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日记|岁月长河中的军旅情怀(第十九篇)

文摘   2025-01-30 17:42   黑龙江  

老兵日记

岁月长河中的军旅情怀

文/草原警长

开篇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在巍巍兴安岭,守备五师这个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静静地镶嵌在无数人的心空。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编号,更是一种精神的图腾,守备五师驻守兴安岭23年,承载着几代人的热血、汗水与不朽的誓言。每当寒风凛冽,雪花纷飞,覆盖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那段关于守备五师的记忆便如同被唤醒的古老诗篇,悠扬而深远,温暖着每一个曾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心灵。

第十九篇

沸腾的群山

——军民共筑新长城

博克图,祖国北疆的军事要塞,见证了中国军民携手共筑国防的历史篇章。1969年10月21日,根据中央军委电令和原沈阳军区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沈阳军区守备第5师在此组建。同年12月31日前,师部和所属各团相继组成,并于1970年1月13日在扎兰屯召开组建大会正式成立。这支部队代号1417部队(后改为81672部队),隶属于黑龙江省军区领导,驻守博克图镇。

守备五师的主要任务是国防施工、边防巡逻、警戒,组织民兵训练,开展群众工作,编写兵要地志和进行战地勘察。在战时,他们担负着坚守防御作战的重任。在博克图驻守的23年间,数万官兵在这片土地上挥洒青春,将这里视为第二个故乡。他们亲身体会到博克图环境的艰苦:冬季漫长、气候严寒、物质和文化生活匮乏。然而,在“四边思想”的鼓舞下,广大指战员在博克图的工作和生活却充满了乐趣和满足。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用双脚丈量大地,翻越林海雪原,心灵中注入的是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博克图不仅锤炼了军人的意志,更见证了战友间深厚的革命友谊。正如老兵们所言,虽然这里没有鹿,但他们找到了人生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博克图的巍巍群山所教育的坚定思想,是汩汩清泉所哺育的美丽心灵,是皑皑白雪所磨练的刚强意志,更是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所见证的革命友谊。
守备五师在博克图的23年历程中,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军人在此奋斗不息,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英雄赞歌。这是一支光荣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他们在“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激情中,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光荣之师涌现出不少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守备五师的官兵们在军民共建中,使博克图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博克图的环境面貌,有效改善了军地军民以及与铁路的关系。这支部队先后受到呼伦贝尔盟、内蒙古自治区、白城守备区、二十三军、原沈阳军区表彰,并出席了全国“军民双拥”表彰大会。
在二十三年的艰苦环境中,守备五师得到了磨炼和成长。他们特别注意将预防工作纳入制度化建设,使部队的各项素质得到很大提升,保证了部队的安全与稳定,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全师历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例如,师直防化连、十三团九连、十四团政治处、十五团四连等受到表彰;特别是炮兵团三营的事迹影响面更大,受到原总政治部的表彰。该营教导员张喜贵更于1982年光荣出席了共青团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博克图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军事防御能力的提升上,更体现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上。在守备五师的帮助下,博克图的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民共建活动不仅加强了军地军民之间的团结和友谊,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守备五师在驻守期间,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帮助修建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参与抢险救灾和扶贫帮困工作。这些行动赢得了当地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尊敬。在守备五师的帮助下,博克图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繁荣和谐的小城镇。
虽然守备五师已撤销多年,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在博克图镇内仍保留着许多与守备五师相关的历史遗迹和纪念设施。例如,“五师广场”“五师纪念馆”等场所成为人们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重要场所。每年的纪念日和重大节日期间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表达对守备五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此外,《博克图军事史话》和《老兵日记》等书籍,犹如一扇窥探过去的窗口,以其深邃的笔触,将博克图地区守备五师的壮丽历程呈现于世人眼前。书中以生动的语言、翔实的史实,全面而深刻地描述了该部队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不仅在军事方面,他们所展现出的坚毅与勇气为世人所铭记,而且在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中,他们更是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美好画卷。
《彩塑泥人》以独特的视角,用图文交织的方式,生动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变迁。“彩塑泥人”不仅是网络上的符号,更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以静默的方式,将守备五师与当地人民共同度过的岁月,以淋漓尽致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来。欢笑、泪水、奋斗与牺牲,都在这些作品中得以体现。它们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情感。《彩塑泥人》,是历史的记忆,是时代的见证,也是艺术家对那个时代的深情回忆和致敬。
而《博克图记忆》更是如此,它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那段历史的传承与弘扬。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将守备五师与博克图地区的紧密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记录了守备五师的战斗历程和生活点滴,更展现了他们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这些书籍及影视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财富。它们成为人们了解那段历史、传承那种精神的重要渠道和载体。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信仰和他们的坚持。这些作品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历史意义,更在于其对于后人的启示和影响。

今天我们站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回望过去,那些曾经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守备五师的发展与辉煌,几代官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付出辛勤努力。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书写了壮丽的史诗。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始终坚守岗位、奋勇拼搏的英雄们。他们以艰苦的奋斗和忘我的付出,为我们的国家赢得了尊严和荣誉。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
这种精神财富中,最值得我们珍惜的是那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同时,我们还要传承军民团结的鱼水之情。这种情感是我们国家强大的基石,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力量源泉。我们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继续弘扬这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奋勇前行!让我们在新的时代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去但那份情感那份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老兵日记》往期阅读

【阅读】第一篇  兴安之巅,雪域之魂

【阅读第二篇  雪花与军营的不解之缘

【阅读】第三篇  记忆的篇章,青春的烙印

【阅读】第四篇  烈酒与思念,交织的岁月

【阅读】第五篇  军歌嘹亮,青春的旋律

【阅读】第六篇 胸中的激情与未了的情缘
【阅读】第七篇  一道命令 决定人生
【阅读】第八篇  巍巍兴安岭 满山杜鹃红
【阅读】 第九篇  北疆铁流铸辉煌
【阅读】  第十篇  风雪中的赞歌 
【阅读】  第十一篇  岁月如歌,重逢有感
【阅读】  第十二篇  尘封的记忆
【阅读】  第十三篇  巴蜀再续战友情
【阅读】  第十四篇  军旅之约
【阅读】  第十五篇  守备五师军人俱乐部
【阅读】  第十六篇  放映员培训班
【阅读】  第十七篇 日记与泛黄老照片
【阅读】  第十八篇  军营来了照相师


作者简介:沈宝更,网名草原警长,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1976年至1986年在沈阳军区守备五师服役,1986年至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台工作,先后担任中波发射中心副主任,呼伦贝尔广播电视台办公室主任,副台长、总工程师。

《23军战友网》

微信:L315488188

邮箱:systv@163.com

23军战友网
战友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