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9月1日,金秋的北京,阳光明媚,万象更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伟大征程,更见证了胡耀邦以其深厚的政治威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引领全党迈向新的辉煌。作为大会的主持人,胡耀邦的每一句话都铿锵有力,振奋人心,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担当与使命。
胡耀邦深知,一个政党要保持活力和战斗力,就必须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年轻有为的接班人。因此,在推动我党干部制度改革和干部队伍年轻化方面,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提出的“梯队结构”思想,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党的各级组织。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胡启立、乔石、吴学谦、李鹏和田纪云等一大批年轻干部被选拔进入中央领导机构,形成了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第三梯队,为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胡启立,这位在胡耀邦的慧眼识才和精心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就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相识,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充满了传奇色彩。1955年8月,全国学生联合会第十六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启立以一个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青年身份,参加了这次盛会。而当时,胡耀邦已经是团中央书记,地位显赫,名声在外。然而,在这次会议上,胡启立凭借出色的表现,当选为全国学联主席,并有机会接受毛主席的接见。这对于年轻的胡启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荣誉和挑战。
面对即将到来的毛主席接见,胡启立的心情既激动又紧张。他深知这次接见的重要性,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就在这时,胡耀邦找到了他。胡耀邦以一位老大哥的身份,耐心地帮助胡启立分析形势,归纳问题,教他如何向毛主席汇报。在胡耀邦的帮助下,胡启立不仅消除了紧张情绪,还准备了一份详实的汇报材料。当毛主席问到青年人对困难思想准备不足的问题时,胡启立按照胡耀邦的指点,从容不迫地回答了问题,并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和鼓励。这一刻,胡启立深深地感受到了胡耀邦的关怀和期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决心。
这次经历,对胡启立来说,不仅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他从胡耀邦身上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这些宝贵的经验,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他日后走向领导岗位的道路。
1956年,胡启立被调到团中央联络部成为一名普通干部。在这里,他深切地感受到了团中央机关的和谐氛围和民主作风。机关的同志们不分男女大小、资格深浅,都是直呼其名,后面加上“同志”,绝没有某某书记、某某部长的称呼。这种平等、民主的氛围,让胡启立感到格外亲切和温暖。他在这里工作得如鱼得水,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学到了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为人民服务。
1964年,胡耀邦在团中央积极倡导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在共青团九届三次会议上,胡启立被破格提拔为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这一任命,对于年轻的胡启立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也是一个沉重的责任。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期望,也深知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就在这时,胡耀邦再次给予了他鼓励和支持。他告诫胡启立要谦虚谨慎、努力学习、好自为之,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名利、地位都是身外之物。这些话语,如同一剂清凉剂,让胡启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在胡耀邦的关怀和指导下,胡启立在团中央的工作中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得力的助手。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胡耀邦和胡启立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迫害。但是,他们始终坚信党和人民的正义事业,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在艰难困苦中,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度过了那段黑暗的岁月。
“四人帮”被粉碎后,胡耀邦先后在中央党校、中组部和中宣部工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他顶住极大压力,平反冤假错案,解放了大批老干部;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端正党的思想路线,他率先组织和推进“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大讨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在拨乱反正、推倒“两个凡是”,平反冤假错案,实现全党战略大转移等许多重大问题上,胡耀邦的功绩和贡献是全党同志所公认的,是不可磨灭的。也正是因为他杰出的工作和成绩,在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胡耀邦当选为党的主席;1982年的十二大上,他又当选为党的总书记。
就在十二大召开前夕,胡启立调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并在十二大后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在此后的四年多里,他一直在胡耀邦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胡耀邦不仅在具体工作上给予他指点和帮助,还经常提醒他要腾出主要精力来想大事、抓大事,不能每天忙于事务,一定要学会从事务堆中跳出来。在胡耀邦的指引下,胡启立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导干部。他不仅在工作中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还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胡启立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正国级领导人。这一任命,不仅是对他多年来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当时中央成立了一个“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胡启立担任组长。他深知这一职责的重大和光荣,也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积极推动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然而,人生总是充满了波折和变化。1989年,胡启立的工作发生了重大调整,仅继续担任中央委员一职。这一变化,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考验。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他坚信,只要心中有信仰、有目标、有追求,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和挑战。
直至1991年,中央委任胡启立为机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这一任命,不仅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发展的新的期待。他带领团队积极推动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和创新,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作出了新的贡献。随后,他的职业生涯进一步迈进,接任了电子工业部部长的职位,并在之后成为了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这一系列任命,展示了胡启立在国家工业发展与政协工作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持续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