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是影像创作中重要的美学视角,2024山海计划以“回到小镇”为主题,旨在鼓励青年创作者以当代小镇为坐标,挖掘更多在地表达的可能性。7月中旬,2024山海计划20强青年导演齐聚广州花都区炭步镇,在拥有超过七百年历史的塱头古村及周边开启了一场驻地超短片创作,用镜头发掘和诠释他们心目中的小镇气质。短短一天时间内,青年导演们单枪匹马“游历小镇”,他们的创作力也得到了极限的开发和挑战。
本期特邀2024山海计划20强青年导演叶思妤,围绕成长经历、小镇风格、创作理念等话题漫谈小镇,形成口述文章,文章发表前已经过受访人审校。
中国与叙利亚混血儿,成长于广东深圳。青年导演、编剧,本科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具有多部短片拍摄制作经验,编剧、导演《红色是最温暖的颜色》《蜘蛛女之吻》《真实宠物》《姊妹》等多部短片。作品入围5·23青年戏剧节、阿那亚候鸟300、噪点NYFF青年影像展等。
缓慢生长的小镇,比不上人生长的速度
我外婆生活的地方在佛山黄岐。小时候每次去那里都会觉得新奇:旁边的“加州广场”有蹦床与儿童游乐园、街上有许多载客的电摩托。十几年过去,这个小镇仍然没有什么变化,“加州广场”依然存在,儿童蹦床却已生出铁锈,再没有第二座商场建起来……家里人都说,黄岐是一座停止发展的小镇,也许小镇就是这样,它永远静止在那里,缓慢生长,比不上人生长的速度。
叶思妤入围2024山海计划20强项目
《大桥对面是什么》概念海报
我作为在广东成长的女孩,对当地非常熟悉,当然会参加广东本地发起的创投计划。我提交的故事中,深中大桥本身就是具有电影感的景观——它将一座朴素小镇与繁华都市联系在一起,我觉得这值得用一个影像故事去讲述,因此创作出了《大桥对面是什么》。我的直系师姐在去年参加了山海计划并拍摄成片,她的创作经历也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我是本届山海计划中年龄最小的入围导演。但在训练营围读剧本时,大家没有年龄、资历之差,只从创作的角度出发、回归叙事本身而畅所欲言,我们只为创作出下一部更好的片子而聚集在此,并且相互给予建议与帮助,这一点让我觉得很动人。
重新探索,发掘小镇气质
“回到小镇”的前提是我们曾“离开小镇”,或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是作为创作者的我们。“回到小镇”代表着用迥异的视角重新探索小镇,发掘出独属于小镇的空间气质与人物。
在我提交的故事中,女孩陈燕在小镇长大,在中元节夜晚她为了寻找被父亲弄丢的无人机而重新探索小镇,她路过宗祠与稻田,最终在小镇的“新世界”中山影视城尝试了新职业——替身演员。当在她调试威亚、被挂上影视城的最高点时,得到了“大桥对面是什么”的答案。
那个瞬间,也许她看见了标志性的桥柱、看见了桥面延伸至海平面以下,也许只是远处星星点点的车辆在行驶。但这已经足够了,这是一种强烈的可能性与欲望。这种欲望可以说是成年的渴望,做自己身体的主人、做自己未来世界的主人。于是她才想破天荒地做一件以前都不敢做的事情——从高处一跃而下,谁都无法阻止这一切,这一刻她是完全自由的。小镇还是那个小镇,只是我们的视点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重新“回到小镇”的意义。
充满即兴创作的驻地超短片创作
此次在山海训练营的驻地超短片创作中,我使用的是两台伴随我有些年头的DV机,十分轻便,以及向朋友借的SONY相机。运用不同机器去配合短片的视点。超短片讲述了一段女孩的内心独白:比起“妈妈我爱你”,也许她更想告诉母亲的是“对不起”。这是一段特别感性的认知,很简单却很真实,对于在生命中离我们而去的人,也许唯一想对她所述说的,只有抱紧她,告诉她“对不起”。手偶、白床单的幽灵、池塘的彼岸、废弃的楼房、倒放的影像、旧DV……我运用这些视觉元素构成一个小女孩模糊的记忆。
比起之前大动干戈的开组经验,这次拍摄更加随性,我们在开拍前一天因为避雨,碰巧在咖啡店找到了镇上的八岁小女孩作为女主角之一,也有许多根据空间气质而即兴拍摄的镜头。
叶思妤驻地超短片《妈妈,你会听见吗》
短片注重“核心瞬间”的描述
短片和电影的相似之处在于表达一种“主题”,它可以是一种人物关系、空间氛围,也可以是一段情绪的巨变、残酷的真相……但一定得是独特、真诚、动人的。不同之处在于短片更加注重“核心瞬间”的描述。
小镇电影&书籍推荐
最后,推荐一些有关小镇气质的作品,电影《莫西干回到故乡》《热带鱼》《红色火箭》《直到树枝弯曲》《鸟类变形记》《比利·艾略特》《姊妹情色》以及剧集《俗女养成记》《漫长的季节》。书籍方面,推荐爱丽丝·门罗的《你以为你是谁?》《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她的众多短篇小说中都涉及对小镇的书写;班宇老师的《逍遥游》,其中所描绘的父女关系对我的剧本创作有所启发;珍妮特·温特森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V.S奈保尔的《米格尔街》。
电视剧《漫长的季节》
书籍《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