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忠春|我的军旅情怀——新兵篇
文摘
2025-02-02 17:04
黑龙江
1987年的冬天,我怀惴着参军报国的梦想,乘坐北上的列车,来到了北国军营23集团军67师200团,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记得当时,我们在汉口的黄埔兵站上的火车,当时坐的是绿皮车,我们一路北上,天气渐冷,大约20几个小时,第二天下午5点左右,火列在天津站停靠,大家高兴极了,美美的吃了一顿大米饭。因为,上车前,带兵干部给我们发的都是面包、咸菜等,南方人根本吃不惯这些,所以,天津的这顿大米饭让我们终身难忘。火车再往北,就入关(山海关)了,入关就冷了。我们一路穿上了军队下发的棉衣,换上了特难看又保暖的大头鞋。大家在车上,有唱的,有笑的,有闷闷不乐的。不知过了多少个小时,火车在沈阳站停了下来,下去了一批兵,他们是分配到沈阳军区司令部的,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的目的地是黑龙江的牡丹江市。火车一路前行,在哈尔滨停靠了一下,然后,又向牡丹江市进发。记忆中,我们是在另一天的凌晨到的宁安县,在一个大礼堂里,我们睡到了天亮,然后,分兵干部念着档案,就把我分到了200团的五连一班,记得连长是陶斯贵,一班长是徐望威。200团驻地在一个山坡前面,五连在营房的最后面一排。来到军营,一切是那么的新鲜,一切是那么的有棱有角。营区干干净净。简单的休整后,紧张的部队生活就开始了。早上6点起床,紧接着就出操,训练完后,就整理内务卫生和洗漱,然后就开始早饭了。这些工作都是有时间限制的,稍出差错,集合就会迟到。白天操课训练,晚上还要学习,一直到晚上9点熄灯。这就是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军人得严格遵守。西山拍部队营房(原23军200团)和宁安全景
部队训练很紧。新兵必须从队列开始,我队列还凑合,但单双杠始终不行,5公里越野还能坚持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训练特别紧张,再加上天气又冷,一切到了极限。部队生活很苦。当时,部队的生活是很苦的,主要是以馒头咸菜和粗粮为主,南方兵吃不惯面食,那时总是饿着肚子吃不饱。一周有那么几餐大米饭,但人多,米饭总是做得不熟,菜一般都是罗卜白菜土豆,周日有时请假到宁安吃点小吃开开荤。营区卖的油炸糕1元一个,真好吃,没少吃。我们班七个人睡一个大通坑,不过坑还暖和,但有一条,必须是在炉子不熄的情况下,不知道有多少次,夜间都被冻醒了。在零下20度左右的天气里,我们都是而且只能用冷水冼脸,脸盆在地上马上就会冻着粘到地上了,手一摸铁杆被像触电一样拿不回来。现在想起来,简直不可想像。部队要求很严。从进营区的那一刻,从一日生活制度到日常行为举止,都是那么的严格。牙刷要摆成一条线,被子要叠得像豆腐块,三人成行两人成伍,见到军官就要敬礼,口令喊得整整齐。通过3个多月的训练,我和另外的战友,被分到集团军警卫连,从此结束了我的新兵生活。紧张的训练和学习,我们学会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煅练了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提高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和勇气。作者简介:连忠春,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大专文化,1987年入伍,原23集团军司机训练大队司训一连司务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大队营房股长。2003年转业,现从事公安工作,四级高级警长,武汉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江岸书画家协会会员。L315488188
systv@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