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旅到医海,初心不改的科研追梦人——记邯郸市第二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原内三科主任)刘建军

健康   2024-11-07 10:43   河北  


刘建军,邯郸市第二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原内三科主任)。从事慢性病管理、消化性疾病及各类肝病诊疗和研究40余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先后在中华系列、北大中文、南大社会科学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国家卫健委健康报医学论坛发表学术专题文章5篇;获省部级(3项)及省厅级(10项)科技成果奖13项,均为第一作者和第一主研人。获奖项目中《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变化与临床关系的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作用与菌群失调关系临床研究》及《重新评价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的理论依据与临床研究》等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这些创新研究成果显著提高了各类常见肝病、腹水(包括顽固性)、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等临床治愈率;并使部分终末期肝病患者避免了肝脏移植。2001年和2004年分别被邯郸市委、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并享受政府津贴。近3年发表论文8篇,申报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

择一事,终一生

刘建军是一名优秀的军人,曾在沈阳军区军医学校和山西医学院进修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勇于探索、创新进取的精神,这段军旅经历,成为了他日后科研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1988年,刘建军转业至邯郸市第二医院,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激发了学术研究兴趣,他长期坚持阅读国内外专业文献,渴望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不断融合贯通,形成了一些个人的学术观点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学术爱好与追求的刘建军在踏上科研之路后,学术志趣更浓,学术追求弥坚,成果也逐渐丰富起来。

2013年5月,刘建军受邀参加第七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

在近50年的科研之路上,刘建军科研成果丰硕,1993年,研究论文“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与菌群失调关系”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明确了难治性细菌感染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收到了显著效果,荣获河北省科技成果奖;在长期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并证实了肝硬化腹水、肝肾综合征、终末期肝病钠潴留机制亢进原因,提出钠潴留机制亢进是对低钠血症的应激性保护反应,并非限钠依据;2009年在国内首先提出并报道了乙肝病毒感染是抗病毒治疗依据,而不是转氨酶;2022年首次在国内外发现并报道了“终末期肝病周围循环衰竭与血管活性物质抵抗关系及对策”,首次提出“血管活性物质抵抗”概念和致病机制。

古稀之年,刘建军的探索精神依旧,2022年在《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首先报道了“心力衰竭患者利尿剂抵抗和血管活性物质抵抗与低钠血症的关系”,对进一步研究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心房利钠肽,强心苷类药物作用机制与低钠血症关系提供了依据。

但在科研这条荆棘遍布的道路上,刘建军曾无数次面对外界的嘲讽与质疑,其中不乏刺耳之声:“你一个当兵出身的,还能在科研搞出什么名堂?”军旅生涯给予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严谨细致的作风以及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面对质疑,刘建军选择了沉默与行动。他将自己深埋于书海与实验室之中,夜以继日地潜心钻研。时间是最好的证明者。随着一项项科研成果的相继问世,那些曾经的嘲讽与质疑逐渐烟消云散。

敢于质疑,善于创新

在医院工作的最初几年,他就已超越了传统科班医学生的常规框架,坚持独立思考,更注重辩证分析,力求将患者的具体病情与个性化治疗方案精准对接,而非盲目遵循教科书式的教条,即使是面对诊疗指南这一医疗界的“金科玉律”,刘建军同样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批判性的思维。他深知,指南虽是基于大量临床数据和专家共识制定的,但并非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持续发展,诊疗指南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因此,刘建军在遵循指南的同时,也敢于对其内容提出质疑,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

2022年通过专家述评方式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发表了《对2021年美国肝病学会腹水和肝肾综合征的诊断、评估和管理指南的质疑与临床实践》,提出并非肝移植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低钠血症唯一有效方法,应用高渗氯化钠纠正低钠血症收到了显著效果,使部分患者避免了肝移植。目前相关论文已投稿美国学术期刊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争取与美国肝病专家进行学术探讨。

在刘建军看来,科研的精髓在于质疑与创新,“搞科研不能迷信“权威”,要不断地“质疑”,才能有新的进展。刘建军说,这些年来论文投稿录用率之所以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正是因为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科研的前沿动态,从中汲取灵感,以独特的视角解读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深入思考,不断产生新颖而独到的想法,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科研态度和创新能力,使得刘建军在医疗领域的科研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2022年,经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查新和引征报告证实,他的研究成果被国内近200余家医院引用、推广,其中包括河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包头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诊疗患者3000余例,均收到了显著效果,上海儿童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等国内顶尖级专家通过文字形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到了医学界同仁的广泛支持与赞誉。

做好科研的秘诀: 终身学习

“知识改变命运,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停止学习。”谈到如何做好科研,刘建军认真地说。“要踏实肯学,坐稳‘冷板凳’。”每一篇论文的诞生,都需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并结合经验积累,然已经年过古稀,但他认为科研没有年龄界限,现在每天坚持临床工作与阅读时间16小时左右。在他的书桌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与资料,从经典著作到前沿期刊,每一本都留下了他仔细研读、勾勾画画的痕迹,见证了他对科学真理不懈追求的每一个日夜。

这份对科研的极致追求,也让他在日常生活中留下了不少“小插曲”。有一次,他正沉浸在课题的思考中,脑海中不断推演着各种假设与解决方案,突然,一个突然乍现的灵感让他兴奋不已,他立刻放下手中的筷子,拿起笔记本,全神贯注地记录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直到一股刺鼻的焦味窜入鼻中,他才猛然意识到,炉子上的饭菜早已热糊。这样的场景,在他的科研生涯中并非个例。每当提及此事,他总是笑称自己是“灶台边儿上的科研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退休后的刘建军更是把全部时间投入到心爱的科研中去。他心中怀揣着一个温暖的愿景:“我渴望为二院的科研后辈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技术上给予他们指导,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与追求,享受科研带来的纯粹快乐。”

在刘建军的眼中,每一位后辈都是科研花园中待放的花朵,他愿意化作那细雨春风,默默滋养,静待花开,共同绘就邯郸市第二医院科研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


  • 文字:原    震

  • 图片:原    震  窦依宁

  • 编辑:李   燕

  • 编审:濮林梅

推荐阅读

● 3113120 邯郸市疼痛热线开通!

● 邯郸市第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海方受邀走进市委党校授课

● 邯郸市第二医院举办消防演练:防患未“燃”,守护安全

● 温暖城市的守护者——邯郸市第二医院为环卫工人义诊送健康

扫码关注我们





邯郸市第二医院
邯郸第二医院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