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课程 | 工程院士来附中啦!

文摘   2024-12-19 22:32   重庆  

为深入实施“英才计划”“强基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识别、选拔、培养、升学的通道,不断提升国家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西南大学附中创新性开设了致力于科学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院士大讲坛”,与博士教师讲堂、前沿科技领航课程、人文强基升级课程等共同构成西南大学附中为学生生涯发展奠基的 “三群一线”特色课程体系中的高阶学问课程。

挥毫成典,出口成章。

西南大学附中“院士大讲坛”邀请国内外顶尖院士及科学家,他们走上中学讲台,分享最前沿的科研成果,解读科学背后的奥秘,带学生领略科学世界的壮丽景象。在这里,每一缕思想的火花都能点燃求知的热情,每一句智慧的箴言都能领悟科研的真谛与方法。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院士们不仅是学术殿堂中巍峨矗立的巨擘,更是科学薪火相传的智慧使者,学生在耳濡目染间汲取科学精神的精髓,树立正确而崇高的人生价值与世界观,为生涯幸福铺设一条意义非凡的大道。


院士大讲坛启幕

《我与新质生产力》

12月5日,西南大学附中院士大讲坛在万象楼阶梯教室盛大开启。此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杨华勇院士作为开讲嘉宾,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谢守勇院长,西南大学附中欧健书记、张勇校长、黄仕友副校长莅临现场,与西南大学附中课程创新中心老师及初三年级广延班的师生们共襄盛举。



嘉宾介绍

杨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政协常委

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专家

现任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主席,《生物设计与制造(英文)》期刊主编。他在电液控制基础理论、基础元件和系统、以及盾构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形成了“理论-元件-系统-装备-应用”完整的技术路线,对我国机电液装备的自主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他的研究方向还包括智能制造和生物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排1)和二等奖(2003,排1),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3),被授予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17)、浙江省“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2021),首届“全国科创名匠”(2024)。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颁发约瑟夫.布拉马奖(2018),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罗伯特E.柯思基终身成就奖(2021)。

在以《我和新质生产力》为题的精彩讲座中。杨华勇院士深入浅出地分享了四大主题:我与新质生产力的渊源及意义、原子级制造的前沿探索、生物制造的潜力以及机器人表情控制的创新。

他聚焦于制造业的创新浪潮与发展蓝图,特别是原子级制造这一关键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杨院士追溯了制造业的辉煌历程,从毫米级到纳米级技术的飞跃,再到原子级制造的崭新纪元,深刻揭示了这一领域在医疗、能源等前沿科技中的巨大潜力。他强调,我们正步入“原子时代”,原子级制造将催生一系列革命性的制造原理、方法和技术,亟需依托高端科研平台,全面提升研究水平,这对于激发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乃至引领全球科技产业革命,具有不可估量的基础支撑作用。


杨院士还引领学生们探讨了大科学装置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阐述了制造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融合的趋势,剖析了未来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激励学生把握时代脉搏,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他寄语青年学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制造强国的梦想,不仅依赖于机械工程学科的崛起,更得益于信息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了新路径。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助力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更为青年一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他坚信,同学们定能把握时机,携手共进,让新质生产力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

讲座尾声,同学们反响热烈,他们结合自身研究兴趣、学科竞赛经验或跨学科视角,积极提问。杨院士则以耐心且专业的态度,逐一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学生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将深化对原子级制造技术的理解,关注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趋势,积极准备迎接未来挑战,投身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讲座结束后,学校领导再次向杨华勇院士表达了深深的谢意,感激杨院士对附中教育事业的鼎力支持。在领导与学子们的共同见证下,杨院士笔走龙蛇,留下了“恰同学少年,祝百十芳华”的墨宝。这一题词,既饱含对附中学子满怀深情的话语和热切的期待,也寄托了对附中110年辉煌征程的衷心祝愿与温馨情怀。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院士大讲坛把前沿科技的种子播撒在西南大学附中这片教育沃土上。

在这里,科技与人文交织,智慧与情感共鸣,西南大学附中这片孕育梦想的摇篮,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着科技的浪潮。

在这里,学生们为深邃的学术视野、前瞻的科技洞见所震撼,也为前辈对青年人发展的殷切叮嘱而感怀。

怀着万千敬意,附中学子执笔抒怀,向院士写下了一封封真挚动人的感谢信。

这不仅是纸张与墨迹的简单交汇,更是附中学子对智慧灯塔深深致敬的诗意表达。一封封感谢信,不仅是对知识的礼赞,更是科技长征路途中前后辈智慧与梦想传承的美丽见证。

嘉陵江水悠悠,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梦想,也见证着西南大学附中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与对教育的深厚情怀。让我们共同期待,借助“院士大讲坛”这一平台,西南大学附中能够涌现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共同引领未来的科技潮流,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公众号为原创

如需转载,敬请联系

END


图片 | 信息技术中心

文字|课程创新中心

编辑|党政服务中心 唐    璨

评阅 | 杨    晶  汤蕊嘉

审校|党政服务中心 李宗涛

总编|刘汭雪


推荐阅读

附中荣耀 | 信息学竞赛再创佳绩

生涯课程 | “心灵魔法师”带你解锁学习秘籍

百十华章 | 乐动心弦,礼赞华章

西南大学附中
展示学校活动动态,传播教育服务资讯,学校品牌宣传,公益服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