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这个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果”,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水果,还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
民间有“一个柿子八味药”的说法,意味着柿子的各个部分,包括果肉、柿蒂、柿饼和柿霜等,都能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润肺止咳、治疗胃病和平抑肝阳等。
柿子的历史悠久,最早在《礼记》中被提及,而《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分别详细记载了其培育方法和药用价值。中国有多达1058种柿子品种,遍布大部分地区。
在过去,柿子和柿树帮助人们度过饥荒,承载着乡愁,还能缓解病痛。
唐代《酉阳杂俎》总结了柿子的“七大好处”,后人补充为“十德”,包括长寿、提供阴凉、无鸟巢、无虫害、可做家具、能沤肥、可养家、能治病、象征吉祥、育人等。
其中,“治病”这一功效使柿子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成为民众的“救命粮”和“治病果”。
从中医角度看,柿子味甘微涩、性寒凉,归脾胃心肺大肠经。其花、果、叶等8个方面均可入药治病。
例如,新鲜柿肉可治脾肺和肠道常见病;生柿汁能镇咳、除热痢、止便血;
柿漆可平肝潜阳、治肝风头痛;柿蒂是降逆止呃、治夜尿频多的要药;
柿皮是清热解毒的外用良药;
柿饼与鲜柿肉功效近似,可止咳、止呕、止血淋;柿霜能清热、润燥、化痰、除肿痛;
柿叶泡茶可生津止渴、缓解肺热咳嗽、消肺气胀。
柿子在中医上用途广泛,作为“肺药”能润肺止咳;作为“脾药”可养脾健脾;作为“胃药”可缓解胃痛、反酸、肿胀;作为“心药”能宁心安神;作为“肠药”对腹泻、痢疾有缓解作用;作为“肝药”能平肝潜阳;作为“血药”可治疗月经过多、崩漏、咳血、咯血等;作为“肾药”对夜尿频多有效。
尽管柿子益处多多,但食用时需注意:成熟柿子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未熟透的生柿子苦涩,可能引起肠胃和口腔不适;
胃酸分泌多者不宜空腹吃柿子,以防胃结石;
柿子甜腻伤牙,牙周疾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脾胃虚寒者也最好远离;柿子不能与酒、茶水同服,否则会生成难消化物质,导致身体不适。
此外,为了延长柿子保存期限、让口感软糯有嚼劲,甜度和风味更加独特,也更容易携带和运输,通常还会将柿子加工成柿饼。柿饼和柿子在营养功效上差别不大,像下方这种新鲜柿饼,也是非常受大众喜爱的。
总之,柿子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水果,但在食用时需充分了解其功效与禁忌,合理享用,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益处,避免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