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伊始,维斯特加德教授介绍了剑桥大学八百年的建校历史与独特的学院制(College)传统。他强调,剑桥大学作为一所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以最新科研文章为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及讨论,推动学术共同体的师生共建。
维斯特加德教授深入探讨了批判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与开放心态中的重要意义,这一技能的习得不仅会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环境,也为其生涯发展与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维斯特加德教授专注于决策心理学研究,在此次讲座中,他凸显了“知道”(Knowing)与“理解”(Understanding)在学习过程中的本质区别,以横向思维(Later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大局观思维(Big Picture Thinking)为核心概念,展示了多维度思考与推理技巧,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to think outside the box),进行辩证性思考,并情景化解读语言文化的隐微之意。在维斯特加德教授看来,这种学习方式和认知心态的转变,有助于帮助学生不再完全依赖重复记忆来固化知识点(Memorization),转而主动探究知识被生产的过程(Understanding),激发大脑的信息处理与深度学习能力,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
讲座过程中,维斯特加德教授不仅细致阐释了批判性思维的理论成果,还灵活穿插了多个生活情景和经典案例,诸如琳达问题(Linda Problem)、 桌椅应选用四角还是三角、MBTI性格分类法(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等,调动现场学生积极思考与互动。整场讲座妙趣横生,富有启发。
在问答环节中,维斯特加德教授与师生及家长的互动热情依旧高涨,讨论热烈。对于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甄别信息、运用AI工具以避免偏狭心态与惰性思维的问题,维斯特加德教授鼓励大家大胆质疑、合理假设、理性推理、洞察真相,也建议师生充分挖掘AI的工具潜能,学会善用AI、巧用AI,让AI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研究。
讲座尾声,家长提问名校更青睐哪种类型的学生,维斯特加德教授表示,他非常期待与具备批判性思维的学生进行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他还以剑桥大学为例分享了研究型大学入学面试的技巧,他强调在回答有挑战性的问题时,面试官侧重关注面试者的应对能力,特别是面试者如何运用分析技能来解决问题,而非答案最终的正确与否,这其中批判性思维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庸》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代先贤关于思辨启迪真知的智慧,至今回响于现代批判性思维的讨论之中。当今数字革命方兴未艾,媒介技术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更应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以理性抵挡盲目,以智慧捍卫人性。
新时代呼唤创新型和开放型人才。西南大学附中致力于邀请国内外教育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分享,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一次次真切交流中感受到知识与分享的力量,在差异中寻求理解,在交流中激发创造,在思考中孕育新知。
公众号为原创
如需转载,敬请联系
END
图片 | 信息技术中心
文字|国际课程中心 谢艾玲
编辑|党政服务中心 唐 璨
评阅 | 张 柒 刘 迪
审校|党政服务中心 李宗涛
总编|刘汭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