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不错过任何一篇干货文章!
以硬件工程师的身份已经工作两年多,回看自己的经历,大学以前,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按部就班。大学以后,也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重在选择。要说起与电子结缘,可以先说下我与电结缘,一次,是家里的充电手电筒坏了,我打开试着修了下,拆开后发现有个线头断开了,我就窃喜自己可以修好它,然后我就把断开的线头接好了,我还朝我爸炫耀,说:“修好了。”我爸当时喜出望外,觉得孺子可教,让我插上插座充下电试试,我二话没说就把手电筒插到了插座,接着就是火光四射之后屋里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我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感受到当时后背冒着的冷汗。另一次,记得是学了物理课,讲到万用表的使用,我就想着实践一下,赶集的时候买了一个指针式的万用表,回家就想测下试试,哪里有电可以测呢?于是乎我看到了桌子上放着的插座,我没多想,就把两个表针怼进了插座的两个孔里,接着就看到电灯闪了两下,然后就灭了。好吧,我能毫发无损地活到现在,也可以说是个奇迹了。我又是怎么走上硬件设计这条不归路的呢?大概是两次转折,让我成了现在的自己。第一次,是大学报志愿,我高中时的学习成绩其实是文科成绩好于理科成绩的,而我当时的喜好也是在文科,尤其填报大学志愿的时候,我填报的志愿分别是心理学和古汉语文学。结果爸妈和亲戚朋友看了,一致觉得不靠谱,最后我的志愿被迫改成了电气工程等六个平行志愿,最终我被录取到一个叫测控技术与仪器的专业。你看,我们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就这样充满了戏剧化,这里面我们能自己决定的部分占比非常有限,到了大学,就开始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我最喜欢的语文课没有了,相对于理性的数字,我更加喜欢文字的优美。每次数学课我都昏昏欲睡,这不是我喜欢的状态,所以我跟老师提出了退学的想法,因为我不想浪费时间在我不喜欢的事情上。当时,我找好几位我的老师谈了我的想法,他们从自己不同的角度谈了这件事,但是,中心思想大致是相通的,你不喜欢事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以后毕了业,也需要有一份工作先来养活自己,然后才有资格来考虑自己喜欢的事。我当时提出退学的依据是,大学是对外开放的,我是不是可以在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旁边租个房子,然后偷偷溜进去听课,这样我可以享受到他们一样的教育而不用付学费,我最后仅仅只是没有毕业证和毕业文凭而已,那又怎么样呢?反正我把真本事学到手了就行。这种想法其实很像现在的技术人的一些想法,我只要做好技术就行,别的我可以都不管。其实这个不管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的技术真的到了可以把自己养活的很好的程度,否则,你的不管,就是别人对你的不屑。最后打消我退学想法的是来自我大学室友的建议,其实让我产生退学想法的,是因为我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却总也学不好数学这门课,其他课程我都学得很好,谈不上讨厌,也没有非常喜欢。那么不要把问题放大,仅仅聚焦这一个问题,然后解决他就好了。那么问题就变得简单了,我为啥学不好数学,因为我上课总是打瞌睡;为啥打瞌睡,因为我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和节奏;为啥我跟不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和节奏,因为我不喜欢数学并且存在恐惧感。我非常喜欢这种苏格拉底式的穷问法,他可以带你一步步逼近真相,找到问题的根源。我室友给我的建议是这样的:你要是上课打瞌睡的时候,你可以积极和老师建立互动,大部分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可能会有这样的习惯,就是讲课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说,对不对?明白了吗?为什么是这样?我们都知道,几乎所有同学在这个时候都是沉默的,而老师也并不期待谁来回应他,他只是讲课过程中习惯性的发问而已。那么我就可以利用老师发问的机会,积极与老师建立互动,从而让我不再在课堂打瞌睡。当然,当老师发问而且并不期待谁来回答时,你突然给一个回应,这时对方可能不会感到惊喜,而是会有些尴尬,更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上课睡觉的同学太多了,我在课堂的一句回应显得格外刺耳,于是吵醒了许多正在睡觉的同学,这导致他们大学四年一直在背后骂我“傻X”。然而我并不在乎同学们骂什么,因为我清楚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要考试成绩好,我想要做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我想要每年拿奖学金,我想要毕业后能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当你内心有了坚定的想法之后,其实你就不会太在乎外界的看法了。这样做下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大一下学期的高数成绩是92分,大一上学期是62分。虽然脱离了高中时对考试分数的敏感,但是这是对你付出努力的一个很好的正反馈。从大二开始,我觉得我整个人都变了,而且也没有再想退学的事,我在课堂与老师的每次互动,都会因为吵醒某些同学而遭到鄙视,但是我却无比高兴,这倒不是说我喜欢被鄙视,而是我找到了一种让自己充实的感觉。所以接下来三年,我每年都是一等奖学金,再加上我在学校的勤工俭学和寒暑假打工赚的钱,我四年基本没从家里要过生活费,我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都是靠自己赚的钱买的,我的学费贷的款,毕业前我靠自己大四下学期实习时赚的工资把大学学费的贷款一次还清,我在大学里面虽然也有很多遗憾,但是整体来讲,我过得还算充实,没有虚度,对得起自己。第二次转折,发生在我实习的公司,我在大学里面,挺喜欢编程的,但是我的专业并不是计算机,可能是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的缘故,让我对编程缺乏一个整体的了解,我觉得写程序是我的兴趣所在,而且我大四的实习工作就是嵌入式C编程,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我需要完成一个一主多从的RS485通信项目,最后的代码功能实现了,但是公司的老板说代码有漏洞,我也不知道他所说的漏洞在哪里?总之,那段时间还是挺抑郁的,觉得自己在学校学得还不错,怎么工作了就这么不堪?实习结束后,我回了老家,不是因为我恋家,而是因为我是独生子,以后要承担照顾父母带额责任,离家近,方便一些。不过,新工作干了不到两个月,我就后悔了,每天就是在车间组装充电桩,干脆就裸辞来了北京。裸辞的那段时间还是非常焦虑的,为了省房租,晚上住地下室,白天去公司面试。因为我实习时给我留下失败的阴影,让我觉得我不适合编程,所以我这次面试的都是硬件岗位。三天参加了六家公司的面试,拿到了三家公司的offer,从这三家中挑了一家自己各方面还算满意的,第四天就入职了,由此,也就开始了我的硬件设计的人生。回到文章一开始,我们多数人的人生,在大学以前,是被锚定了的,就是你沿着参加高考上大学这条路走,多数人也都是按部就班的状态,自己很少有选择的权利,当然也几乎不具备选择的能力。我们好像一个提线木偶,只能被拽着走。上了大学,一方面,我们摆脱了压抑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我们接触到更多未知的东西,我们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也是自我独立意识的觉醒,我们做某件事终于可以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当然,这也意味着责任。我觉得大学对我的改变是非常大的,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我可能一辈子就待在老家的小地方了,不会有出来看看,闯闯的想法。我本身的思维方式还是比较保守的,我也就是因为年轻的缘故,所以才感觉不爽了,就裸辞来了北京。1、来北京之前:我是家里的独生子,以后肯定是要回去照顾爸妈的,我来北京呆个3年左右闯一下,学点本领再回老家,找个媳妇结婚,老婆孩子热炕头,挺好。2、北漂第一年:还是大城市好,不过要待在这里立足对一个农村娃来说太难,要不我再多待两年,最多在这呆5年看下自己的发展情况再做决定吧。3、北漂第二年:搞个北京户口,然后在北京买房,是几乎不可能实现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呢?既可以在北京工作,又可以不被以后的政策因素逼回老家?正好赶着天津海河人才引进的政策,在天津落户了,以后可以留在北京工作了,办理完户口,顺便把房子也买了吧,然后我买了人生第一套房,两室一厅,我付了一半首付,爸妈付了一半,剩下我每月来还房贷,从此过上房奴的生活了。4、北漂第三年:为什么非要想着回老家呢?老家有什么可留恋的吗?为什么非要我必须回家照顾父母,而不是父母来这边呢?所以,去年过年跟爸妈谈了我的想法,我爸说:“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所以我爸妈已经计划跟我一起北漂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如果你不按照你想得方式活,你迟早会按照你活得方式想。”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也是我一直在实践的一句话。对一个人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就是把它置身于一个好的环境,环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我来了北京,发现人与人最大的不平等,是出生地的不平等。有些人努力了一辈子,却连别人的起点都没达到,说来挺让人丧气的,不过,这也正是激发人奋斗的动力之一。上周,公司刚入职了一个负责行政的妹子,她看我到了下班时间一直没有走,就问我一般是什么时间下班,我说:“我一般是十点或者十点半以后走。”她说,“哎呀,那这样的话不就没有自己的时间了吗?”我苦笑了下,说,“你应该是北京本地的吧。”他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回答:“感觉。”我不知道她对这个“自己的时间”是怎么定义的,如果把工作的时间定义为不是自己的时间,那我可能真的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了。关于这件事我是这么想的,我想留在北京这座城市发展立足,那么我就要尽我所能努力工作,增加自己留下来的资本,这可能失去了一些娱乐、社交等的时间,但是我觉得这是必须要付出的成本,我现在没有资格要求既可以留在北京活得舒服,又要有充足的自己吃喝玩乐的时间,这是我的选择,而且,一路走来挺为自己感到庆幸的,我能有自己选择自己未来如何生活的权利,我有相对开明的父母,没有阻拦我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我有一路帮助我的同事同学和老师,走到现在,我会觉得累,但是很开心。https://mbb.eet-china.com/blog/3863800-406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