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挥汗贺家口子—

民生   2024-12-26 08:02   宁夏  

广告投放,为您独创

覆盖同心37.7万人口,无人不知同心网

广告部电话

15309539243或13895035227


同心退休老干部撰写

《青春回忆录—挥汗贺家口子》

城关公社结束后,1977年进驻喊叫水公社贺家口子大队。

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期路线教育工作,也是最后一期。人们已经开始从“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中走出。逐步进入了拨乱反正的时期。

贺家口子位于喊叫水南部的石膏山沟口。南北两道沟,一道淌着咸水,一道是洪水冲出的旱沟。两条沟的岸边住着近二百户农民。以贺姓为主,有马姓一族,一户周氏一户王氏都是赘婿之人。

“两沟夹一嘴,中间必有水”。贺家口子的“水”的确很深。

受左倾路线的影响,曾经有一批干部下放到贺家口子,使这里农民的成分复杂,素质较高。

在这样复杂的社队,在“教育人,不整人”的理念上我们工作组内部略有分歧。

有人认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不整怎么教育。

我不这么理解。我认为,粉碎四人帮后,各行各业不断复苏,走向正规,路线教育也应纠正左的倾向,把重心真正放在教育人上。

虽然观点不同,但在当时也没能力旗帜鲜明地反对,只能努力去做点有益的实事。

我主动请缨干最艰苦的工作。负责向朝阳大队的搬迁和扬黄灌区的平田整地。

朝阳大队位于同心和长山头农场的交界处。米钵山下,大洪沟口,一片荒野,飞沙走石。但属于同心扬水的灌溉区,有可开发耕地2000多亩。喊叫水公社决定从各村抽调一些农户组建一个新队,拟名“朝阳大队”。

贺家口子分了五户搬迁名额,第一批易地搬迁,人们光看到困难,看不到前景,故土难离,不愿意去。我就和支书瞅准目标,从周氏和王氏两个亲戚入手,一家一户做思想工作,他们曾离开过故土,深知“人挪一步活”的道理。

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他们的思想观念有了转变,觉得“在这个干山枯岭也没有啥守头,到哪里都是亲戚。朝阳将来旱改水,有发展前途”。经过反复发动和劝说,又有三家自愿搬迁。就这样五家人各拉一架子车的家当,举家来到了大洪沟。

学习大寨“先治坡,后治窝”的做法,第一批搬迁户全部住“地窨子”。即在平地上挖一道长方形土坑,上面铺上椽子和麦草,再盖上土,人住在里面冬暖夏凉。为了稳住他们不逃回老家,我陪着他们住了近一个月的“地窨子”。朝阳的临时班子搭起来了,我把他们五户移交给拟任支书朱进元。这些农民通过艰苦奋斗,到了秋天就从地窨子住进了土坯房。

秋收刚完,又开始了石坝平田整地大会战。我和大队支部书记贺吉光带上全队壮劳力,前往石坝大队塘坊滩平田整地。一时间塘坊农民家的闲置房、草窑、柴房里都住满了贺家口子的民工。

当年从石坝到大洪沟,是一片荒漠地带。乱石滩,荒沙梁,风吹沙起天地黄。在这里大会战,我们不与人斗,与天斗;不整人,专整地。一把铁铣,一个架子车,主要靠人挖车拉。我和社员们一起迎风冒雨,苦干实干。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常常汗流浃背,满脸沙尘。

塘坊是个汉族聚居的生产队,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我们在野外搭了个工棚起灶做饭。我们天天喝着窖巴凉水,吃着沙子拌饭。

就这样,经过三个月的艰苦奋斗,平整土地近千亩。

不久,贺家口子的大部分农民搬迁到这里,喝上了黄河水,种上了水浇地。“天道酬勤”,经过多年的辛勤劳作,这里沙漠变成了绿洲。

如今河西乡绿树成阴,林茂粮丰的“九档”,就是我们当年带领贺家口子社员用铁铣铲,用架子车推,一锹一铣地平出来的。

在贺家口子一年,是我一生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我帮助组建了朝阳大队;开展了平田整地大会战,为后来贺家口子的易地搬迁,进而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

这一年,我和工作队的胡彦英同志前往固原、三营等地调查取证,恢复了老党员贺永泰的党籍。

这一年,我与当地群众同甘共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直到九十年代,贺家口子人还将自产的红枣和洋芋拿到县城送给我吃。 

我在县城建了房子后,当年在贺家口子教书的贺永寿老先生将自己园子的枣树苗挖来,栽到我们院里。

每当枣子红了的时候,吃着枣子,就想起淳朴的贺家口子农民,想起我们同甘共苦的点点滴滴,心里甜甜蜜蜜的。感到非常荣幸和珍惜。


写于2024年12月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马占山,男,回族,宁夏同心县预旺人,195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1974年参加工作,曾在同心县委农村工作部、县政府办公室、同心镇政府、县扶贫办公室工作,现退休。




欢迎关注同心网视频号

欢迎投稿

总编辑:流年 :电话/微信:13895035227

情感编辑:小媚:微信:txw399

图文编辑:马云:微信1130649950

看完点个“在看”吧让更多的人看见~

同心网
同心县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