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元(1913年—1994年),北京人玉雕工艺家,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个人简介
王仲元大师生于北京琢玉世家。与中国玉雕最高水平的”四怪一魔“齐名被国家授予工艺美术家最高的荣誉:”老艺人“的称号,及首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82年担当”翡翠四大国宝“总设计。
他是设计制作国家级玉雕作品最多的大师,有:”翡翠三秋瓶“、”龙盘“、”虾盘‘’(均被列为国家珍品及国家一级文物),”蟹盘“、”田园秋声“及”群芳揽胜“(四大国宝之一)等。
玛瑙《虾盘》
王仲元从小随父学艺,14岁在北京从师画家张兰亭,学习工笔花鸟画,还得到了前辈李汉臣先生的指导,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3年设计的翡翠《田园声色》以独特的风格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其作品《虾盘》为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他以创作翡翠《链瓶》《龙瓶》《龙戏珠》而崭露头角,以创作现实题材而达到艺术巅峰。
个人荣誉
•1977年他创作的玛瑙《四蟹盘》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珍品奖。
•1984年他设计的翡翠《田园声色》以独特的风格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
•1990年作品翡翠《卢沟晓月》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设计制作奖。
玉雕特色与理念
新中国成立后,王仲元大师遍游祖国名山大川,开阔了创作思路。他以擅长玉雕花卉闻名,他深厚的绘画功底与娴熟的琢玉技巧相辅相成,形成了其构思巧妙、章法严谨、造型优美大方、俏色运用得当的独特艺术风格。多件珍品被国家收藏。
作品赏析
规格23x12x19cm
材质:新疆和田白玉山流水籽料
此件作品由王仲元大师设计制作,现收藏于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和田白玉方薰》是王仲元1972年为中日建交创作,1973年赴日本参加”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其工艺震撼了日本各界,被称为”最精致的中国玉雕“,有日本财团欲出重资收藏,中方未同意。此后又先后赴美国、香港等地展出,均获极高评价。此作品材质为新疆和田白玉山流水籽料,洁净无瑕温润可人。工艺为传统流水凳砣工、镂空、取环、挖膛,圆雕无一不精,纹饰有蝙蝠、螭龙、瑞兽、宝相花等,寓意祥瑞,应是一件具有国家一级文物水平的作品。此作品自完成后即被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收藏,后转入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作品巧用玛瑙料皮制成,上面的苍龙、白水、黑盘浑然天成,夔龙造型的花梨木嵌银丝云纹座将作品托起。整个作品黑白分明,造型古朴。
王仲元大师曾经回忆:“说来话长,玛瑙组同志去东北采购,临回京时,收购站传达室老工人让把他多年乘凉坐的石头带走,要二百元钱,碍于情面,只得带回厂。谁知到厂后,一铊切开,露出中间是白砂心,经厂内各组设计师看过,都认为无使用价值,被判为‘废料’。我看后觉得这块料的砂心与一般砂心不同,它没有糟性,质坚,又表明没有半点脏绺之处,细看砂心内部,隐约可见有条黑影。我猜想这块料中间必有异色核心状之物,其表皮也是黑中透亮,非一般石质,凭我多年经验,断定它能出好产品,当即对他们讲,这是一块罕见之宝。玛瑙组几个人都非常惊讶,别人都说是‘废料’,您怎么说是难得之宝。我说:你们就听信吧!”切开玛瑙,黑皮有1寸厚,白矾石的砂心中间有一团黑糟,还环绕着曲折的蓝线,把中间那团黑糟去净后,露出了湛蓝,是一块黑、白、蓝的玛瑙。王仲元盯着玛瑙“相料”,看着想着,想着看着,恍惚间这块略呈圆形的料似乎旋转起来,眼前浮起一块“盘子”,黑色周边的盘中涌出水花,那曲折的蓝线蓦然腾起宛若一条苍龙...... 玛瑙《龙盘》的最突出特点是用料巧、用色俏、琢技精、题材妙,浑然天成。利用原料固有的黑色料皮做成盘子形状,白砂心的自然纹理做成水浪,蓝色的曲线做成苍龙。采用深浅琢手法,强调龙的四条腿爪之势。巧借白砂心似水波浪涌的自然纹理,完美地创造出海阔天空,白浪滔天,从中跃出青色的龙,逐波斗浪。真是:玉盘叠雪浪,青龙欲腾飞。玛瑙《虾盘》
原材料是一块淡青色的玛瑙,但当中有一处呈赭红色,作者将整块玛瑙雕成一个淡青色的盘子,当中盛放着一只赭红色的大虾,造型独特,色彩协调,真可谓匠心独运。以白玛瑙雕成半透明的玉盘,沿盘边浅浮雕卷草纹。以驼黄色玛瑙雕成一只大虾,雕工精妙。虾体呈自然弯曲状,大虾头部、胸部、腿部的19对附肢及尾节、尾扇亦生动逼真。 作品由王仲元大师设计,其徒弟琢制,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将一根虾须琢断,后由大师修改设计思路,将断了的须雕刻进盘底,反而更加突出虾的主体。《花卉瓶》设计:王仲元 制作:蒋洪山
作品利用紫晶特有的色泽,雕刻出不同的花果,以葡萄、莲叶和牡丹,寓意连年多富贵。
巧用玛瑙上的红、白二色雕成螭虎与璧,色彩对比鲜明。壁置立于如意形底托上,图案拙朴,古题新用。《喜上眉梢》设计:王仲元 制作:戴庆珍
作品充分利用各种原色,雕刻出丰富、逼真的造型。以梅树枝梢落喜鹊点题,寓意喜庆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