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的《捉迷藏》,澳门戏剧发展的《捉迷藏》

体娱   2024-11-23 12:38   广东  

由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精心创排,剧作家李宇樑担纲编剧与导演的话剧黑色悬疑话剧《捉迷藏》即将于广州上演。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捉迷藏》自去年在深圳、澳门演出后,从剧本、布景、演员等进行了修改,以更大的前、后台规模与格局往北京进发。在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中上演的《捉迷藏》,是澳门剧作家李宇梁继2014年《完蛋的BUG》之后,相隔十年再搬上舞台的原创剧作,而且由剧作家本人亲自执导。



我在澳门每晚都打开“小红书”关注着北京观众的反应,有很多人都说首次看粤语话剧、首次看澳门的剧团,他们对作品、舞美、表演作点评,讨论剧中的悬念与伏笔。无法亲身在北京看戏的我,只留下去年观看澳门版时的印象,而这一部正在全国巡演的澳门原创剧作,让人联想起的实不只一部戏而已,一边回想这个演出,脑海里一边平行剪接出一个数十年的澳门戏剧发展历程。


《捉迷藏》故事讲述退休教师惠贞带着毕生积蓄从澳门飞到加拿大,一心投靠自小被自己送到亲戚家中,在海外长大、接受教育的女儿Crystal,想要补偿多年来没恪尽母亲责任的过失,又或在晚年离异下想找个可泊的码头。可当她来到这个女儿成长的异乡,在一连串关于语言、生活习性、价值观等的不适与冲突里,才一步步发现已为人母的女儿,跟她想象中的“女儿”其实是两回事。在这个愈来愈令她感到陌生的“家”里,事实上也出现了经济的困境。面对走投无路的女儿,惠贞不只发现自己对这个女儿或者说这种生活价值的不了解,而且因为她手上那笔钱,整天疑神疑鬼地想象女儿对自己不怀好意,经常感到生命受到威胁……剧终,一家人似乎放下心结,拍下一张温馨的大合照,但压在观众心头的,是更多的疑惑,是不是这样轻易就解开两代人的矛盾?当中不是还有很多可疑的地方吗?到底这是不是一个真的结局?剧作家刻意没去提出解答,表面看来愈温馨的场面,愈叫观众回想剧中未解的种种可疑,而那合照中Cystal与丈夫Jack怀抱中的小女儿,看清楚竟是个人偶,教人心中不寒而栗……



李宇梁于1975年创办晓角话剧研进社(下称“晓角”),五十年来一直坚持写作剧本,原创的,改编自小说、电影的都有涉猎。五十年过去,澳门剧场从业余过渡至全面专、职业化,澳门舞台上仍然上演着李宇梁的新、旧剧作,即使近十年来他似乎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小说创作上,而且获奖连连,不过他的旧作《虚名镇》(1979)、《二月廿九》(1993)、《水浒英雄之某甲某乙》(2000),改编自他中篇小说的《狼狈行动》等,仍然一再被搬上舞台表演、受到观众欢迎。2022年澳门文化局推荐《二月廿九》于“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作在线演出,同年李宇梁发表于1992年的《男儿当自强》入选“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四十年影响力榜单”,李宇梁近十年来虽没有新作发表,但他的名字却能在剧场上保持活跃,可说是澳门戏剧史上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现象。



正如李宇梁在一次专访中所说,他写作过五十多部剧本,带有“灵异”元素的内容只占了其中一小部分,可是这小部分却都是他比较著名的作品,例如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等灵》《冥中行》《人间世》《请于讯号后留下口讯》,2000年后的《红颜未老》《灭缔》《天琴传说》及《完蛋的BUG》等,都有相关内容,不过“灵异”并非用来增加卖点或者鼓吹迷信,所谓“灵异”常常是透过“过去的人”回溯自身的“过去”,对照现实的种种尴尬与焦虑。《冥中行》死于清末的女鬼回阳间寻找没有跟自己一起自杀的丈夫,遇上生活在1980年代的Simon,Simon正在“移民外国”还在当“航天员”的问题上进退失据;《红颜未老》是同一个故事的延伸:女鬼隔差不多十年才回阳间寻找仍在世的女儿,巧合地都遇上每星期从香港来澳赌钱的港客;《天琴传说》比较曲折,死去的丈夫在未知自己已死的情况下,被“全知”的妻子安排与家人相聚最后时光,在“借来”的生命中重新面对家人与自我;《灭谛》其实当中没有“鬼”,却有一个并不存在的“人”,让女主角在段段旧记忆中重新面对自己忽略了的记忆,虽然没有亡灵回来阳间的情节,但那个逼着女主角面对记忆的“人”却是她内心里的“鬼”。



“鬼”在文学作品中要说明一些人们营营役役生活中没有看到的、被掩埋了的故事,消逝之物,延续它原来的身份和形貌,揭开人们平日(读者或观众)看不见的或失落了的事、情或历史。李宇梁剧作中的“鬼”,大都不是有什么冤情或要报杀身之仇,却都有想要“寻回”的人或情,《冥中行》的女鬼要寻找尚在人间的丈夫,《红颜未老》的女鬼要寻回生前丢下的女儿,《请于讯号后留下回讯》和《天琴传说》的父亲与丈夫回到人间,是要寻回生前失落了的亲情,而《灭谛》女主角内心的“鬼”,则要女主角重认那一直不愿意面对的自己。“鬼”可说是李宇梁剧本创作上的好拍档,作者借鬼言志、寄托自己的人生观──也就是他大部份剧作中的共同主题:珍惜眼前人,真正关注的是亲情,以及因个人偏执而造成人际关系的遗憾。正如在访谈中他也承认“灵异”元素给他更多的创作自由,“没有了时间、物理等方面的限制。”



人性中的“鬼”、悬疑性、意图突破时空限制,让我终于要提起他的《捉迷藏》了,说到这里,也许你就毫不惊讶剧作为什么会以“黑色悬疑剧”作包装,而剧中会出现“迷”一样的总是“藏”于纸箱里的孙女,从始至终一直没有真正出场,夜里拿着菜刀梦游的女儿,以及舞美、声效倾力炮制的惊栗效果,而最终这些慑人的剧场氛围背后,其实想讲是还是剧中母女二人的有情或无情,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骨肉之情的理解与利用。


担上导演的角色,李宇梁的导演手法其实更倾向镜头语言。一开场,惠贞在暗蓝的灯光下,紧张地与朋友诉说Cyrstal在的怪异行为,Cyrstal突然拿着刀子在她身后出现。灯急暗,再亮时已回到惠贞刚来到女儿家中的情景。这个电影式的闪回效果,奠定了导演所选取的风格。惠贞的对Crystal的猜疑,对邻居儿子为钱杀死双亲的新闻感到提心吊胆,灯光、声效,演员的反应都在追求一种镜头跳接的切换速度。这令我想起1980年代澳门戏剧界关于“电影化”的争论,说白了就是当时文青派的晓角剧社,与相对保守的海燕、澳门剧社阵营之间关于戏剧观的分歧,那时正值香港新浪潮电影时期,晓角的取材和美学大概也从中取经,相对频密的灯光分场、时空跳跃,与之前讲究一气呵成、时空集中的话剧传统大相径庭。今天再看李宇梁编导的《捉迷藏》,让人不禁牵出一条澳门戏剧史的脉络。



1996年,北京举行“中国戏剧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一群澳门戏剧工作者组成观摩团赴京学习,以及向来自世界各地华文戏剧专家汇报澳门戏剧的发展状况,那时澳门还只有业余戏剧团体,全国各省,香港、台湾地区都有演出带来北京,唯独澳门还没有这个能力,像躲在纸箱里玩捉迷藏的小孩,其实还是想被看见的。二十八年了,一部讲粤语的澳门本地创作话剧终于在北京上演了,而且还会继续在广州、深圳、珠海巡回演出。随着澳门戏剧界对观众市场的渴求愈高,文化融合的社会大势,《捉迷藏》的这一场巡演,势必会成为往后十多二十年澳门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本文发表于《广东艺术》杂志2024年第5期


文/莫兆忠


澳门晓角话剧研进社

黑色悬疑话剧《捉迷藏》


2024年11月30日(周六)14:30 19:30

 12月1日(周日)14:30

广州大剧院 实验剧场

票价:80 180 280

  *因舞台需要,本场演出观演的第一排从G、H、I区开始,敬请留意。

时长:约120分钟(无中场休息) 

* 粤语演出,中文字幕

* 每人一券,建议13岁以上观众观看,

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演出票一经售出,不退不换,敬请留意。


【开票钜惠】

即日起,下单180 280票档可享开票钜惠8折,年费会员折上折。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或许你还喜欢







广州大剧院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广州大剧院官方微博 @广州大剧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