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大师的建筑被批“浪费钱”,美术馆维修高达3亿日圆!难道为了艺术,就要失去建筑师的专业性!

体娱   2025-01-27 19:05   湖北  

点击左上方“一事观天下” ,然后点右上角“...”,最后设为星标★

只有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这个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日本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以其融合日本传统与现代特色的独特建筑风格备受全球推崇。他擅长运用天然材料,展现质朴且环保的美感,其作品如 浅草文化观光中心马头广重美术馆及 东京国立竞技场 等,皆成为建筑界的重要范例。

然而,这位备受世界潮人热捧的建筑师,近日却在日本国内掀起了争议。部分当地居民质疑他的设计实践,直言这些项目不过是耗资惊人的“花瓶工程”,究竟发生了什么?

12亿日元打造的艺术场所

如今又得斥资3亿日元修缮

2000年,隈研吾在枥木县珂川町设计了马头广重美术馆,主要用于展出歌川广重的传统浮世绘作品。美术馆建筑以在地特色材料建造,包括芦野石、竹子,尤以使用当地八沟杉建成的廊道最为知名。

整座建筑耗资约12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100万元)建成,被誉为融合地方文化与当代建筑精髓的典范之作。

然而,24年后的今天,美术馆屋顶的八沟杉百叶已经损坏严重,急需翻修。原本,县政府计划融资1至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00万元至1500万元)展开全面整修。然而,这笔巨额修缮费用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

他们认为,建筑师最重要的职责是确保建筑的耐用性,而不仅仅追求所谓的艺术感,地方政府也应该在维护建筑方面更加负责。

屋顶腐坏、装饰霉斑

艺术感能否抵消现实成本?

事实上,美术馆的屋顶早在五年前便显得破败不堪。肉眼所见可辨,木质屋顶腐坏、断裂,装饰霉斑横生,呈现出令人心疼的老化景象。

如今,这些损坏却需要偏远乡镇拿出巨额资金修缮。许多居民批评,这是建筑师为了追求理念而忽视实用性,最终要用纳税人的钱来“买单”。种种质疑让隈研吾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批评,隈研吾如何回应?

承认早期技术限制,发起募资却遇冷

面对质疑,隈研吾选择了坦诚沟通,他发布公开信,解释了早期设计的初衷及现实窘境。他表示,当时采用木质屋顶,是为了呼应歌川广重浮世绘作品中“骤雨”意象的诗意表达。

然而,由于当年的技术水平有限,使用的木材保护涂层效果较差,导致损耗加剧。为了改善这些问题,计划对现有木材结构进行更换。

此外,隈研吾还发起了公众募资活动,希望能够缓解资金压力并得到更多支持。他本人也承诺将亲自主导修缮工程。

然而,筹款反响却不容乐观。在第一轮90天的募资期间,仅有70余人参与,仅筹集到118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8万元),目标完成度仅为11%。

第二轮的筹款计划更是惨淡,截至筹款期限仅剩不到一个月时,总金额仅达17万日元,参与人数更是不到10人,目标完成度低至1.7%。

如此冷清的回应,显然反映了居民对于项目的支持十分有限,也让修缮工程进度延后至今。对此,隈研吾团队表示,将在未来继续努力筹措资金,以推动项目顺利完成。

大师作品的光环下

是否忽略了地方居民的切身需求?

像隈研吾这样的国际级建筑大师,向来不乏推崇者。无数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斥巨资,只为贴上大师名号的标签,以期打造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流量和外界关注。

在他们眼中,隈研吾的作品是高级感艺术性文化底蕴的代名词。然而,当一座座“光环建筑”落地时,地方居民的实际感受却往往被忽视。

在美术馆本身的价值被世界称颂的同时,许多当地居民却无法接受“高概念设计”留下的长期隐患。在他们看来,再多夺人眼球的设计理念,也不及建筑的耐久性重要。作为一座服务社会的公共设施,美术馆的维护责任和现实意义显然比艺术美感更为重要。

隈研吾的设计或许不乏革命性的意义,但也衍生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追逐艺术的同时,是否真正关注了居住在周边的人们的实际需求?对于这一争议,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与我们一起探讨!


如觉得有趣,请顺手点个【赞+【在看


一事观天下
每天分享这个星球上正在发生的趣闻趣事,带你一起长见识,看看各种新奇的人和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