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回顾③丨任珏:后GPT时代的当下生活

乐活   2023-06-25 16:59   广东  
前两期的内容里,我们已经看到了两位主讲嘉宾的精彩分享。他们从创作的领域,深入浅出的分析了AI浪潮的机遇与挑战。
那么这一篇,我们关注于人本身,来听一听数字人类专家任珏对AI所引发的关乎人类命运的思考。

谢谢大家,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给大家来讨论后GPT时代的当下生活,刚才前面两位嘉宾讲的都是生活如何被技术来推进,或者来改变。现在大家都在讨论GPT出现之后未来的世界到底会不会被人工智能给打败或者取代,大家有很多的焦虑和疑虑,我们在3月份的时候做过一个活动,很多的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朋友非常焦虑,未来他们的工作如果被取代了,他们该去哪里。其实人的发展是和工具共同成长的,我们现在来看ChatGPT是一个工具,整体上来讲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工具在谁的手上,为谁所拥有。

刚才也有老师讲到昨天苹果新的技术呈现,从2005年到2013年,这是美国大选的选举现场,2005年没有白色的屏幕光线,2013年屏幕是布满会场,2016年VR已经出现,当时也在说VR是跨时代的产物,包括去年的元宇宙爆火,也是和AI线上线下的融合。我们的社会已经被互联网所取代,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社会,我们天天用手机和微信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看到的东西是不是真正需要的,这就是我们讲的信息茧房。同时,GPT大家都在讨论一个点就是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都能用GPT写高考作文,那我们还需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体制么?前两年的时候有的学校有推行智慧教育,通过测孩子们的脑电波看他们上课的时候专心与否,也是作为学校教育、学校管理的一种方式。

我们现在也生存在系统中,比如最近看到有很多外卖小哥因为时间的紧迫性整个人会崩掉,今天刚刚得到的消息是高考作文,如果技术越来越推动我们的生活,时间就会被线上的技术拉扯掉,那么我们的时间怎么办,这也是给到了很多思考。刚才也在说艺术可以通过算法去生成,可以跟很多的艺术家用多少年的手绘或者匠人精神去创作,现在用其他的AI工具30s就能创4个或者更多的作品,这种状态企事业会受到很多的影响,整体上来讲我们的世界已经被技术改变了,而这些技术的改变更多的带来是我们和机器的关系,我们和新技术之间的关系,包括网络中的信息,刚才讲的信息茧房,我们是通过信息和内容去跟别人互动的,去生活也好,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好。

刚才也在说用户也好,设计也好,是要让大家觉得有更好体验的项目,通过理解谷歌做的这个研究的思路,我们能够知道AIGC是怎么影响我们的,或者说在AIGC时代需要掌握哪些新技能。数据决定了生活,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就是被各种个样的数据所决定了的,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到底是哪些人创造了哪些数据影响了我们。

这是一个今年微软刚刚出的研究,就是在讲他们的技术是怎么样通过数据形成算法,然后进行人工智能的操作,这是非常明确的算法生成的流程。以往的操作是机器和数据之间的交互,用户在网上创造数据,然后机器扒回来再根据算法跑这个数据。但是chatgpt纳入了用户的缓解,不再是绝对的机器与数据之间的直接交互,而是嵌入了用户--人的操作,或者说创作。数据是由屏幕后面的人提供的不同数据,然后这些的数据来产生前端的内容。包括这里面有一个应用场景。用ChatGPT写一个服务机器人、家政机器人,为老人制作蛋卷,甚至用ChatGPT去控制大疆的小型无人机,去拿取物品,它已经可以做到用一段代码去做人类类似的行为,隔空操作的的只是一个后端程序员,而前端的服务者是一个机器人甚至无人机,所以我们的生活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个老人院里全是各种无人机在提供服务。

这是前几年日本的照顾机器人,这是中国国内的照顾机器人,两个的不同是在于做了拟人化的设计,让人的感受在机器人的服务中更显得像一个人,更有人情味。这是德国的机器人,左边的肌肉更僵硬,右边的就显得皮肤肌肉更松驰更自然,我们在对待机器人给我们服务的时候,哪种机器人让我们觉得更像是被真人对待,更加的亲切,更加的被尊重呢?当然是更像人的那种机器人。

无人驾驶也是现在非常重要的方向,当你研究无人驾驶的时候,研究的是人在空间当中和周边人的交互。这部分是讲我们的生活是怎么被数据和生活决定。包括人的交互,人的反馈到云端的数据是贡献一个算法,这个算法是为谁服务。

我们未来的生活中,医疗也可能被人工智能服务所取代,这是吴恩达投资的一个用来治疗抑郁症的聊天机器人,2017年用了70个样本,这70个样本决定最少的demo怎么去跑,怎么回应一个有抑郁症的患者去聊天,是需要寻找帮助,然后给出答案。到了2021年的时候样本变到了3万多,我们从这一系列的研究可以看出,我们现在觉得很神奇的LLM大数据模型怎么来的,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靠N多数据堆在一起变成了大模型,是靠小数据建构结构化的认知而来。我们刚才也在讨论未来AI是否具有人类的智慧或者人类的意识。其实还是要从小数据的样本去决定人工智能未来是否具有人类的意识,如果小样本复制了一个人的所有行为模式、行为数据,更像一个人,最后它能反映出来的所有逻辑会自己跑通。也就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路径已经被技术所改变,而这个技术是从小样本到大样本,是从人类行为的学习迁移到云端的计算器,迁移到大模型。

也就是说,互联网本身是一个身体的互联网,是我们的身体互动,我们的日常生活决定了网上如何呈现,而网上呈现之后通过算法又嵌到线下的生活,是线上线下互相嵌入的过程。我们的身体嵌入到了互联网,互联网的行为、互联网的数据,他们的产品又影响到了日常生活,怎么个影响呢?这是我自己做的图,描绘了一个中国女性在街上带着一条狗走路,给我出来的是这个效果,说明在Midjourney的数据库里他们的数据量是不够的,他们的认知存在文化的偏差和性别的偏差。

这是另外一幅生成图片,如果不带“chinese”这个提示词它会给你一个欧洲的女性。这就是文化的偏见或者文化的倾向性,我们的孩子做创意的时候,久而久之他们心理层面的脚本会被改变,在AIGC时代我们不仅仅要考虑怎么挣钱、如何就业,更多的是怎么关注如何通过繁衍继续我们的生活,我们下一代的文化如何传承。

有了新的科技工具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坏事。像这样的我们的小朋友上了这个网也可以用同样的“咒语”生成同样图片,而且这个图片并不是在当下的文化和社会中被接纳的。这张图片也是用了很多咒语生成的不同图片。 我们通过互联网,通过交互的摄像头可以变身各种物种,或者是海洋的被动生物,我们未来可以用这些被动生物来取代我们,但是,哪个是我们真实的自己?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模型造了新的界面,新的艺术或者新的文化的时候,哪一个才是我们当下的自己,这是AIGC带给我们生活最大的挑战和问号。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给出答案,就像一个高考试卷,说AIGC怎么影响你的生活,你怎么应对它,你能打败它吗?

这些都是在说在GPT出现之前我们的世界、生活已经被改变了,被各种各样的数据、网络、工具、产品所介入,或者是引导,很简单一个就是亲密关系,对性的态度是怎么改变的,这是2005年裸聊的房间,80后、90后也好,他们的性别观念已经被网络撑得特别大,他们的认知里这些东西都不是事,其实就是身体和科技和网络形成的,而我们的家长,70后、80后家长并不知道他们的世界已经被改变,而我们的家长还在用自己的认知去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是孩子们在网上已经学得比大人懂得多得多。所有的态度都会被网络改变,但是大人却没有办法,因为互联网或者手机对于他们来讲就像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基因一样,基因有好有坏,但是我们怎么样可以让这种内容有更多养分,而不是更多毒素,是父母这代人需要考虑的。2018年这样一个“纸片人”游戏在一个月之内消费1亿,80%的用户全是女性,为什么现在女孩不结婚不生孩子了,因为他们有网上的伴侣,而这些伴侣给到她们的体验是非常好的,而且是符合预期的。

不管从商业来讲,还是从社会发展来讲,问题是当下的人真的需要吗,还是说未来就是这样和塑料做成的伴侣过我们的生活,或者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跟谁去繁衍生息,包括情感计算,我们未来的生活可能有很多是人工智能加持的,包括伴侣和伙伴。

因为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他们的文化基因里已经被被喂养了这些元素,而这些元素是长在他们骨子里的。这个片子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上载新生》。最近做GPU黄仁勋就预言,人工智能的未来不是人工智能,下一步是时空穿越,一个机器人坐航空飞机去到另外一个星球,你在线下隔空交互,把你的生活复制到机器人的替身,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生活,甚至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历史的某个时间。这是有可能实现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想象力和足够的技术加持。

现在讲数字孪生城市,或者数字孪生的肉身,其实都是这种方式被改变。从人的基因角度来讲,从人的生理角度讲,人的基因、荷尔蒙等等都是几百万年以前的西非大草原上慢慢延续下来,但是当人工智能、算法、数据不断的卷入或者嵌入到肉身的时候,我们的未来怎么办?我们更多的是在说自己的生活、生命、身体,但是其实是在线上线下不断横跳。比如我们现在在线下讨论AIGC,我们线上也可以讨论高考议题,无非是线下的身体怎么嵌入到线上的世界元宇宙,或者是未来时空穿越的环境。

这是我几年前做的一个关于虚拟情感的小课题,如果未来给你一个虚拟的伴侣你会接受吗,这是深圳的朋友的简要回答,大部分的人还是不能接受,当我们在开发人工智能伴侣的时候,你要为了做赛道、做产品,为了让消费者买单去做,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人都不太需要,只是没有合适的碳基伴侣可以选择,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未来找碳基伴侣代替,作为现在生活替代品。所以我们现在被GPT不断卷入、替代或者是刺激的时代,我们要怎么生活,我们的孩子要怎么学习,他们怎么参加高考,他们的知识怎么在虚幻的、虚拟的环境中去寻找他们真实的自我,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首要命题。

这个是我们在去年做的艺术装置作品,这个作品也是非常具有未来意识,和想象的空间,我们是想,无论人类的地球也好、宇宙也好,都是来自一片混沌,可能到未来我们的人和机器,包括人和数据也会变成混沌的肉球一样,它更多的强调人和数据的共振,而这种共振可能带来的是未来新的生活。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听完任珏博士的分享之后更加焦虑,前面两位嘉宾分享的是AI对未来的创作、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相关的人员可能会被失业。但是任珏博士是从文化更深层次的探讨AI时代以后的身份认同的问题,包括身份的真假,这方面的讨论和研究更深层次。主题沙龙第一部分就到此结束,接下来会有一个创作分享,分享一下这次所有的参展艺术家对这个时代,对所处的AI时代该如何进行创作,还有你们对未来是否有这种焦虑,或者说迷失。

艺象iDTOWN
深圳滨海生态LOFT国际艺术区,地处深圳大鹏新区葵鹏路106号,环山临海,前身为1989年建成的鸿华印染厂。整合“创意设计、国际艺术交流、大师工作坊、教育培训、时尚发布、休闲旅游”等功能,营造出独特的滨海LOFT体验与感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