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成功的粉丝,千年后的粉丝们望尘莫及

文摘   2025-02-05 07:30   重庆  

在这个追星文化盛行的时代,我们经常能看到粉丝为了偶像做出各种疯狂举动。


但你可能想不到,早在唐朝,就已经有了“顶级追星族”的存在。

而且,这位粉丝的追星行为,不仅没有被嘲笑,反而被后人津津乐道,甚至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就是诗仙李白的铁杆粉丝——魏万。


魏万是谁?他为什么会成为李白最疯狂的粉丝?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看看古代“追星族”是如何霸气圈粉的!


魏万,原名魏颢 ,字巨然,号王屋山人。据史料记载,他是唐代著名诗人,曾隐居于王屋山。魏万对李白的痴迷程度,堪称古代版“狂热粉丝”。为了一睹偶像风采,他不惜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


这段“追星”之旅,堪称史诗级别 。


据可靠消息,魏万从汴州(今河南开封)出发,先到鲁南,再转战江浙,一路狂奔三千多里,来到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的深山古村。


功亏一篑,他还是没能见到心心念念的李白。


但魏万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继续追寻到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境内),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让我们来算一算,从开封到扬州,直线距离就有600多公里。


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条件,魏万这一路的艰辛可想而知。


要知道,那个年代可没有高铁飞机,甚至连像样的马车都很少见。


魏万这一路,很可能是靠着双脚,走了大半个中国!


这种执着和毅力,恐怕连现在的“脑残粉”们都要甘拜下风 。有网友调侃道:“现在的粉丝追个星最多熬个通宵抢个票,哪像魏万这样,直接用脚丈量祖国大地?这才是真正的'用生命在追星'啊!”


魏万的故事远不止于此。据一位唐代文学研究专家透露,魏万和李白的相遇,堪称是千年文坛的一段佳话。


当魏万终于见到李白时,两人竟一见如故 。


李白看到魏万的第一眼就说:“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你以后一定会成为天下闻名的大人物)。


而魏万则形容李白“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眼睛明亮有神,就像饿虎一样凶猛;有时束起衣带,风度翩翩,气质非凡。)


这段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李白的神采,也体现了魏万对李白的崇拜之情。从此,两人成为了莫逆之交。李白甚至将自己所有的诗文都交给了魏万,让他编纂成集。


这种信任,恐怕是现代明星和粉丝之间难以想象的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某位当红歌手把自己所有的歌曲demo都交给一个粉丝去整理发行,会是什么情况?恐怕第二天就会上热搜,被骂“不专业”了吧?



魏万也没有辜负李白的信任。他后来编纂了《李翰林集》,虽然遗憾的是这部作品并没有流传下来,但他为保存李白的作品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李白对魏万的欣赏和友谊,在他的诗作中也有充分体现。


在送别魏万回王屋山时,李白特地写了一首长达120句、600字的长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这首诗不仅是李白存世诗作中第二长的一首,也是他写的最长的一首送别诗。


诗中有“东浮汴河水,访我三千里”的句子,生动描绘了魏万不辞辛劳,千里寻访的场景。这不仅体现了李白对魏万的欣赏,也印证了魏万确实为了见李白而走了很远的路。



魏万对李白的崇拜,不仅体现在行动上,更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


魏万仅存的一首诗,就是写给李白的《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虽然这首诗在艺术成就上可能无法与李白的诗作相提并论,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足以让人感受到魏万对李白的崇敬和友爱。


那么,魏万这种“疯狂追星”的行为,对他自己又有什么影响呢?


据史料记载,魏万后来考取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


虽然他在官场上的成就可能不及李白的文学成就那么辉煌,但能够通过科举入仕,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就了。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魏万的文学素养很可能在与李白的交往中得到了极大提升。



这不禁让人想到现在的“饭圈文化” 。


有些粉丝为了追星,学习偶像的专业技能,最后反而在这个领域有了不错的发展。


比如有人因为喜欢某位歌手而学习声乐,最后成为了专业歌手;有人因为追某位演员而学习表演,最后也走上了演艺道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魏万可以说是这种“以追星促进自我提升”现象的鼻祖了。


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待魏万的行为。


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像魏万那样千里寻访偶像。


而且,过度的追星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我们应该理智追星,既不要blindly worship,也不要completely ignore。


那么,古代的“追星”和现代的“追星”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魏万的行为会被后人称颂,而现在的一些追星行为却常常被人诟病呢?


也许,答案就在于追星的目的和方式。


魏万追随李白,是为了学习他的诗才和人格魅力,而不是单纯地崇拜他的外表或名气。


他们之间形成的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偶像与粉丝的关系。


这种追星方式,无疑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那么,现代的粉丝们是否也能从魏万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我们是否也能在追星的过程中,学习偶像的才华和品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追捧上?这个问题,也许值得每一个“追星族”深思。


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前,我想说的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追星都不应该成为人生的全部。


我们应该像魏万一样,在追随偶像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而优秀的人。


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才是对偶像最好的致敬,不是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待古代的“追星”现象?你认为现代粉丝应该如何理智追星?

呦呦星
没有更好的样子,只有我想成为的样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