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如同秋日里的一场疾风骤雨,将长久笼罩在党和国家上空的阴霾一扫而空。随着这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党和国家的历史终于掀开了新的一页,迎来了期盼已久的重大转机。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因一时的风云变幻而停滞不前,它需要有人来引领,来推动。在这个关键时刻,陈云,这位久经考验的老一辈革命家,以他对党和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无畏的气概,挺身而出,做了几件对党和国家发展前途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事,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彼时,中国大地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人民群众在欢庆“四人帮”倒台的同时,也普遍渴望邓小平能够复出工作,领导国家走向新的繁荣。邓小平,这位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领袖人物,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而被视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走资派”打倒,下放到江西进行劳动改造。然而,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并未因此减弱,反而在人民心中愈发崇高。
然而,中央内部的一些领导人却心存顾虑。他们认为,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以及批邓都是毛主席的决定,凡是毛主席的决定,都必须坚持,不能改变。这种思想束缚使得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似乎成了一个禁忌的话题。在这样的氛围下,党内许多同志噤若寒蝉,不敢冒着风险站出来为邓小平说话。
然而,陈云,这位在党内享有崇高威望的老一辈革命家,却在这个关键时刻站了出来。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央委员,但却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两次带头提出让邓小平复出工作。他的这一举动,无疑为当时沉闷的政治空气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
第一次是在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粉碎“四人帮”以来的工作,并部署当年的工作任务。华国锋在会上特别强调了两个敏感问题:一个是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的问题,一个是天安门事件平反的问题。他希望各组在讨论时不要触及这两个问题,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纷争。
然而,陈云却不顾个人安危,在向上海代表团提交书面发言时,坚持提出了邓小平的复出问题。他郑重地表示:“为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需要,听说中央有些同志提出让邓小平同志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是完全正确、完全必要的,我完全拥护。”这一发言,如同一声春雷,在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陈云的发言不仅表达了他对邓小平复出的坚定支持,更体现了他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他深知,邓小平的复出对于稳定党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他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站出来为邓小平说话。
然而,陈云的发言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和不满。他们担心陈云的发言稿印发后,会在党内引起更大的波动,甚至可能影响到会议的正常进行。因此,他们指示会议的工作班子去找陈云,希望他能够按照华国锋的讲话口径修改发言稿。然而,陈云却断然拒绝了这一要求。他坚定地说:“要发简报,就照我讲的,一个字不改地发。”他的这种坚定态度,不仅体现了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更展现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
华国锋等领导人得知陈云的坚决态度后,虽然决定会议简报不印发他的讲话,但此时陈云的讲话已经在上海代表团里传开了。与会人员纷纷积极响应,要求邓小平复出。面对这样的形势,华国锋不得不开始重新考虑邓小平复出的问题。他意识到,陈云的发言并非孤立无援,而是代表了党内相当一部分同志的心声和愿望。
然而,陈云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深知,要让邓小平真正复出,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推动。于是,在3月17日,陈云又在中央工作会议西南组会议上再次发言,强调让邓小平复出的必要性。他说:“时机成熟的时候,让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很赞成。”这一发言,再次在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陈云的提议很快在北京传开了,很快各省也都知道了他的提议。在陈云的大力呼吁下,华国锋终于开始认真考虑邓小平复出的问题。
1977年7月16日至21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正式恢复了工作,重新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是陈云为党和国家做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他的坚持和努力,终于让邓小平这位具有卓越才能和崇高威望的领袖人物重新回到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上,为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除了推动邓小平复出外,陈云还带头触及了老干部解放和冤假错案平反的问题。他深知,在“四人帮”横行的岁月里,许多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老干部遭受了残酷的迫害和打压。他们的冤屈和苦难,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党和国家的损失。因此,陈云决心要为这些老干部平反昭雪,让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
1976年11月,黄克诚的夫人给陈云写信,希望中央能允许黄克诚回北京治疗眼疾。黄克诚,这位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军,因“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暴雨而身陷囹圄,饱受折磨。他的夫人写信给陈云,既是出于无奈之举,也是出于对陈云的信任和敬仰。
陈云收到信后,深感黄克诚的困境和冤屈。他马上给华国锋和叶剑英写信,力荐黄克诚回京治病。他在信中深情地写道:“我与黄克诚非常熟悉,我认为黄克诚为人顾全大局、克己朴素。如今黄克诚的一只眼睛已经失明,另一只也很危险。为了治愈黄克诚唯一的眼睛,请考虑调他回京治疗。”陈云的信,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对老干部的深情厚谊和关怀备至。
中央政治局很快批准了陈云的意见,提出让黄克诚回京治病。这也成了陈云推动平反冤假错案的开始。他深知,只有让那些遭受迫害的老干部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才能恢复党和国家的正常秩序,才能凝聚人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1978年11月,作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预备会议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事先规定的议题是讨论经济问题,然而陈云却在会上主动提出了为薄一波等61人、陶铸、彭德怀等冤假错案平反和批判康生错误等6个问题。他深情地说:“不解决这些冤假错案,很不得人心。彭德怀同志曾担负过党和军队的重要工作,对党贡献很大。至于康生,他在‘运动’中随便点名,对在中央各部和全国各地造成的党政机关瘫痪状态是有重大责任的,其错误是很严重的。中央应适时给其以应有的批评。”
陈云的发言,再次在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提议,不仅体现了他对老干部的深情厚谊和关怀备至,更展现了他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他深知,只有彻底平反冤假错案,才能恢复党和国家的正常秩序,才能凝聚人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由于这些提议源自备受尊敬的陈云,它们迅速在参会代表中激起了强烈共鸣。邓小平在获知陈云的发言后,立即给予正面反馈,对其观点表示赞同。华国锋也不得不针对这些问题作出相应回应。他意识到,陈云的提议并非孤立无援,而是代表了党内相当一部分同志的心声和愿望。因此,他决定在会议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紧接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等人过往所受的错误结论进行了重新审视和纠正。1978年12月24日,彭德怀与陶铸的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庄严举行。陈云亲自出席,并为陶铸发表了悼词。他深情地回顾了陶铸同志的生平事迹和卓越贡献,表达了对他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与此同时,薄一波、王鹤寿、黄克诚等众多曾蒙受冤屈的老一辈同志,也得以重返工作岗位,继续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全会上,陈云被一致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这是他长期以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忠心耿耿、无私奉献的必然结果。从此,陈云与邓小平携手并肩,相互扶持,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再次书写了崭新的篇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共同见证了国家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拨乱反正,以及后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逐渐摆脱了“文化大革命”的阴影,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陈云和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