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闹钟馗》袁广如 作尺寸:高188mm,创作时间:1973年
这件作品是有史以来玉器作品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件绿松石玉器艺术品。
作品取材“五鬼闹钟馗”的传说,作品在创作者的精心设计下巧妙地将五鬼转化为五名童子,每一童子都形象生动地围绕在钟馗身边。同时又将人物与动物巧妙地融合在一块15厘米高的松石之中,人物表情各异,形态生动。
袁广如大师将中华传统神话故事中“五鬼闹钟馗”的传说,运用艺术手法,巧妙地将“五鬼”化为“五童子”,虽然从正面我们只能看到四个童子,但从设计稿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五个神态各异的童子,遗憾的是没有这件作品的背面照片。
人物表情各异,形态生动,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驱邪、避灾与祈福的美好愿望。 作者通过圆雕的手法加以集中概括,把这一题材神韵完美的表现出来,钟馗和几个顽童的形象、神态,被刻画得那么生动自然,活泼有趣,使整个构图的轻快调子得到充分展现,人物的形象、神态与结构比例,以及陪衬的道具,件件安排得紧凑恰当,雕琢精致细腻,使整个作品活灵活现,极富神韵。
为了把一块玉石做“活”成一个故事,袁广如大师总结出九字诀“托其人,连其物,衬其景”。 既不可伤损玉料,又要突破其外形以实现艺术效果和思想深度,这需要有对原料足够深入的理解与流利圆熟的雕刻技艺。 钟馗作为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求福得福,求财得财,可谓是有求必应。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更是有请钟馗、跳钟馗、闹钟馗的习俗。端午节家家户户请钟馗进家门,象征着把“福气好运,镇宅之神”请进了家。 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五鬼闹钟馗传说中的五鬼,又称五瘟,分别是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士贵、总管中瘟史文业。他们是中国民间信奉的司瘟疫之神,每年一些寺庙都会拜五鬼,以求家畜平安,通过祭拜,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明万历年间演义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的回目《灵曜府五鬼闹判》,其主要人物是五鬼和判官,“五鬼闹判”通常也叫做“五鬼戏钟馗”
《五鬼闹判》里面的判官实际上是四大判官之一的崔珏,五个鬼生前因战争而死不服判,认为判官徇私,故而打上灵曜府。这五鬼还有名有姓,叫姜老星、味海干、圆眼帖木儿、盘龙三太子、百里雁。 在锣鼓伴奏下众小鬼欢腾跳跃,忽而虎跳、 滚毛、蛮子、旋子;忽而蝎子爬、车轮跟头、狮子滚绣球;忽而鲤鱼打挺、屎克郎滚蛋、叠罗汉,窜挪腾跳、潇洒大方,以稔熟的舞蹈语汇配以各种图形的变换,使其整个场面生气勃勃、情趣盎然。
这时,判官在转伞伴舞下,手执笏板,舒展阔袖与众小鬼打逗嬉闹,时而抚琴聆曲、时而凝目观画,时而举盘品棋、时而捋髯审书,鬼、判配合默契、形神入微、维妙维肖、妙趣横生。 钟馗也是判官,在道教传说中,钟馗被视为阴间四大判官之一,负责惩罚恶鬼。四大判官分别是赏善司魏征、罚恶司钟馗、察查司陆之道和阴律司崔珏。钟馗在道教中被尊为“赐福镇宅圣君”,具有驱鬼逐恶的能力。袁广如(1941-2021),北京人,原籍河北省安新县,北京工艺美术特级大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广如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