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毛主席儿媳邵华逝世,临终前留下遗愿:把我和妈妈杨开慧葬在一起

文化   2024-12-10 23:41   山东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要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例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亲戚关系、同事关系不同的关系,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而在这些关系中,有一个关系可以说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大,那就是亲子关系因为夫妻可能离婚,亲戚可能不打交道,同事可能变成对手,至于社会上的关系更不稳定,说断就断了,也大抵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间这种源自血缘的关系更稳定的这一点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与母亲杨开慧之间也不例外。

毛主席和妻子杨开慧总共有3个子女,除了毛岸龙早早病逝外,毛岸英和毛岸青都长大成人,而两人对母亲的感情都特别深毛岸青和妻子邵华晚年一直都放不下已故的母亲杨开慧,最终他们夫妻俩做了一个重要决定。    

毛岸青,1923年生于湖南长沙在他7岁的时候,他的母亲杨开慧被敌人杀害他只能和哥哥毛岸英,以及弟弟毛岸龙一起逃难,后来被组织找到,安排到了上海的学校里。但后来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他和哥哥毛岸英在上海流浪了5年时间,组织再次找到他们后,考虑到国内已经不太安全,于是直接送他们去苏联留学。    

到苏联后不久,德军进攻苏联,卫国战争打响兄弟二人都要求上战场,毛岸英亲赴前线作战,毛岸青则帮助苏军挖战壕和营救伤员,在血与火中经受了考验。

1947年,毛岸青回国,在黑龙江工作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基层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毕竟在苏联生活了十几年,国内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必要先去基层锻炼一下。

到1949年7月的时候,在外漂泊了十几年的毛岸青与妹妹李敏一同回到北京,终于见到了爸爸毛主席

时隔多年,父子二人见面百感交集,毛岸青也终于体会到了父爱,也努力想着发挥个人的特长帮助父亲。因为他在苏联生活了11年,精通俄语,见到父亲需要处理一些和俄文有关的文件,于是他就编写了一本简易的俄文字典,方便父亲查阅。

毛主席对此十分欣慰,得知中宣部缺少俄文翻译后,就让他去中宣部从事翻译工作,因为他长期在苏联学习和生活,积累了丰富的俄文翻译经验,所以很多别人解决不了的翻译难题,到了他这里总能顺利解决,所以同事们也都比较尊重他和信服他。    

虽然他的工作很顺利,但在谈恋爱的问题上一直比较坎坷,不少人得知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后,出于各方面的考虑,不敢和他谈对象。

毛主席得知后,就劝他隐藏身份,以后谈恋爱的时候别说自己是毛主席的儿子,只说自己是一名中宣部的翻译。而且毛主席还劝他找工人或农民出身的人,如果要求条件高了,女方的能力太强,以后相处过日子的时候有可能看不起你,就不好了。

虽然他按照父亲说的照办了,但很多同事都知道他的身份,实际谈恋爱的时候,只要对方一打听,还是能得知是他是毛主席的儿子,所以谈恋爱并不是很顺利。没过多久,兄长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传回了北京,毛岸青受到很大打击,很快就病倒了,在北京治疗了一段时间后不见效果,只好派人把他送到苏联接受治疗,随后在大连疗养了一段时间。期间毛主席多次派警卫员去看望,警卫员每次都会写下详细的报告,说明毛岸青的情况。    

到了1957年,毛主席才终于有时间到达大连去看望儿子,看到病情已经好转,毛主席高兴不已,父子俩在交谈的时候又提到了杨开慧,毛主席听后沉默了很久。    

后来毛主席听说毛岸青与刘思齐的妹妹邵华十分和睦,毛主席内心里十分欣慰,于是劝导两人尽快结婚成家。1960年,两人在大连结婚领证。两年后,两人回到北京,聊起家乡的事情时,毛主席让他回湖南老家看看亲戚,同时去母亲坟上扫扫墓。回到家乡和亲戚们见完面后,毛岸青和邵华在母亲的坟前坐了很久,一直不舍得离开。    

随着毛岸青夫妻两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腿脚也不如以前利索了,到晚年那段岁月的时候,毛岸青经常思念母亲,想着回家乡再看看,但身体状况却不允许。    

2007年3月,毛岸青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他的临终遗愿就是葬在妈妈杨开慧身边。

一年后,2008年6月,妻子邵华也因病逝世,临终前也留下遗愿,要和妈妈杨开慧葬在一起。

最终,毛新宇为父母完成了这一遗愿。    

花开无田
有趣的历史,以史为鉴 ,以史为镜,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