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震骅|军营生活轶事(三)

文摘   2025-01-31 17:42   黑龙江  

十七、连队拉
歌当兵的必须学会唱歌,再说,在这大熔炉里煅炼,你不会唱歌也会变成会唱歌的,因为在部队里唱歌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每次集会都会唱上几支歌,尤其是团里集会,相互拉歌是必须的,所谓拉歌就是各个连队彼此鼓动,这连唱了,那连唱,相互之间比声大,比气势,歌声此起彼伏,当时的特务连应该也是拉歌的一块王牌,因为我们连指导员拉歌指挥时特别有鼓动性,指挥气势不凡,节奏感强,全连战士随着他的指挥会变得十分亢奋,群情激昂,指挥员还撕开他那略带沙哑的声音带我们呼口号,比如:"一二三","快、快、快","一二三四五"、"我们等得苦","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心里等得急",一时,歌声、呼声、欢乐声响成一片,直到正题正式开始,才归于平静。
十八、连队民乐队
入伍后,我们侦察排三个班住在一个大房间里,三个大统補,平时基本上都相处在一起,有辽宁大连、新金的,有吉林集安、梨树的,有四川郎中、仁寿的,有江苏苏州、昆山的,记得还有山东平原的,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地方的,记得好像是71年吧,连队来的一批新兵,其中有一位姓金的朝鲜族兵,他拉手风琴十分拿手,后来,又在连队中发现了几位拉二胡的、吹笛子的、弹月琴的,这样每天吃完晚饭后,连队的音乐会就开始了,会乐器的吹拉弹,其他的人围着他们高声的唱歌,一首又一首,好不热闹,记得当时我们最喜欢的一首歌,也是金姓战友最拿手的一首朝鲜族歌曲——《红太阳照边疆》。
十九、一条毛线裤
入伍后听到和看到的各种事情还真不少,我们连有一位68年入伍的老兵,感觉他好像和团里的一位首长关系挺好,还经常去首长家里玩,有一天,他从首长家里回来,手里拿着一个用报纸包的小包,软软的,不知啥东西,不一会儿,他打开小包,在我们面前炫耀,原来是首长夫人给他打了一条绒线裤,这时他神祕稀稀的对我们说,裤子前面居然还开了一个洞,他有点沾沾自喜,我们跟他说,这不很正常嘛,是首长夫人送给你的,又不是首长女儿送给你的,裤子前面开个洞,何必大惊小怪的,说完大家哈哈大笑。
二十、营区一道风景线
特务连侦察排分三个班,二个班一式都是冲锋枪,一个班是五四式手枪班,连队经常进行队列训练,侦察排的战士二个班大背冲锋枪,一个班斜肩挎手枪,排长喊着口号,全排战士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路前行,这种装备在全团是绝无仅有的,我们一路行进,一路高喊口令,那时自我感觉队列特别整齐,特别有气势,踩得沙沙响的步伐,威武雄壮,行进在营区绿荫道上,那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夜间侦察训练

二十一、培养双语人才
因为发生了珍宝岛事件,入伍的第二年,军里决定在全军抽调人员进行专业俄语培训,我们侦察排一共从三个班抽调了三位战士,一班是辽宁新金的,二班是江苏昆山的,三班是苏州的,他们三位被抽调到军里,大概是委托了哈尔滨某大学的俄语专业老师对他们进行了几个月的强化训练,可能考虑到在未来的战争中在前线可以和苏军进行简单的对话,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再回到连队,回来后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还继续在练习俄语会话,后来好像也一直跟班训练,反正是时刻准备着,万一上前线也可以派上用场。
二十二、我当讲解员
珍宝岛事件后,上级决定要举办一个"打倒新沙皇"展览,展览地点就放在哈尔滨市里的黑龙江省展览馆,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后,要物色讲解员,最后决定讲解员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原黑龙江省展览馆的专业讲解员,一部分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兵团战士,还有从部队抽调了部分现役军人,我们23军就从202团侦察排抽调了大部分战士,还有从黑龙江省军区抽调了一些战士,总共有好几十个人,展览规模很大,有一百多块展板,还有许多从前线战场上收集来的地雷、炮弹皮等,展览会有几个大型雕塑,有现场录音,我们到展馆报到后,每人发了一本讲解词,要认真阅读,特别是自己分工的一部分要背下来,这样,我们每天起早贪黑,认真背诵,这里还有许多插曲,专业讲解员的普通话绝对一流,兵团战士的普通话也没问题,最大的问题出在我们部队去的一批人中,辽宁、山东兵的普通话地方口音太重,苏州、四川兵的普通话普遍不过关,我们在当地展馆老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纠正读音,反复上展板实践,展览正式开始后,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观众前来观看,使大家了解了中苏边界的历史缘源,苏军入侵珍宝岛的细节,我军自卫反击战的实情,特别是大力宣传了孙玉国、冷鹏飞、华玉杰、王庆容等战斗英雄的光辉事迹,使参观者受到了极大的教育,经过一个多月的突击训练,近二个月的现埸讲解,顺利完成了讲解任务。

在黑龙江省展览馆当讲解员,照片为作者本人(1970.7)

《打倒新沙皇》展览会的全体工作人员和讲解员(1970.7)

二十三、哈尔滨挖地道
在黑龙江省展览馆工作期间,记得我们还参与了哈尔滨市内挖地道的工作,哈尔滨的地下工程应该是十分发达的,这也可能因为地处黑龙江省,加上当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军事环境,很多次我们钻入地道,弓腰前行,到达作业面后,我们用镐刨、用锹铲,然后再把一筐筐泥土从地道里运送到地道口,反反复复,天天如此,有一个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女連长,就是哈尔滨当地人,她带领兵团战士干活十分干练,能指挥,能实战,跟随她的兵团战士干这种体力活也都十分卖力,个个都似女强人,我们在地道里干了多少时间真有点忘了,可能也要半个多月吧,由此,可以说我为哈尔滨的地道工程也是作过贡献的。
二十四、我与排球结缘
来部队当兵的第三个年头,大约是1972年初吧,当时的沈阳军区准备搞一个全军区的男子排球锦标赛,要求军区各直属单位、各军组队参加比赛,23军接到指令后,立即在全军部署并调查摸底会打排球战士,首先物设到了二位比较专业的人才,他们是从原八一青年排球队下放到23军的,他俩的个头都在1.95米上下,接着在全军摸底入伍前曾在学校里打过排球的人,就这样连我在内共找到了8名以前曾玩过排球的战士,不过这十个人还是不夠,平时连打个分组对抗练习人数也不夠,我们就一边训练一边再找,直到临要比赛前不久,23军与齐齐哈尔市正式通过协商,从齐齐哈尔市青少年排球队特招二名青少年运动员正式参军入伍,成了排球队正式成员,这样12人的排球队人员齐全了,军里还特意为排球队派了一名指导员,我们在八一青年队二位专业运动员的带领下,苦练排球技术,原八一青年队二位分别担任主攻,我打的是副攻位置,虽然我们不是十分专业的队伍,但我们也经常能打出一些战术,比如背飞、后排攻,比如前交叉、后交叉等,从齐齐哈尔招来的一名二传手特别灵活,打二次球的经验还挺丰富,经常可以出奇不异的得分,正式比赛开始,正是考验我们训练成果的时候了,经过多场循环赛、淘汰赛,最终,23军获得沈阳军区第三名,这是所有业余队中成绩最好的,因为第一名沈阳军区青年队,第二名沈阳军区空军队他们在当时几乎近似专业队,比赛结束,回到驻地,我们理所当然的获得了表彰,不久排球队解散,大多都各自返回原连队,这是我在部队里的一段与排球结缘的经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可以久久回味的。
二十四段军营生活轶事,也可以说是我在部队里24段生活、工作、训练中的小故事,每当回忆起这一段段风趣而又真实的经历,内心还是有点小感慨的,想想那些摸爬滚打的日日夜夜,向彻云霄的口令声,真挚谆朴的战友情,我内心由衷的感到部队真是一个锻炼人的品格,磨炼人的意志,塑造人的心灵的熔炉,如今虽然早已转身告别,但只因军营里曾经留下过我的足迹,有了那么一段热血青春的岁月,从此人生也就再无遗憾了!
只因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许多经历的年月、时间、地点、人物等可能都会有误差,但每一件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只是当时拍个照、留个影,是很难很难的事情,因此没有更多图片可以在这里提供,真有点遗憾!

《军营生活轶事》往期阅读

【阅读】▶军营生活轶事(一)
【阅读】▶军营生活轶事(二)
作者简介:周震骅,网名雨辰,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1969年至1973年在23军68师202团特务连侦察排服役,退伍返苏后,先后在苏州生产资料公司、苏州煤炭石油公司、苏州燃料总公司工作,曾在公司秘书科、政工科、工会、党委、总经理室任职。
《23军战友网》投稿微信

L315488188

systv@163.com

23军战友网
战友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