播的信息,使信息更符合受众的需求和背景,从而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个人影响》为理解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互动关系以及传播效果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视角。


13

《创新与扩散》/《创新与普及》


《创新与扩散》是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的著作,初版出版时间是 1962 年,它是一种关于创新如何在社会系统中传播和被接受的理论。该理论指出,创新是指一种新的思想、产品或实践,而扩散则是指创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特定的渠道,在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传播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知晓、说服、决策、实施和确认等阶段。在创新扩散中,不同的个体对创新的接受程度和速度不同,可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跟进者、后期多数跟进者和滞后者等类型。该理论强调了传播渠道、社会系统、创新特征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对创新扩散的影响,为理解和预测新观念、新技术等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它在市场营销、农业推广、公共卫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4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又称“麦克布莱德报告”,于 1980 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它是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三年调查研究的成果。当时国际传播秩序严重不平衡,发达国家主导信息传播,发展中国家声音难传。该报告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反对以美国为主的不平等信息秩序。它强调打破信息不平衡,消除垄断,保障信息来源与传播渠道多元化,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主张新闻自由与责任不可分割。发展中国家应提升改变现状的能力,发达国家要展现诚意。报告倡导任何民族、群体和个人都有接近信息源和参与传播的权利,旨在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对推动全球信息传播公平公正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15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的著作,出版于1909年。在这本书中,库利从社会学的角度对社会组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定义。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形成的群体结构和互动模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各种形式的团体、机构和社区。社会组织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首先,它有明确的目标和功能,成员们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的而聚集在一起。其次,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则,包括权力分配、角色分工和行为规范等,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再者,社会组织促进了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交流、协调和共同行动来实现目标。最后,社会组织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既塑造了个人的行为和价值观,又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16

《精神、社会与自我》


《精神、社会与自我》是基于美国社会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的教学内容,由他的学生在其去世后整理,出版于 1934 年。在书中,米德深入阐释了精神、社会与自我之间的紧密关联。精神是个体的意识与思维活动,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不断发展,涵盖对事物的理解、价值观等。社会作为个体发展的基础与背景,由复杂的社会关系、文化传统和制度规范构成。个体通过参与社会活动,理解并适应社会要求,同时影响社会。自我分为 “主我” 和 “客我”,“主我” 是主动的冲动性部分,“客我” 则是个体内的他人态度集合。自我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是 “主我” 与 “客我” 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本书强调三者相互依存、影响,为理解人类行为、意识和社会现象提供重要视角,对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7

《传播与说服》


《传播与说服》是卡尔・霍夫兰等人的著作,概述了耶鲁研究计划中一系列关于传播与态度改变的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内容框架,出版于 1953 年。在这本书中,主要研究了传播如何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改变,尤其是在说服过程中的作用。它定义了传播与说服之间的紧密关系。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渠道来影响受众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的过程。而说服则是传播的一种特定目的,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内容、传播方式和传播者的特征等因素,促使受众接受特定的观点、采取特定的行动。书中强调了传播中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传播内容的结构和逻辑、受众的个体差异等对说服效果的影响。它为理解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说服性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8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的著作,首次出版于 1895 年,该书出版后被翻译成 20 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在这本书中,“乌合之众”被定义为一群临时聚集在一起、缺乏理性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群体。勒庞认为,当个体融入群体时,会表现出一些独特的心理特征。群体中的个体往往会失去自我意识,情绪和行为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变得冲动、易变和极端。群体的智力水平通常低于个体的平均智力水平,更容易被简单、直接的观念和情感所左右。勒庞指出,群体的形成往往基于共同的情感、利益或信仰等因素。群体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能够迅速传播情绪和行为模式。同时,群体也容易受到领袖人物的影响,领袖通过断言、重复和传染等手段来引导群体的行动。《乌合之众》为我们理解群体心理和行为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19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是由(美)希伦·A·洛厄里和(美)梅尔文·L·德弗勒所著,中文译本于 2009 年 6 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以独特的“里程碑”叙述方式,将大众传播效果研究领域的历史组织在一起。书中的 14 个里程碑如同大众传播研究道路上的标志性事件或研究成果,为读者呈现了该领域的“学术路线图”。它主要聚焦大众媒介的效果研究,从“佩恩基金研究”开始,涵盖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围绕大众传播对受众认知、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展开。这些被选作里程碑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方面表现突出,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典范,推动了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对传播理论的构建和完善起到重要作用。是传播学领域的经典著作。


20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是威尔伯·施拉姆的经典著作,初版出版于 1973 年。在这本书中,施拉姆对传播学进行了系统的定义和阐释。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它涵盖了各种传播形式,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施拉姆在书中指出,传播学关注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反馈。它探讨传播者如何编码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将信息传递出去;受众如何解码信息,以及信息对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何种影响。同时,传播学也研究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包括促进文化传承、推动社会变革、影响舆论形成等方面。这本书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参考,开启了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历程。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就点赞+转发支持一下哦,后续我们就再给大家推送其他类型的名词合集。



🔗40个传播学人物名词解释,标准版

🔗25个中新史人物的名词解释合集,直接打印吧!





领取PDF打印版

扫码加微信

领取PDF打印版

加好友的时候备注“考研年级-院校”信息。


25/26针对院校的《新传考研全程班》



25考研现在报班还来得及,26考研现在也可以报名了。即报即学,针对院校,针对专业,针对个人。



  • 规划:蝶姐一对一复习规划,拆分全年各阶段,列出你今年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目标成绩。

  • 基础课:初试必读参考书目的基础精讲课和必背重点笔记。

  • 实务课:必考实务题的答题技巧课,如评论写作题、消息改写题等。

  • 热点课:易考必考的学术热点、行业热点的专题课,可预防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等大题。

  • 答题课:历年真题解析、蝶姐独门答题技巧课。

  • 资料:参考书重点笔记+历年真题+热点专题资料等。

  • 作业:必考易考知识板块的题库、重难点题型题库,含一对一批改。

  • 模考:阶段性模拟考试、全真模拟考试,含一对一批改。

  • 督学答疑:全年全职班主任在线监督,周周打卡,天天答疑,辅助你的复习进度能够匹配蝶姐制定的复习规划。

  • 择校规划:如果要换学校,免费进行一对一择校规划。


除全程班,我们还提供一对一辅导,包专业课+公共课。欢迎加微信号xindeyi02咨询。


点击图片阅读课程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25院校全程班

新德益新传考研
专注于新传考研辅导13年。针对不同的院校提供:择校就业规划,初试-复试-调剂的全程辅导。私信请加:xindeyi0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