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捕捉低空经济的创新机遇与市场红利?|甲子引力

科技   科技   2024-12-20 18:39   北京  

一场圆桌,剖析这一年的低空经济。


要说什么是2024年科技产业创新中的关键词,“低空经济”一定榜上有名。

这一年被认为是低空经济的“元年”。国家层面对低空经济的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明确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位。 低空经济更是因其应用广泛、产业链条长和技术密集,被视为未来新万亿级赛道。 

面对一个火热的新兴产业,它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哪些机遇与挑战?这一年,行业发生了什么,又该如何激活这一领域的创新动能,实现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12月11日,在「甲子光年」举办的2024甲子引力年终盛典上,四位低空经济领域的专家和创业者围绕《迎风而上:如何激活低空经济赛道的创新动能》这一主题,讨论了低空经济行业的体感、发展、场景与未来。

千方集团航空业务板块首席运营官赵威,探讨了低空经济与地面交通的协同发展。他提到千方集团在构建从产品到运营的多元化运营体系,以及如何利用其在交通领域的综合能力,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星逻智能董事长王海滨指出,无人机机库不仅是充电和回收设施的起点,更是无人机智能化发展的关键。他预见了一个由无人机机场、自动驾驶系统、低空调度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构成的未来。

曜宇航空创始人杨立强调了其在设备可靠性和效率上的专注。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将电动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提高到两小时以上,极大地扩展了检测范围,使更多低温、高海拔、等极端场的稳定作业成为可能。

国发低空联合创始人、中国新兴产业研究院执行秘书长刘亚楠从政策和服务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地方政府在低空经济中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服务企业,同时考虑企业需求和痛点。

各位嘉宾一致认为,尽管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但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真正的爆发期尚未到来。四位嘉宾讨论了空域管理、安全保障、场景应用等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的增长点进行了预测,包括能源领域、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细分市场。

一个小时的讨论,让我们抽丝剥茧了解这一年的低空经济。

以下是本场圆桌的交流实录,「甲子光年」整理删改:


1.谈体感:火热,但真正的爆发期还没到

何伟康:2024年被认为是“低空经济的元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北京、上海、苏州等各地政府也出台了低空经济相关支持政策。在这个背景下,想先请各位分享下,作为从业者,今年对行业最大的体感是什么?

赵威:今年(低空经济)政策出台的非常的密集,各个政府不管是国企还是地方政府都开始筹备产业基金或者项目预算。但是从整体来看,现在还没有到真正的爆发期,我们现在也是持一个观望的态度,政策出台得这么密集,对于整体的方向,我们认为明年还会有新东西。

千方集团航空业务板块首席运营官赵威

王海滨:我们在2021~2023年这三年时间里,每一年都实现100%~150%的增长,这也得益于新能源、能源监测这个领域的坚实发展。

低空经济的概念出现,从政策的推力上面给了更好的发展速度,国内是一个市场,海外还有另外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我们是面向国内和全球两个市场提供产品解决方案。从综合来看,我觉得拉力上面一直都有,能源领域和安防领域,从推力上面最近半年时间非常火热,这是我们的感受。

星逻智能董事长王海滨 

杨立:今年,我们感受到低空经济的政策像雪片一样飘来,但我认为,现在还没有到真正的爆发期。

我的两次创业经历都在低空经济领域,我有幸赶上了两次风口,上次是资本风口,这次我称之为产业风口。这次的感受是所有人,包括政府、投资人、客户,所有信息都变得更加成熟和产业化,讨论的内容更加务实。

曜宇航空创始人杨立

刘亚楠:我们观察低空经济主要关注基础建设层面,包括物理基建、信息基建、数字基建,重视地方监管、服务、安全保障及地方产值规模等。

今年低空经济在三月份两会报告中被正式写入中国未来十年战略新兴产业,提名赛道依次为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我的主要感受有两点:

一是在混乱中寻求发展和机遇;二是光打雷不下雨,我们知道低空经济中游要有经济形态发展的前提是飞行器必须能飞起来,飞行活动涉及飞行安全与航空器在飞行场景的落地,以及QC场景尚未开放前,上下游如何进行产业协同,解决产品场景适配与订单问题,因此我觉得挑战和问题目前是大于机遇的。

国发低空联合创始人、中国新兴产业研究院执行秘书长刘亚楠


2.谈发展:空域是关键,安全是底线
何伟康:作为行业从业者,你们认为目前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刘亚楠:蔡国强最近举办烟花秀,临近活动结束,约2000架无人机坠毁。有说法是因为当天气候恶劣,大风导致;也有说法是因为主办方没有提前向公安部门报备,导致公安部门采取飞控安全反制措施。
所以,我觉得现阶段空域管理体系,从空域审批到地勤与通信体系化的安全管控存在一定流程规范与标准化的问题。从标准制定角度,飞行物上天,安全保障是第一位。安全保障包括适航认证审定、飞行器准入标准、飞行器进入场景开放的安全服务保障,以及数字底座核心要素保障。
从服务到监管、再到政策的支持,我觉得这是现阶段标准化最需要推动的几个方面。
杨立:刘总提到了红线问题,我想为低空经济从业者说几句话。实际上,我从业十一年,我们在很多地方作业巡检时遇到相反的情况。例如,空域申请非常难,我们经常需要等待一个月甚至两个月才能得到空域。
但是,有些勘探和巡检是没办法等的,我有几个观点:安全固然重要,称之为“底线”。在这个市场中,我们要用更包容的态度审视整个场景,而不是为了安全,一杆子打死都不要用。
我们如何找到平衡点?最重要的是市场,无人机更多涉及工业化场景。
我和电力系统领导讨论时,他提供了一个数据:高危电力系统监测人员平均每年增长一岁。如果2022年是40岁,2023年就是41岁,今年就是42岁。从人口角度,我们后面很难补充,要么不愿意干,要么没人干。如何支撑中国庞大的基础建设在未来的安全和巡检,包括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海外国家基建?
我认为,市场是核心,安全是底线,空域和政策是辅助。我觉得这几件事应该共同推进,而不是单独考虑某一点因素。
王海滨:刚才两位讨论的是空域问题,我想谈一谈场景。我们要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现在有三个大场景:载物、载数、载人。载物是指无人机在物流、植保等领域的应用;载数涉及到无人机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工作,如巡检、监测等;载人指通航包括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前两个场景属于纯无人机场景,对空域要求不高,飞行频次高,附加价值密集。
许多央国企如能源集团、化工集团,涉及电网、发电侧的光伏、风电等,需要大力推进无人机监测,替代危险操作,应对工作老龄化问题,因为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些工作。
如果央国企层面能大力推进无人机低空经济,尽量使用无人机低空经济,这会非常有利。
第二,垂直线条与各地分布的线条合作,政府低空经济建设平台如果能与能源集团、大型央国企集团的飞行平台矩阵式复用,这样的话能够避免社会重复性建设,如果能够打破这个次元壁,能够极大地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低空经济运行效率。
赵威:千方是交通领域的龙头企业,是上市公司,涉足大交通到小交通,包括铁路和水运。基于业务场景,我们正在进入与高速公路和交通集团的更多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会进行一些尝试。
例如,在运营场景中,我们首先考虑安全问题,并提出建议,如无人机监测和反制。由于企业没有权利,我们可以将数据提报给交通管理部门。我们再考虑如何产生经济效益,比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刚才杨总提到,电力巡检时人均寿命提高,这反映了低空为企业带来的优势,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我们在既保证安全又能够产生经济的前提往前去推,这里面又碰到一开始说的场景。
空域开放对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制约。如何打破这个瓶颈,明年3月份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国家会出台什么样的促进政策。这是我的看法。

3.谈场景:低空经济中的服务创新

何伟康:过去的一年,有没有哪些场景让各位看到感觉眼前一亮?
王海滨:很多时候城市级别物流较多。城市里的分布式光伏和城市管理共享空域,采用的是一种基础设施。我们正在推进的事情,可以把给城市巡检的系统也给分布式光伏的所有者提供SaaS服务。
我们曾经做风电光伏以及电网检测,光伏电站里有风电也有光伏同时有自己的升压站,用一套基础设施可以给风电光伏三套系统检测,我们在能源检测里面曾经推动过这样一些方案。
目前我们也希望行业里能有更多类似这样的方案出来,在场景上提高工业发电基础设施的效率,降低危险等级,提高安全性的方案。
杨立:关于场景这个问题,先说说在地球的另一面,在甲子光年开甲子引力的这一天,Open AI和一家名为Anduril Industries的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利用大数据和大模型的反无人机系统。也就是说,在地球另一面,很多无人机场景是在减少的。
但是我们回过头看国内,我们会观察到一些很棒的场景。比如顺丰旗下的“丰翼”,把松茸从山区里运出来,他们争取把物资运到村里,你们知道中国有70多万个行政村,有4万多个城镇。以前这种快递的方式并不是很流畅的,这件事我觉得很棒。
大疆也在今年西藏地区捡垃圾,这是非常好的场景。我们在2020年组织了光学团队,自研了全产业链的高光谱成像仪,也在做环保以及灾难污染溯源。中国有很多河流,今年3月份我们横跨太湖,用遥感方式预警太湖是否会产生蓝藻水华以及应急污染的溯源。
地方的两面,一面让世界变化更乱,一面让世界变得更好,我看到很多好的场景在这里。
刘亚楠:在低空经济领域的亮眼的场景机会,回归到应急,比如电力设备巡检,之前有用轮式机器人通过激光雷达和红外感测技术去监测一些高危作业场景在国家电网中的应用,现在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更立体多维的感知、避障和检测应用,这是比较经典的高危场景。
再比如在地震、洪涝抗险、救灾、山洪、火警、山警,需要及时救援的时候,无人机在没有跟人工智能深度结合之前,能解决最本质的服务还是降本增效,无人机一飞多用,以抢时间进行生命安全的防控和保障。我觉得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方面应用是比较好的,也是一些无人机企业做数字政务、QG QB服务比较基础的模式。
另外QC消费级我觉得比较好的是载人evtol的机会,未来可能发散一下思维,五年后、十年后能应用的也可以期待明年赵威总他们推出的新产品。载人航空器能飞上天,推动消费级进入下一个阶段更本质还是观光体验和短途旅行这个赛道,满足人的情绪价值和提升用户体验,不过城市上空的空域规划也是最大的难点。
基于这个再延伸出无人机的应用,现在在马来西亚,在南非、南美一些热带雨林,有用无人机、航拍或者360度近距离探视,拍到了一些非常美的自然风光,发到自媒体上也会产生广告效应,这就是更聚焦的场景,这个也是个体层面创业阶段比较好的机会。
赵威:在我看来,新的东西都是好的,新的场景都是给我震撼的,所有场景都在尝试,无论是载人还是无人机的应用场景。王海滨说无人机就是空中的机器人,想想机器人能做什么,我们在空中做什么,用这些想我们的场景,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

4.谈未来:低空交通新时代下的机遇

何伟康:最后一个问题,各位认为在不远的将来,哪些细分领域可能会成为低空经济主要增长点,并且围绕这种细分领域,公司将做出哪些布局?
赵威:细分领域,我觉得对千方来说主要是道路服务。道路服务,大家可能对交通概念停留在道路路面上,其实道路有很多需要关注的东西。
比如所有高速公路40%不是建在路基上而是架高架上,在高架养护、病害查找方面,传统方式效率非常低。类似场景包括如何利用高速公路服务站,再比如乡村道路病害,今年多个山区公路塌方,如何提前预防这个现象的方式?类似这种细分场景,将来会有很多。
何伟康:B端细分的场景应用,可能从我们的国情来说,应急安全是一个比较大的细分方向。
赵威:我认为2027年之前,属于场景培育阶段,在2027年到2035年这个之间才是一个爆发期,2035年之后可能是大家的想象空间,在这个阶段大家都是在试,任何的错,任何的场景都可以大胆去尝试。
王海滨:我们一直在切入能源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我们的逻辑是,每年的用电量都在增加,增加的用电量都希望是新能源电。但新能源电站现在不怎么建,新增电量从哪来?应该是老电站要提效。如何提效?必须用机器人和无人机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也是我们一直推动的事情。
另一个是物流。无人机物流航道相对来讲比较低,如果用载重方式,比如一次性可以几十公斤、上百公斤固定航线,经济效益就可以算出账。而不是末端送一杯咖啡这种成本比较高的。
短期内,三到五年内,巡检、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是最大基础设施持有国,这些都有爆发性应用。长远来看,载人收获值比较高,类比于直升机会在五年之后迎来爆发。中短期来看还是以无人机为主的场景。
杨立: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无人机场景,实际上在20年前、30年前都是由通航完成的,也就是载人飞机。在美国有几万个通航机场、100万操作人员,整个有近百年的航空文化。
比如喷洒农药以前用滑翔机,现在用无人机;电力巡检以前用直升机,现在用无人机。它不需要驾驶员,改为操作员,极大提高了行业的上限,极大降低了很多行业的门槛。
就我们而言,我们会继续深耕巡检。因为在过去十几年无人机高速发展中,已有很多公司实现了很多场景的从0到1,我们想让这些场景从1到1万。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提起低空经济重要的原因,我们希望能够弯道超车。
比如在电动车行业,很久以前几个大佬也开过闭门会议。事在人为,只要在场的所有人抱着勇气,抱着包容的态度一起努力,一定能在低空场景做全世界最领先的公司。
刘亚楠:我觉得设置的这个问题挺巧妙的,它有点像对投资人提问市场机会在哪里。我觉得我身为产业服务端,跟大家总结几点,我们前几年看低空,主要看的还是硬件出海,低空产业链上游的发动机(动力系统)、增程器、以及一些复合材料,包括中游整机零部件的出海。另一个市场机会,其实更多在军用领域,无人机的军事作战反制系统,比如它去用蜂巢的作战能力,在俄乌战场已经有应用到利用无人机蜂群反制军备去攻击坦克和军事防御。这两块市场已经是比较成熟的,而且机会比较大的。
另外,QC场景我觉得低空+物流配送,短程的这种解决方案,比如说景区的一些配送,或者说除了末端以外成本较低,降本增效的一些细分场景,我觉得低空+物流的机会会在这两年有比较好的应用市场,现在已经在一些地方开始应用,包括丰翼科技,他们已经从主线到支线,再到末端的配送网点。我了解他们的智慧物流体系已经搭建得比较好了,包括美团和京东都在布局低空加物流的场景。
最后我想再总结一下国发低空现在致力于研发飞行态势感知分析系统,第二块重心就是我们自研的低空垂直模型,通过自主生成标讯与行业内更即时、专业的结构化信息,致力于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上游中游,最后就是我们在低空安全保障的数字底座产品。此外我认为短期内软件应用如飞控算法服务、低空网格化、数字化的服务系统,还是行业内普遍能够有收益回报比的细分领域。



END.






甲子光年
甲子光年是一家科技智库,包含智库、社群、企业服务版块,立足中国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动态跟踪头部科技企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案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安全、大健康等科技创新在产业中的应用与落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