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兴趣导引 用创为本——英信科组教育随笔

文摘   2025-01-15 20:03   云南  

兴趣导引

用创为本


英信科组教育随笔

顾明远老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兴趣中。



英信科组简介

  英语信息科学教研组秉持“兴趣导引,用创为本”的教学理念,扎实践行教育家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营造求实、善思、合作、创新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教研组内,师者如点点星火,最初只是微光,但慢慢蔓延壮大,渐而温暖明亮。




本期美文
PART.01




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悟

文/杨建秋

后来的后来,我站上了讲台,发现不听话的孩子,于是,我走下了讲台,发现管教的不是我的学生,而是那时候的自己。此时我便明白史铁生的那句:“十几岁无意间打出的那发子弹,十年后击中了二十几岁的我”。

我像曾经的老师一样讲着道理,下面的学生像极了我却又不是我,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悟。我想把我的话原封不动地送给我的学生,当年的我没听进去,现在的他们也听不懂。真是应了那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匆匆,总在不经意间悄悄流逝,等回过神来,我们已在寻找记忆的路上。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是老师眼中的隐形人,成绩一般,没有特长,性格孤僻不爱说话,每次妈妈问起老师我在学校的表现,老师除了能说挺乖的,很听话类似的话外,好像也不能再说点其他了。

直到后来上初中高中了因为英语和语文成绩特别好,才慢慢被老师重用,当了英语科代表,或许也才慢慢找到了点存在感。某天,我看着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们,想到了当年的自己。班上除了几个佼佼者,大多也都是如我当年一般平凡、普通的孩子们。可换个角度想想,即使成绩平平,但每个孩子身上不也有他们自己的优点吗?不也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表扬和朝他们投去期许的眼神吗?

小时候不明白老师怎么那么会变脸,上一秒发脾气,下一秒继续讲课。现在我成了她,有时候因为他们总是把讲了一遍又一遍的题做错而生气,有时候又因为他们一个小小的举动被暖到,他们会因为我嗓子哑了主动跑去给我倒水,会知道我吃饭要自己带勺子而跑去给我拿,会因为......

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老师话那么多,一个简单的道理能讲一节课,后来我站上讲台,才明白,她是在试图叫醒我。

教育果然是个闭环,多年后,有一个瞬间突然明白些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这可能就是教育的即时性和延时性,教育提前为你灌输思想,而在你拥有阅历的那一刻醍醐灌顶,茅塞顿开,这就意味着,我们多年所阅读的文章与老师,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踏上教育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深感责任重大,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使命。回想第一次踏上讲台,内心感慨万千,老师也是跨越了山海,才站到他们面前,我的不知所措、我的诚惶诚恐,想来都会随着岁月的更迭逐渐消逝吧。那些多年前听不懂的话,我的孩子们也总有一天会醍醐灌顶。

教育是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挑战的旅程,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将登太行雪满山。但我依然相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PART.02





诊断明问题   反思促成长

文/唐娟

科学老师知识的渊博需如汪洋大海一般,它对老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极其严峻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上一节课,往往要求查找大量的资料,教师要想驾驭课堂,要预想到多重知识出现的可能,学生会对哪些内容产生疑问。但即使这样,课堂上还是会出现我始料不及的情况和对于我来说还很模糊的科学知识,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令我应接不暇。每每遭遇这样的情形,我会对孩子们说:“你是个好学的孩子,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敢确定,我们一起查阅资料,然后交流答案好吗?”因为我知道,知识的匮乏不是最大的问题,教科学最主要的是要诚实的面对孩子,教给他们科学求真的态度。

一节成功的科学课,不但要求教师的知识要渊博,而且问题的设计也是很关键的。执教五年级《身体的“总指挥”》一课,主问题有四个:一、是什么器官指挥身体的各种活动?二、脑的结构是什么?三、脑能做什么?四、如何保护脑?教学过程中,主问题连缀的教学环节比较流畅,可针对主问题提出的子问题在教学过渡上的承接作用确实失败的,如任务单中“脑”的结构,只是生硬的将课本中图搬到了任务单,让学生重复填写,另外,在“如何保护脑”的问题提出前的过渡,课前的预想和课堂的实施以及学生的课堂生成大相径庭,结果只能我自己举例,学生静静地听。自主学习重在强调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行自觉自愿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而这节课学生自主学习体现的是那么的微弱,这不得不深刻反思,比如认识“脑”结构时,从知识储备来说,任务单的填写可以更换形式,加深记忆,另外,因为脑是看不见、模不着的,学生和教师对脑的认识都是很亲近但是很表面,所以“脑”模型的使用和建立就很重要,甚至可以用猪脑呈现,让学生可以现场近距离看一看,用模型摸一摸,可以动手画一画,这样学习,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脑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思维创新能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问题是课堂的灵魂,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作为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出示问题,更应让学生自己来提出问题;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更是生成问题的地方。但是决不能将问题变成整个课堂中心,作为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疑问和问题凝结,整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一个又一个问题把学生问住。问题要让学生主动提出,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激情,这才是有灵魂的课堂,不是照本宣科。作为教师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更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认真钻研教材,并对教材中不妥之处加以改革、完善,在充当执教者的同时更要成为研究者和编著者。面对一些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要灵活处理,不能草率的为了课程进度简单的按照教案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师他的教学生命是短暂的,没有发展的。

PART.03





扁担变杠杆

                        文/苏丽芹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1977)一书中说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作为老师的我,一直在寻找和实践各种“摇动唤醒”孩子的方法,可是很多时候总是事与愿违。

“王某某,你昨天的科学天天清没有读,一会儿课间来找我读。”

“好的,老师。”

因为这一个早晨的约定,我每个课间都在翘首以盼的等待着王某某同学光临“寒座”。中午饭后怕孩子忘记了又提醒了一遍,终归一直到放学教室人走光了,我都没见到这个孩子。我只能自我安慰的说一句“好吧,他又骗了我。”

这已经是第N次被这个看似听话的孩子放鸽子了。怎么形容我们之间的关系呢?姑且用扁担吧。我就像一根压人的扁担,他迫于我的“淫威”当面答应,可是从来没有完成过我们的约定。他就是这样一个滑头的孩子,这样一个“能屈能伸”的孩子。和他的每次沟通效果都很“好”,结果都很差。当然我也无数次的和家长沟通,每次家长都说会监督孩子完成的,可是第二天来孩子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这是一个让所有任课老师苦恼的孩子,一个让大家都苦恼的家庭。滑头的父母和滑头的孩子,或者说情商很高但定力不足的孩子。

无意间看到了一句话“小学教育就是拼爹妈。”这句话我是万分赞同的。老师是用力点、父母是支点,孩子是阻力点,只有支点的位置摆对了,杠杆才是省力杠杆。支点位置不对杠杆就是费力杠杆。有写父母总是不能当好支点而和孩子一起成为阻力点导致杠杆变扁担。老师拼命使力,支点不作为,最终把孩子越压越扁。

之前看过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古时候,一户人家生下了一个儿子,非常溺爱。一天,他跟着母亲去集市赶集,趁卖针线的货郎不注意,偷了一根针。回家后,母亲知道了这件事,非但没有责怪他,还连连夸奖道:“儿啊,你简直太能干了!”还有一次,他从邻居家偷了布料,邻居找上门来要他道歉,母亲却说:“拿你点东西怎么了,他还是个孩子,你和孩子较什么劲啊。”就这样,在母亲的“支持”下,他的偷窃行为越来越放肆,偷的东西价值越来越贵。终于有一天,因为偷钱,他被判死刑。临刑前,他提出想再见母亲一面,和母亲说最后一句话。当母亲将耳朵凑到他嘴前时,他狠狠的咬了下去。他说:

“若是你在我最开始偷针的时候就打我一顿,好好教我,我也不至于变成今天这样,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我恨你……”

这就是“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故事。

可现实是部分孩子的父母,惯子却不自知,还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沾沾自喜,觉得孩子只要性格随和,少学点东西也未尝不可。最终呢?孩子偏离了设想的轨道,越走越远。

作为老师我们深知,这样的孩子必须从家庭入手,但是家长的“已读不知”却让老师心力交瘁。我们也只能花更多时间的“守”着孩子,守着教师的职责,花更多时间突破家长。希望有一天能唤醒家长的支点作用,让扁担变回杠杆。

PART.04





                     教学感悟

                            文/朱沅凛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每天都在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求知若渴中度过,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犹如繁星般点缀着我的教育天空。

小学英语教学重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色彩鲜艳的图片、欢快动听的歌曲、生动有趣的动画,都是打开孩子们英语学习大门的钥匙。记得在教授水果单词时,我带来了各种水果,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触摸、品尝来学习英语。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他们兴奋地用英语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apple”“banana”“orange”……那清脆的童声仿佛是最美的乐章。

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开始,很多孩子因为害羞不敢开口说英语,但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他们逐渐变得勇敢起来。有一次,在课堂提问环节,一个平时很内向的小女孩犹豫了很久,终于举起了小手。当她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回答完问题后,全班同学都为她鼓掌。那一刻,我看到了她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也感受到了鼓励的力量。

游戏和活动是小学英语课堂的活力源泉。我们经常进行单词接龙、角色扮演、英语猜谜等游戏。在一次角色扮演活动中,孩子们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用英语进行对话。他们有的模仿大人的语气,一本正经地讨价还价;有的则调皮地搞怪,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从认真书写每一个字母,到按时完成作业,再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我会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孩子,为其他孩子树立榜样。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道路上,我将继续用心去感受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用爱去陪伴他们探索英语的奇妙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我愿成为那片璀璨星空中的守望者,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

END

来源: 昆明师专附小嵩明分校

嵩明教体
【春风化雨 · 立德树人】 传递科学和谐教育理念,提供权威教育政策资讯,打造高效教育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