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长征:中拉经贸合作的多维拓展与“全球南方”发展

学术   2024-10-19 17:09   河北  

点击上方可订阅关注我们哦!

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号你别错过

欢迎关注“道中华”




戴长征:中拉经贸合作的多维拓展与“全球南方”发展

作者:戴长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惠园特聘教授

来源:人民论坛


核心提示:近年来,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相互促进、双边关系与整体关系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中拉之间的经贸合作促进了双方经济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中国和拉美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都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如何选择和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问题,也都需要直面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赤字等挑战。中国和拉美国家利用双方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携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积极合作引领“全球南方”发展。

【摘要】近年来,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经贸关系与政治关系相互促进、双边关系与整体关系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中拉之间的经贸合作促进了双方经济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中国和拉美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都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如何选择和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问题,也都需要直面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赤字等挑战。中国和拉美国家利用双方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携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积极合作引领“全球南方”发展。

【关键词】中拉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全球治理 全球南方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从2000年至2022年,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5倍,中国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该地区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在中拉贸易关系中,中国始终注重双方的互利共赢,不片面追求贸易顺差,而是坚持要使这种贸易关系惠及双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拉美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既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也为拉丁美洲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伴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中国同拉丁美洲的政治关系也在迅速升温,中拉关系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典范。中拉之间的经贸合作推动了政治关系的发展,而政治互信又成为双方发展和巩固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中国同拉美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共同追求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拉关系发展

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拉美地区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中国同拉美地区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展开了多项合作,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拉关系的发展,并且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2017年5月,拉美地区被正式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同年11月,巴拿马与中国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从而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从2017年至2023年,中国同拉美国家围绕“一带一路”展开了诸多合作。在该地区的26个同中国建交国家当中,已经有22个国家同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双边贸易额超过了4800亿美元,并且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和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中国同拉美国家围绕着“一带一路”展开的合作切实提高了双方人民的福祉,也体现出双方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

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一项多边经贸合作倡议,而且是一幅推动全球治理转型升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同为发展中国家,都肩负着发展本国民族经济、提高国民生活水准的历史使命,也都在当代世界上面临着逆全球化思潮与全球治理赤字等挑战。拉美国家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些问题,如经济发展迟缓、贫富差距巨大、产业转型升级困难、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等,都同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紧密相关。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在治理进程中被边缘化,难以有效发出自身的声音。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全球治理中充分维护自身利益,进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截至2023年底,已经有22个拉美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和框架协议,涵盖了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卫生等诸多领域。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拉美地区承建了一系列项目,如巴拿马的阿玛多尔会展中心、秘鲁的钱凯港、阿根廷的基赛水电站和阿劳科风电场等,对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双方不仅不存在历史纠葛和根本的利益冲突,而且还拥有共同的政治诉求、相似的发展任务和具有较强互补性的经贸关系,中国关于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也得到了拉美国家的积极响应。当前,中国已经同巴西、秘鲁、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厄瓜多尔、智利等多个拉美国家建立起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巴西、智利、秘鲁、乌拉圭等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同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签署了自贸协定。除此之外,中国还同智利和阿根廷签署了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同多个拉美国家签署了产能与投资合作协议,厄瓜多尔、巴西、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则加入了中国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同拉美国家展开合作,平等对待拉美国家,注重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团结,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这一切推动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同拉美国家之间的合作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中拉携手应对全球治理赤字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同样面临着全球治理赤字问题,需要在全球治理中维护自身正当利益。所谓治理赤字,就是指在面对对全人类构成威胁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时,缺乏权威而有效的全球治理活动。导致当前全球治理赤字问题凸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国际关系领域存在着较明显的“集体行动的困境”,往往倾向于在全球治理领域推卸责任而不是承担责任。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受到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等因素影响,片面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之上,在全球治理中规避自身本应承担的责任,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打压。

全球治理赤字背后所掩藏的实质则是国家之间缺乏相互信任与相互尊重,国际社会中积累的信任存量或可以提供的信任供给不能满足全球治理对于信任的需求。导致信任赤字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国家不能以平等的姿态来看待其他国家,更不能以平等的姿态来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国家仍然秉持冷战思维。近年来,一些西方大国不断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作为假想敌,将地缘博弈与竞争作为主要对外战略,将国家间关系理解为一种零和博弈。除此之外,西方国家内部(如美国和欧洲之间)的矛盾也在凸显,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领域存在分歧。这些都导致各国围绕全球治理而展开合作的难度加大,各类对全人类构成挑战的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应对。

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以“一带一路”为依托,不断深化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推动了全球治理赤字的解决。自“一带一路”在拉美落地以来,中拉围绕着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成为推动拉美国家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的测算,中国经济增长每增长1%,就可以带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0.5%。近年来,中拉双方的整体合作在不断深化,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形式在不断丰富,双方关系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首先,中拉之间的高层互动频繁。2015年,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双方的整体合作由愿景转变为现实。2019年4月,来自25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近百名代表出席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等方式,同十多个拉美国家领导人就团结抗疫、开展务实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等议题交换意见并形成了诸多共识。新冠疫情结束后,巴西、阿根廷、智利、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等国家的领导人纷纷访华,积极参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其次,中拉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维护自身合理利益,反对外部势力对其内部事务的干涉。中国将拉美国家看作是平等的合作伙伴。最后,中拉之间的整体合作初具规模。早在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提出了中拉合作的“1+3+6”新框架。其中,“1”是指《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3”是指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三大引擎,而“6”则是指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六大重点合作领域。又是在同一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联合声明》通过,双方宣布建立“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等陆续举办,通过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圣地亚哥宣言》《中国与拉共体成员国优先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19-2021)》《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宣言》《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与此同时,在中拉论坛的框架下,中拉农业论坛、中拉青年政治家论坛、中拉企业家高峰会、中拉科技创新论坛、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中拉地方政府合作论坛等一系列论坛先后召开。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关系已经进入双边合作与整体合作并行阶段,为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面对全球治理赤字问题,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通过双边合作与整体合作的方式携手应对挑战,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利益。拉美国家支持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同中国在网络空间治理、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和非法武器交易、推进裁军、防止大规模武器扩散等领域展开对话和合作。在气候治理领域,双方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根据各自实际能力来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文件。中拉双方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的议程设置,就确定议程优先选项和增强集体谈判能力等展开对话。特别是在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双方举行了“中拉减贫与发展论坛”,就“城乡融合发展与减贫”“数字技术与减贫”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表示双方将在国际层面上促进公平分配,创造更加平等的发展融资条件。中国也将继续实施对拉美国家的一揽子融资举措,帮助拉共体成员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拉合作引领“全球南方”发展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同属发展中世界,同呼吸共命运,双方休戚与共、携手奋进的合作历史也是当代世界南南合作的精彩缩影。同为南方国家,中国深刻理解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追逐现代化道路上的坎坷经历,积极分享源自自身发展经验的价值理念,以中拉务实合作促进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进而为“全球南方”在21世纪的发展繁荣提供新的方向。

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一道,弘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依靠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新创造发展壮大自己,通过激发内生动力与和平利用外部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国家发展。历史上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长期被西方殖民者剥削和压迫,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后又一直被美国视为自家“后院”,难以在美国“门罗主义”的“大棒”之下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政策。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奉行互利共赢,以中国新发展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提供新机遇。截至2023年9月,中国已在拉美地区累计实施200余个基建项目,承建了几千公里道路、铁路、轻轨,100多所学校、医院、体育场馆,近百座桥梁、隧道,数十个机场、港口,为当地提供近百万个就业岗位。安提瓜和巴布达的圣约翰深水港码头改扩建后重新启用,被当地媒体评价为“一个带来新机遇的利民工程”;牙买加南北高速被称为“通向发展富强的未来之路”;智利5号公路塔奇段被誉为中国朋友修建的“致富路”。在坚实的经济合作基础上,中拉双方更是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战略伙伴,支持拉美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伴随着中拉论坛成立满十年,金砖国家“朋友圈”在拉美地区扩员,以及“77国集团和中国”框架下日益积极的共同发声,中拉联合自强又掀开新的篇章,为全球南方发展提供了新范本,注入了新活力。

中国积极向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分享对于现代化道路和模式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对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垄断,能够为拉美地区各国摆脱贫困落后面貌或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部分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相当长时期内遵循西方现代化的道路,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导致贫富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阶层流动固化,个别国家甚至在接近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后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倒退。中国在2015年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并于2022年将其升级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以人道主义援助、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卫生健康、扶贫减贫、教育培训、可持续工业发展、生态环保、贸易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为优先领域,以实施小微型民生项目为主,帮助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更好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拉美各国社会实现公平、均衡、可持续的发展。中拉双方也推进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目前拉美地区已有47所孔子学院和6所孔子课堂,“中拉文化交流年”“中拉文明对话论坛”“拉美文化节”“拉美电影展”等品牌活动异彩纷呈,双方影视、美食、音乐、舞蹈等文化内容日益走近对方民众,越来越多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在中拉社会层面搭建。

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直面“全球南方”在发展道路上的现实困难和潜在挑战,共同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发声,为贯彻落实全球发展倡议而努力。针对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话语弱势和舆论被动局面,中拉双方在“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上通过《哈瓦那宣言》,呼吁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决策机构中的代表性。鉴于全球多边开发机构对拉美地区贷款的下降趋势,中国加大对拉美地区金融类公共产品的供给,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向存在国际收支逆差的拉美国家提供流动性支付工具以解决其金融脆弱性问题,同时中国也通过人民币计价机制保证中国原材料的供给安全。基于拉美多国面临能源低碳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压力,中拉双方将清洁能源领域的高度互补性优势打造为能源与产业合作的新亮点,中国企业对拉美各国绿色合作项目的投资水平与参与度显著提升,光伏和风力发电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服务、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培训、地球资源遥感卫星研制等成为一张张中拉合作的亮丽名片。面对数字时代日新月异变化给国家治理能力及参与国际竞争带来的挑战,中拉双方在中拉论坛框架下建立了政府间科技对话合作机制,实施“中拉科技伙伴计划”和“中拉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建立“拉共体—中国—粮农组织数字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心”,为新问题的数字解决方案提供技术和知识支撑。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惠园特聘教授)

【注:本文系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中国之治’及其国际传播研究”和中宣部“四个一批”暨文化名家人才资助项目“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若干重大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龚云、贺钦:《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拉美的实践与拓展》,《拉丁美洲研究》,2022年第6期。

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23年。

③庞中英:《全球治理赤字及其解决——中国在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中的作用》,《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

④吴志成、李佳轩:《全球信任赤字治理的中国视角》,《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6期。

⑤王飞:《区域性公共产品与中拉“一带一路”金融合作》,《区域与全球发展》,2020年第2期。

⑥范和生、陶德强:《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国际观察》,2020年第2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精彩书摘、文摘,好书推荐,心得分享。用指间的碎片时间,品读政治学、国际关系,中国最大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社区,与您一同进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