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声枪响,掀起汽车芯片新风暴

其他   2024-08-26 18:01   广东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7月13日,8发5.56mm子弹射来,特朗普面带鲜血,高举右拳:“fight!fight!fight!”。


5天后,中国市场传出小道消息,车企被要求排查芯片自主化率,以应对可能到来的极限施压。


这并非空穴来风,大洋彼岸的8声枪响,掀起中国汽车芯片的风暴。



行业震动


2024年7月,全球芯片行业巨变的一个月。


曾经,在美国不断扩大的制裁范围下,美国芯片巨头们趁机汲取不少利益,在股市上一路狂奔,远超大盘。


2024年1月至7月期间,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约30%,而标准普尔500指数才上涨17%。


但就在7月17日,美国芯片巨头们的资本游戏突然就“玩不动”了。


没有人知道华尔街的资本家们是否同时收到某种消息,但结果大家全都看到了,美国芯片巨头们如同商量好一般,纷纷暴跌。


即将成为全球第一市值的英伟达瞬间暴跌7%,市值蒸发超2000亿美元,AMD暴跌8%,高通、镁光、博通、Arm均跌超7%,就连美国三大芯片设备制造商也惨遭牵连而大幅下跌。


转天,《路透社》哀嚎道“华尔街街半导体指数市值蒸发超5000亿美元,创下2020年以来最糟糕的一个交易日。”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美国芯片行业的异变瞬间扩散至全球。


日本最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东京电子同天下跌8.3%,创下三个月来最大跌幅;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在第二季度收益超出预期的情况下,股价仍暴跌11%;台积电在美股暴跌超8%;韩国SK海力士下跌5.36%……


全球芯片行业跌跌不休,市场恐慌。


转天,中国汽车行业却不知从哪冒出这样一条传言:


“自主品牌别打价格战了……最近大家陆续会接到通知,要求排查芯片自主化率的情况。整个行业需要做被极限施压的准备……”


真假难辨,但纵观行业,传言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中国汽车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已经是毫无争议的结论,但在行业看来,汽车电动化只是上半场,智能化才是未来的终极目标。


而要想实现智能化,汽车和手机一样都绕不开芯片这一关键话题。


业内普遍认可的一个观点显示:曾经一辆传统燃油车大概仅需搭载500-600颗芯片,随着汽车不断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演进,如今平均每辆汽车搭载的芯片数量已经升至1000颗,新能源汽车更是已经超过2000颗,未来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必将超过3000颗,甚至超过5000颗。


相比之下,一部智能手机仅仅需要100多颗芯片而已。


然而,只要涉及到芯片行业,似乎无法避开一个尴尬局面。


2022年,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就曾在全国两会上重点提及:中国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10%,国产化率仅为5%,供应高度依赖国外。



可以预见,要想彻底拿下汽车行业的胜利,就必须拿下汽车芯片的胜利!



新的战斗


全球芯片行业在一天之内巨变,个中缘由众说纷纭,但有一件事始终无法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7月13日,8发5.56mm子弹射来,特朗普面带鲜血,高举右拳:“fight!fight!fight!”,此后自封“天选之人”,一呼百应,特朗普似乎真的要回来了。


那一刻,似乎很多人都想到5年前特朗普发起的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9年,美国突然对华为发起制裁,几乎切断了华为所有获取各类美国相关技术的渠道。随后,几乎所有中国有优势的企业,亦或是芯片相关的企业都或多或少遭受不同程度的制裁。


幸而,美国想象不到,仅4年时间,华为就带着自研芯片回归。


但美国似乎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在2024这个美国大选年,特朗普在竞选之时不断提及要加大对中国相关芯片产业的制裁力度,同时还对中国崛起的新能源汽车虎视眈眈。


如今,特朗普突然就成为了“天选之人”,后续的走向也就不难猜到了。


《路透社》就此直言:近年来,美国政府对美国半导体制造业采取了更具保护性的立场,认为该行业对于与中国竞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国正在考虑加强对中国先进半导体技术的出口限制,这让芯片投资者产生了最新的担忧。


没人敢说中国汽车芯片行业一旦被美国纳入制裁名单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2021年8月,一家位居马来西亚的芯片供应商因疫情影响无奈停产,导致知名汽车供应商博世的多款汽车芯片惨受波及,随后更是引发了中国汽车企业的大规模缺芯潮。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社交平台上诉苦:“抽芯断供供更苦,举杯销愁愁更愁。”


最终,小鹏汽车被逼到交付缺少芯片的“半成品”汽车,等到后续拿到芯片再为车主们补装。



同为新势力的蔚来也不乐观,在2021年四季度会议上,创始人李斌直言:“其中10%存在供应紧张问题”,“缺芯问题已经影响到了蔚来的毛利”。


新势力不行,传统车企照样不行。


2021年,长城汽车的畅销车型坦克300就因为缺芯问题,无法及时交付。


等到2022年的两会上,长城汽车痛定思痛,时任总裁王凤英提出《关于推动中国车规级芯片产业快速发展的建议》,直言:“2021年的芯片荒,暴露了车规级芯片产业未实现自主可控的问题。”


而在那份《建议》中,一句话刺痛了所有人:车规级芯片研发周期长、门槛高、利润低,中国芯片企业造车规级芯片的意愿低。


说来说去,一句话总结,中国汽车芯片难!


见惯了车企们缺芯的惨痛,听够了两会上车企代表的哀嚎,终于还是有人听不下去了。


2022年3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工信部部长苗圩站了出来,提出“下半场决定胜负”,并痛批国内车企:


“芯片和操作系统都是我们的短板弱项,‘缺芯少魂’,车规级的更是如此。过去汽车厂基本不管这些事,都交给一级配套商来干这个事。国外已经开始有汽车厂向台积电投资要产能,我们的汽车厂只会在那儿光叫唤!”



不论新的战斗是否会到来,“排查芯片自主化率”是否为真,目前已经可以确定,中国甚至是全球相关行业,都在以某些原因为前提而产生变化。



砥砺前行


“得车‘芯’者得天下。”


各大企业也不是不懂这个道理,尤其是在见识到诸多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以及亲身经历过2021年的断供潮后,中国车企纷纷布局,即是自救也是救人。


自研的自研,投资的投资,整个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轰轰烈烈,随便挑出一个,就是千亿的投入。


单单说彼时还没造出汽车的小米,就已经在半导体领域疯狂“撒钱”了。到如今,Micro-LED技术开发的思坦科技、拥有MEMS核心芯片技术的华景传感、从事芯片设计和制造的纵慧芯光半导体等超过100家半导体企业背后都有小米的身影。


另一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马当先的比亚迪,早年间埋下的种子也开始发芽,成为了2022年国内首个在创业板成功过会的半导体企业。


根据Omdia统计,以2019年IGBT模块销售额计算,比亚迪半导体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驱动控制器用IGBT模块全球厂商中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达19%。


比亚迪相当自豪:“我们在2021年的销量,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没有被缺芯影响,某些芯片实现了自给自足。”


不过还仅仅是一个“嫩芽”,比亚迪半导体的IGBT模块一方面与英飞凌市占率差距较大,另一方面该业务仅仅是汽车芯片中很小的一部分领域而已。


根据比亚迪半导体官方信息显示,比亚迪半导体2020年该业务营收仅有4.61亿元,占到比亚迪半导体总营收的32.41%。而英飞凌2020年销售额就已达到47.09亿美元,规模将近比亚迪半导体的60倍。


但也就在这两三年间,市场飞速变化。


一方面,华为拿出mate 60,中国终于实现了先进制程芯片制造的突破。


另一方面,各家企业的成果开始显露,上下游纷纷支持,甚至“强行”支持。


比如芯片制造巨头中芯国际,就有员工曾在采访中透露:如今的市场其实已经相对饱和,但我们仍然在扩建生产线,一部分原因就是想支援那些有所突破的国产供应商,尽量采购那些供应商的配件,配件买来那就只好扩建生产线了。


等到2024年年初,眼见市场已经有些眉目,工信部出手!


“汽车芯片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角力点”


1月8日,工信部引发《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年将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


紧接着,便是捕风捉影般的传闻。


《彭博社》甚至报道称:有相关人员透露,中国工信部要求比亚迪、吉利等电动汽车企业扩大采购本土电子零部件,并加速采用国产半导体芯片。据悉,原本有一个非正式目标,要求车企在2025年之前将采购的本土芯片扩大到五分之一,但现在本土芯片占比推进速度十分不理想。


《环球时报》则给出了一个预测,2024年,中国芯片自给率可能会提高到30%-35%。要知道,在2018年,这一数字仅仅是5%。


这是一场新的战争,中国要想实现产业升级,要想真正赢得汽车市场,就必须拿下汽车芯片!


幸而,如今已经不是2019年,曾经趁机汲取利益的国际企业们现在也开始艰难度日。


2024年7月23日,荷兰芯片制造商恩智浦半导体公司发布了他们最新的财报。没人能想到,一份财报竟然给整个行业带来恐慌。


根据恩智浦半导体公司财报显示,其第二季度营收暴跌,成为近4年的最大跌幅,而其汽车芯片,销量则出现近3年的最大降幅。


这可是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不断大幅增长下的财报。



紧接着,ST和瑞萨两家芯片巨头发布的财报,再次给了市场暴击。


占据ST半壁江山的汽车芯片业务,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8%;瑞萨第二季度营收则同比下降14.3%。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瑞萨CEO也不得不“咬紧牙关进行投资,我们将重回正轨”。


等到8月份,一众国际芯片巨头们,已经开始把裁员当作常态。


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英飞凌,全球裁员1400人,其CEO悲观表示“目前还看不到全面复苏的迹象”;安森美自称“主动瘦身”,宣布裁剪1000个工作岗位;博世甚至开始对总部下手,计划2026年前裁员1200人,其中950人都在德国总部。


眼见已经逐渐无法从制裁中汲取利益,美国芯片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团和科磊公司纷纷走进白宫,不断强调:当前的贸易政策适得其反,损害了美国半导体公司的利益,却未能像美国政府希望的那样阻止中国的发展。


美国大选还未分出个结果,但似乎,特朗普一直期待的“大战”快要结束了。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注花朵财经观察
了解更多财经热点



更多往期回顾





       
“在看”在这里了啦

花朵财经观察
致力于用崭新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优质的财经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