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天地版刊文
报道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勐海县打洛镇边境游越来越旺
美丽村寨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阳光照射在一棵树龄约千年的高山榕“胡须”上。都说“独木不成林”,但在打洛镇曼掌村,这棵高山榕却有“独树成林”的奇特景观。
高50余米,胸径达6米,树幅面积达120平方米——高山榕静立村口,高大茂密的枝干间有30多条气生根垂落地面,深深扎根,与主干一同撑起郁郁葱葱的树冠。枝条向周围和天空舒展延伸,如同人伸长手臂,显示出古树蓬勃的生命力。
在古树树杈上,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蜂窝。“这些蜂窝存在很久了,我们不会惊扰树上的蜜蜂、小鸟等生物。”从小生活在此的曼掌村党支部书记岩应拉说,傣家人世代爱护树木森林,祖辈传承下来的“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生态观深入人心。
神奇的自然景观引来不少游客。多年来,曼掌村依托“企业+村寨”模式,对“独树成林”景观实施改造提升,通过搭建围栏、加强巡护,一方面积极保护古树,另一方面完善基础设施,挖掘红色资源和傣族文化,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积极探索“边境+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曼掌村村民钟妹在家门口就有两份工作:在景区里上班每个月工资能拿三四千元,年底分红又有一笔收入;上班离家近,还能照顾家中的水果地、橡胶林。“收入渠道拓宽了,现在我们村村民户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岩应拉介绍,2021年,曼掌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丰富游客体验,曼掌村还推出傣族织锦体验等项目,让旅游业态从单一观光向沉浸式体验转变。
青砖铺就的小路蜿蜒曲折,与潺潺的溪流并行向前。路边高大的椰子树、繁茂的小叶榕将树影投在古朴别致的傣家吊脚楼上,构成光与影的图画——打洛镇景莱村的民族风情别有一番韵味。
“现在大多数傣楼已是第三代,我们村还保留了一栋第二代傣楼。”景莱村党支部书记岩温相说,传统的傣族干栏式建筑较为低矮昏暗,新一代傣家吊脚楼建筑更加高大,底层也变得开阔、整洁,成了一些村民做小生意的地方。
岩温相介绍,景莱村与旅游公司合作打造以传统村落和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景区,在开发之初就决定少建现代砖房,完整保留传统的木制干栏式建筑。如今,一栋栋木制房屋依然是村民的居所,承载着傣族文化传统和村寨乡愁。
在景莱村的一处木亭里,63岁的玉相论正垂目凝神、转动拉坯转轮,一个普通的陶坯在她手下逐渐变身为带有壶嘴的陶罐。玉相论43岁才开始学习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现在她是西双版纳州级非遗传承人。“把制陶的方法传下去,也是把傣家人的生活方式传下去。”玉相论说。
把湿润的陶泥拍扁放在转轮上,均匀起底、慢轮拉坯、拍打纹样……玉相论手法娴熟,陶罐很快成型。在制作纹样时,玉相论用的是傣家常用的竹签,还有生活中常见的玻璃瓶和圆珠笔盖。通过发挥想象力,她把村寨边的小河、池塘里的莲花等景观元素都刻在陶罐上。
玉相论的陶罐在附近村寨很受欢迎,因为这是一代代傣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在景莱村,墙上的农民画就有傣族少女用陶罐取水的场景。“傣族少女用小陶罐在河里取水回家,装入大陶罐。”玉相论记得,小时候家中的陶罐十分珍贵,要从制陶匠人那里买一个罐子,得用整罐的米去换。现在,傣陶制品和装饰品在村中随处可见,慢轮制陶体验项目也备受游客欢迎。
除了制陶,傣族织锦、竹编、榨糖、造纸、酿酒等技艺也在景莱村世代传承,成为景区民族文化体验的重要内容。“有了市场,手艺就不会丢。”玉相论对传承非遗技艺信心十足。
龙利村与缅甸接壤,是打洛镇最靠近边境线的傣族村寨。曾经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里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不愿返乡。现在,村里有60户常住居民,每天来村里游玩的游客却至少有四五百人。22岁的龙利村会计玉坎约去年回村工作后决心留下,她对记者提起最多的字眼是“幸福”。
村寨中最宽的那条路,被村民称为“幸福路”。玉坎约记得,小时候村寨交通不便、道路泥泞,村里最宽的路只能过一辆车。“院落和高墙占了绝大多数公共空间,因为没有排水沟,污水泼在路边,一进村就能闻到刺鼻的味道。”玉坎约说,原来村民回家要绕好几公里路,商人也不愿前来收购水果。2020年底,一座双向车道的水泥大桥建成通车,打通了入村道路的“最后一公里”。
交通改善后,2021年,龙利村开展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工程,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党支部+农户”的方式整治人居环境,党员带头拆围墙、修沟渠、建花园、安路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自发参与到美丽家园建设中。“我们加强党组织和党员带动作用,重大事项通过村民大会表决,村民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由村干部和党员帮助调解。”村党支部书记玉儿囡说,大家努力一起干,村寨焕新,村民幸福感提升。
道路通畅、村寨整洁漂亮、生活和谐稳定,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为龙利村发展旅游奠定了基础。2023年,龙利村依托民族文化和抵边等特色优势,与旅游开发公司合作打造“极边第一村”特色村寨。来龙利村参观中缅界碑、体验“为祖国守一次边”等文旅项目人气十足,玉坎约不仅在景区务工,还投入12万元开起一家咖啡馆。
玉坎约告诉记者,她曾外出务工,但家乡的改变、家门口的工作机会让她内心的天平逐渐倾斜。“在家门口就可以工作,同时可以照顾家庭,每月收入4000多元,不比外出打工赚得少。”虽然咖啡店投入不小,玉坎约却对这门生意充满信心,“最近游客越来越多,每天来村里的旅行团有二三十个,还有不少开着房车来自驾游的客人,他们来村里都想尝一杯地道的云南咖啡。”
截至今年10月,打洛镇曼掌村、景莱村、龙利村共接待游客40.62万人次,勐海县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4.15%。勐海县文旅局副局长何长生介绍,未来将进一步打造集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农耕文化、边境文化于一体的旅居目的地,吸引游客前来感受傣族村寨生活,来一场独具特色的边境游。
投稿邮箱:mhtv@163.com
监制:赵媛媛
责编:丁琦璇 李 沿
校对:李德琳
编辑:蒋雨珂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