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让侄孙武延秀迎娶突厥可汗女儿,可汗大怒说:“我想把女儿嫁给李氏,哪里要武氏的儿子呢!”武延秀遭退货,6年后才返回

文摘   2025-01-25 07:02   重庆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一场轰动朝野的“国际婚姻”闹剧正在上演。


武则天的侄孙、魏王武承嗣次子武延秀奉命前往突厥,迎娶默啜可汗之女为妃。


这场本应风光无限的联姻之旅却演变成了一场长达6年的“人质危机”。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外交灾难?


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




part01

联姻背后的政治算盘


要说这场联姻,那可真是一波三折。起初,是突厥可汗默啜主动向武则天示好,不仅请求做武则天的干儿子,还想把自家闺女嫁给武则天的儿子。这看似是一场皆大欢喜的政治联姻,实则暗藏玄机。


默啜的野心不小,他不仅要和亲,还狮子大开口地索要北方六州及单于都护府管辖之地,外加谷种、丝绸、铁器等物资。这哪是联姻啊,简直是狮子大张口!武则天自然不愿意答应。


可是,默啜这个“准女婿”可不是好惹的主。他威胁要杀死武周使者田归道,以兵锋相逼。武则天虽然恼怒,但“惧其兵势”,最终还是决定给突厥人送去丰厚的物品。


这一幕,简直就像是古代版的“霸道总裁爱上我”! 只这位“霸道总裁”不是别人,正是威风凛凛的突厥可汗。




part02

武则天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面对默啜的强硬态度,武则天可不是好欺负的主。她决定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默啜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显然是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武则天的儿子。当时武则天只有两个在世的儿子:李显和李旦。考虑到李显已有正妻韦氏,那么人选必然是李旦无疑。



但武则天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儿子娶个突厥公主? 于是,她动了个小心思。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武则天决定派出自己的侄孙、淮阳王武延秀前往突厥迎娶默啜之女。


这个决定一出,朝中大臣们都惊呆了。张柬之等人认为这简直是吃了大亏,直言“自古未有中国亲王娶夷狄女者”。但武则天显然已经下定决心,直接把张柬之贬为了合州刺史。




part03

一场荒诞的“退货”闹剧


就这样,武延秀带着大量金帛财物,在阎知微、杨齐庄等人的护送下,踏上了前往突厥的和亲之路。



两个月后,当武延秀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默啜所在的黑沙南庭时,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默啜一看,这哪是什么皇子啊,分明就是个“冒牌货”!顿时勃然大怒,直接把武延秀给扣下了。


默啜对阎知微等人说的那番话,简直就是古代版的“货不对板,概不退换”: “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此岂天子之子乎!我突厥世受李氏恩,闻李氏尽灭,唯两儿在,我今将兵辅立之。”

这下可好,武延秀不仅没娶到媳妇,反倒成了人质。默啜趁机发兵进犯河北,占领了定州、赵州。还发布文书,列出自己出兵河北的五条理由,其中一条就说:“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罔冒为昏,五也。”


这场闹剧,让武延秀在突厥足足被扣押了6年之久。直到703年,默啜见攻打武周没讨到便宜,才再次提出和亲的要求。这一次,他学聪明了,直接点名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太子李显的儿子。





part04

历史的启示


这场跨国婚姻闹剧,看似荒诞,实则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外交博弈。


  1. 政治联姻并非万能钥匙。 武则天试图用一场不对等的联姻来安抚突厥,最终却适得其反。这告诉我们,在国与国的交往中,诚信和实力才是立国之本。


  2. 文化差异不容忽视。 默啜对“天子之子”的执着,体现了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在政治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这提醒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要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传统。


  3. 外交策略需要灵活多变。 武则天从最初的强硬到后来的妥协,再到最后的巧妙周旋,展现了一个统治者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政治智慧。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武则天,面对默啜的强硬要求,你会如何应对


呦呦星
没有更好的样子,只有我想成为的样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