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经典】王仲元作翡翠《三秋瓶》

旅行   2025-02-07 00:00   山东  

《三秋瓶》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藏

设计:北京市玉器厂王仲元

制作:北京市玉器厂佟功祥、马德利、李长友

规格;高39.6x宽15.2cm,重量15kg

国家一级文物

      翡翠作品《三秋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仲元创作于1959年(1956年开始设计构思)。
       这是一件构思巧妙、章法严谨、造型优美大方的艺术珍品。作品取材于一块质地上乘的翡翠材料,虽石种水较为普通,但三处绿色很亮眼。原料重达15公斤,白地,含硬绿、黄翡及藕粉色带黄皮。

设计者王仲元自述创作过程:

      这块翡翠料质地上乘,重15千克,白地,含硬绿、黄翡及藕粉色带黄皮。设计构思时,我想到56年在黄土岗公社体验生活时所见到的秋收景象,那些多姿多彩的农作物浮现在我的眼前。何不做一件反映农业大丰收景象的作品呢?

      这件作品,瓶身采用深浮雕镂空突显立体感;瓶盖采取镂空透雕法,使茎叶、豆角显得玲珑剔透,蝈蝈更显活灵活现,并充分利用了俏色,以俏取胜增强了真实感。经佟功祥老师傅精心制作后,完全体现出设计者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农业三秋丰收景象。

      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时,此作的稿样被放大成三米多高的大形图样,作为参加“国庆”游行队伍的献礼图样及工艺美术行业的标志。

       60年代,作品到日本各大城市巡回展出,标价50万元(非卖品)。在将要归国时,日本有人要求50万元购买这件作品。但中方认为该作为新中国杰出作品,属于国宝不能售出,仍运回祖国并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展出。

       作品将瓶身最大的一处绿色雕作两根黄瓜,黄瓜上的点点细刺清晰可辨。最妙的是黄瓜顶上还带有一朵黄花,顶花带刺,鲜嫩欲滴。

       瓶盖上的绿色则雕作一只秋鸣的大蝈蝈和几颗扁豆,蝈蝈腿和头上的长须又细又长,在硬度极高的翡翠上做如此精细雕刻,难度可见一斑。

      雕刻技法上,采用透雕、镂空雕手法,鲜活地突显出几点翠色。瓶身部位采用深浮雕镂空呈现立体感,瓶盖采取镂空透雕法将茎叶、豆角精雕细琢得玲珑剔透,蝈蝈更是活灵活现,似乎正要跃起。整件作品呈现出一派令人陶然的金秋景色,寓意农民喜获丰收的欢乐景象。

翡翠《三秋瓶》王仲元 作

       20世纪90年代,这件作品在香港展出时,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将盖子掉在地上,导致瓶盖上蝈蝈的长须折断损坏。后技术人员在蝈蝈头顶打了一个极浅极细的孔,将蝈蝈触须直接镶入其中,完美地修复了作品,保证其美观如初。这位大师就是曾多次参与修复故宫乾隆花园文物、设计制作部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玉环的玉雕大师张铁成。

《三秋瓶》修复前后

       张铁成深知,玉雕修复最忌讳“粘”,他必须不用粘的情况下,尽可能将这件珍贵文物恢复原貌,于是他在蝈蝈头顶打了一个极浅极细的孔,将蝈蝈触须直接镶入其中,保证文物完好如初,美观如初。

王仲元(1912-1994年),北京市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擅长玉雕花卉闻名。他出身玉雕世家,从小随父学艺,并先后拜画家张兰亭、玉雕名师李汉臣为师。50年代创作的翡翠“三秋瓶”,80年代创作的翡翠“田园声色”花卉瓶和玛瑙“龙盘”、“虾盘”、“蟹盘”及玉石链条花卉瓶等,风格独特,技艺精湛,堪称艺术精品。王仲元除花卉外,还擅长各种题材和造型的玉器艺术创作。几十年来创作出大量艺术精品,其中许多珍品为国家所收藏,以永世流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仲元作品欣赏

yesleng珠宝百科
当你真正的了解了玉文化,就看不上国外那些奢侈品了,这就是民族自信。(联络添加:yeslen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