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超百亿!拼多多的“真面目”,这次终于被揭开了!

其他   2024-08-29 22:10   广东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编辑丨铎子



从摇篮到“坟墓”,一般而言,企业都会经历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经过成长期后,随着企业销售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下滑,企业就会进入成熟期、衰退期,这是众多企业难以避开的结局。


拼多多能够幸免吗?



从拼多多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它的发展便与“高成长”绑定在了一起。因此,投资者对拼多多始终抱着巨大的投资热情,拼多多的股价与市值一路飙升。


但如今拼多多的成长,似乎“慢”了下来。


今年一季度,拼多多营收增长130.66%,二季度营收增长降至85.65%;同期,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245.61%,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降至144.20%。


二季度财报数据公布后,短短三个交易日内,拼多多股价跌幅已经超过35%,市值蒸发超百亿美元,自2018年上市以来实属“罕见”。


增速“慢”了,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是否意味着拼多多将逐渐驶出高成长生命周期,逐步向成熟期靠拢,拼多多还存在投资价值吗?



增长放缓


“管理层已达成一致共识,做好了牺牲短期利润,长期投入的准备。未来几个季度拼多多的营收、净利润增幅降低,将成为趋势。


拼多多集团董事长陈磊提醒,“当前公司的业务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一些外部的环境因素影响,这些将必然给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波动,收入的增长也会放缓。”


他强调,“过去几个季度的利润增长是短期投入周期和财报周期不同步的结果,不能够作为长期指引。”


8月26日,拼多多发布二季度业绩公告。第二季度,实现营收970.6亿元,同比增长86%;归母净利润320.1亿元,同比增长144%。


具体到各项业务来看,今年二季度,拼多多在线营销服务和其他服务(广告)营收为491.2亿元,同比增长29%;交易服务收入(佣金)为479.4亿元,同比增长234%。


这与此前的增速相比,出现了“拐头向下”。



从小到大,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企业生命周期就会从成长期逐渐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业绩增长随之迎来拐点,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大企业。


阿里、京东便是活脱脱的例子。


早期的阿里、京东“电商双雄”,曾与拼多多类似,一次又一次交出了亮眼的财报,业绩常年保持着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高速增长。


但现如今,随着阿里与京东从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其业绩增速已降至个位数。



业绩增速下滑,阿里、京东股价反应激烈。


阿里股价从2020年最高的319.32美元/股,跌至79.62美元/股;京东股价从2021年最高的108.29美元/股,跌至25.94美元/股。


如果拼多多后续将走阿里与京东的老路,业绩增速逐渐变得越来越慢,对拼多多股价而言,或许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论业绩增长,目前拼多多的业绩增速仍远高于阿里、京东,但拼多多的市值,已经超越了京东,仅次于阿里。


截止8月29日,拼多多、阿里、京东在美上市总市值分别为1238亿美元、1865亿美元、379.8亿美元。


论用户规模,早在2020年,拼多多也已经以7.88亿活跃买家数量超越了阿里(7.79亿)、京东(4.72亿),实现了服务中国广大用户的目标。


从此来看,拼多多还能有多少用户增长空间?


当企业产品或服务达到一定程度的市场渗透率后,往往容易触及成长天花板,这是很多企业的“通病”,拼多多或许也不会例外。



“低价优势”正被“动摇”


于拼多多而言,目前所面临的“压力”还有直播电商等新电商模式的快速崛起,以及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玩家开始加入百亿补贴战役的“挑战”。


众所周知,拼多多围绕“低价策略”,通过“拼单团购、百亿补贴”等营销方式,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吸引消费者,快速实现了后来者居上。


但如今拼多多的“低价优势”,似乎正在被动摇。


只要有流量,给出一个超低的价格,通过“一二三上链接”的直播叫卖,无限放大流量的作用,如今就能轻松分上一杯电商的羹。


3元三包维达纸巾、6.99元一件T恤、9.9元一条裤子等。这些物美价廉的产品充斥着抖音等直播平台,价格实惠力度并不亚于拼多多。



与传统电商相比,直播使主播和观众之间能够进行实时互动,还极大地提升了信任感,这对传统电商平台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据网经社数据,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15.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92万亿元,同比增长40.48%,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水平。


此外,直播电商在不断“蚕食”电商行业的市场份额。据网经社数据,直播电商渗透率从2018年的1.6%增长至2023年的31.9%,已成为重要的新兴购物方式。


随着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传统电商玩家们开始加入到百亿补贴战役中,将价格打了下来,拼多多还在面临越来越多的“超低价”挑战。


阿里、京东均已上线百亿补贴频道。12.8元一条知名品牌的裤子、10.9元8罐冰红茶,以及已补贴350元的耐克鞋、已补贴1561元的华为手机等,纷纷出现在淘宝与京东平台。



于消费者而言,“超低价”的电商平台,显然不限于拼多多,消费者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果说拼多多的优势是“低价”,那么现在这个优势还有多大?


随着曾经支撑拼多多高速发展的“低价”等优势,被越来越多的玩家们模仿,甚至“超越”。消费者的选择多了,拼多多想要保持以往的领先,或许难度不小。


拼多多集团董事长陈磊坦言,“公司业务在多线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外部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未来的12个月之内,公司会加大力度投入、扶持优质商家。”


拼多多宣布投入百亿资源扶持优质商家,并推出交易手续费减免计划,未来一年,预计减免优质商家100亿元交易手续费。


欲要穿越周期,必然需要找到新的增长引擎,打开第二增长曲线,如今当国内竞争环境不断加剧时,出海成为了承载拼多多未来增长的希望。



“步步惊心”的海外狂飙


2022年9月1日,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在海外上线,正式撬开了北美市场的大门。


相对国内的拼多多版本,在Temu进击海外市场的过程中,Temu的核心定位依旧是提供“极致性价比”的商品。


Temu也成为了“流量中心”。自2022年9月在美国上线后,Temu风生水起,在美国只用两个月就迅速登顶下载榜第一,而且将版图迅猛扩张到了欧澳日韩等国。


目前,拼多多的全球化业务已经进入了70多个市场。相较于国内的电商市场而言,进军海外市场无疑有助于拼多多打开新的市场蓝海。


据36氪报道,Temu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达到200亿美元左右,其中第二季度GMV约120亿美元,美国市场占比近45%。


汇丰调查报告估算,2023年,Temu贡献了拼多多集团总收入的23%,这一数字在2024年有望升至43%,在2025年超过50%。


一切看似都在向好发展,但Temu海外狂飙,却是“步步惊心”。


在美国政界,呼吁对Temu进行管辖制裁的声音不断。


据凤凰卫视报道,4月初,就有美国参议员呼吁,要求封禁拼多多海外版Temu。他们一致认为,Temu非常危险,对美国公民隐私构成强烈威胁,不应在美国有立足之地。


8月15日,美国21个州的总检察长又一同致信,要求Temu必须在30天内回答是否收集了美国消费者的数据,收集了哪些数据,并要求Temu阐明它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拼多多的海外版Temu,似乎正在走上TikTok的老路。


地缘政治风险外,拼多多在海外市场还依然难摆脱国内传统电商平台与直播电商平台等竞争对手的强大“竞争压力”。


希音、阿里速卖通、TikTok Shop、与Temu并称为中国出海“四小龙”。这些出海巨头在全世界“卷低价”“卷补贴”,各方势力都不愿错过海外市场这块大蛋糕。


现在迅猛发展的Temu,能不能一直扶摇直上,尚未可知。


值得一提的是,Temu的“低价策略”虽然帮助其快速占领了市场,但“过低的价格”可能对商品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复购率。


有媒体报道指出,不少消费者对Temu商品的包裹质量不满,并表示再也不会使用。


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Temu在美国消费者中的上升势头正在放缓,在Temu购物的家庭数量持续下降,相较于2023年9月减少约20%,未来购物意愿也低于调查中的大多数折扣店或电子零售商。


在供应商方面,Temu也“备受争议”。


7月30日,“拼多多旗下平台Temu惹怒卖家”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数百名Temu商家前往Temu广州总部维权的相关视频,快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多名商家透露,从今年3月开始,Temu就放出了大量罚款名单,原因主要是“售后问题”,但不予解释每单触犯的具体问题。最低惩罚是不结算货款,最高惩罚是在不结算货款的基础上处以5倍商品申报价格的赔付金。


此次参与维权的商家大多采用的是“全托管”模式,商家只需供货,由平台负责营销、物流、售后等诸多环节。但一旦商家备货过多,库存等仍需自己想办法消化,且出现货物质量问题或售后问题后,Temu直接惩罚商家,而非按直营电商自行赔付。


一般而言,“网红”往往红的快,但凉的也很快。抓住一时的流量红利或许可以做大,但最后往往是只有能跨过一波又一波的红利周期,沉淀下来用户复购,才能持续做大做强。


如若不然,人们总习惯留下一句:“一地鸡毛”。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注花朵财经观察
了解更多财经热点



更多往期回顾





       
“在看”在这里了啦

花朵财经观察
致力于用崭新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优质的财经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