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军舰下水数量再次震惊全球,总共下水了14艘主战舰艇,总吨位约14.9万吨,再次毫无悬念地超过了美国。相比之下,美国同期仅下水了6艘主战舰艇,总吨位约7.5万吨。在过去11年里,美国仅有一年曾超越中国,那是在2013年,美国因福特级航母下水才短暂领先。然而,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美国造船业已被中国彻底甩在了身后,这一现象引发了美国的极大不满。
具体来看,2024年中国下水的主战舰艇包括3艘052D驱逐舰、1艘055型驱逐舰以及1艘076型两栖攻击舰等新型战舰。而美国仅下水了一艘阿利·伯克2型驱逐舰(DDG-127)。未来的趋势也不容乐观,根据现有的信息,2025年中国至少还要下水2艘052D和2艘055驱逐舰,而美国则可能只下水1艘新的伯克3型驱逐舰。从中不难看出,中美两国的造舰速度差距正在不断拉大,这种情况对美国的海军优势形成了极大威胁。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造船业就逐渐退出了民用市场,到了90年代,美国造船厂几乎完全放弃了民用船只的建造,目前基本只依靠五角大楼的军舰订单维持生存。相比之下,中国不仅在军用舰船领域全面崛起,在民用船舶建造方面也占据了绝对优势。2024年,中国造船厂手握超过1亿吨的全球订单,占据全球新增吨位的三分之二。这意味着,在全球造船市场上,中国造船厂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
然而,美国却将自身造船业的衰退归咎于中国。美国政府甚至认为,必须“打断”中国军舰下水的“下饺子”模式,否则美国将失去海军优势。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拜登政府经过9个月的301调查,决定对中国造船业实施“无差别制裁”,企图通过提高中国造船业的成本来削弱其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并阻止中国军舰的快速下水。但美方的逻辑未免过于简单化。
更重要的是,美国造船业的问题根本不在于中国,而是美国自身长期存在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近年来,美国造船厂的生产效率不断下滑,军工复合体漫天要价,过高的制造成本让美国难以保持竞争力。同时,美国的教育体系改革也导致大量技术工人流失,无法为造船业提供足够的劳动力支持。这些内部问题才是美国造船业萎缩的主要原因。而这些问题早在中国崛起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与中国造船业的发展并没有直接关联。
面对中国军舰的“下饺子”速度,美国并未从自身问题入手,反而试图通过打压竞争对手来维持自己的优势。然而,中国造船业已经建立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即便受到制裁,也难以撼动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而如果中国造船厂将更多产能投入到军舰建造中,结果只会让美国的海军优势进一步受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