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设为星标⭐
进入小样的美育生活
🥂我以前特别喜欢写收纳的文章,
大家也因为这些文章认识我,喜欢上我。
但是最近可能大家也发现了,
这两年我有关收纳的文章写的越来越少了。
后台也会有很多姐妹问我,为什么不写收纳的干货了,
等着我陆续更新。
其实在这两年时间里,比起整理房间,
我更多的是在整理我的内心。
不管是收纳还是断舍离,虽然表面看到的,
是在收拾我们的房间,各种各样的物品,
但背后是毫无章法的欲望和杂念。
而我之所以削弱收纳的方法,技巧和心得,
是因为我发现每个人变化的轨迹是不同的,
做选择的心态也很不同。
所以我更愿意跟大家聊聊如何去整理自己。
不只是身边的物品最后到达一个极简的状态,
对我来说,内心的极简状态,
也是一种最终的归宿和最治愈的力量。
人是生活在物质世界的人,我们身边的环境,物品,
以及我们整个人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都是内心和身边的物品产生的反应。
我们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家就是什么样子。
所以,顺理成章的,如果我们变了,
我们的家也随时可能变样子。
我们跟身边的任何一种关系,都在不断发生互动,
产生化学反应。
但“爱收纳”不等于“会收纳”。
举个例子:
喜欢收纳的姐妹都买过收纳盒,
但这些收纳盒似乎是有“魔力”的,
因为只要有盒子,我们就会想尽办法去把它们填满。
各种各样的物品,分门别类的标签,
可当我们把最后一个盒子填满的时候,
我们是不是需要思考一下——
所有的东西,真的是我们需要的吗?
我们喜欢上了收纳工具,
而那些收纳盒不过是我用来逃避选择的工具。
它们让我的杂物看起来井井有条,
但实际上,这些只是被隐藏起来的负担。
这种保留,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忽视。
极简以后,生活、时间、精力和空间,
都留给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我们之所以对物品难以割舍,有的是因为自己的混乱,
有的是因为自己的恐惧,有的是因为太懒太依赖他人。
准备过多的收纳盒,其实是不愿意扔东西,也不敢扔东西,
本质上是在逃避问题,逃避选择。
其实只要花点时间思考一下,
才发现很多收纳盒里的东西其实根本就不重要。
恋爱和婚姻关系,也是一样。
那些难以放手的人,
往往都是被安排习惯的,自己没有安全感的,没有选择权的人。
那些能够果断放手的人,
并不是因为他们冷漠,不爱了,不珍惜了,
而是因为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值得珍惜的。
他们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专注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会断舍离 ,热爱断舍离的人,是有决断力的,
虽然这个决断的过程非常难。
但或许正是我们修行内心的关键。
我们不是需要越来越多的收纳盒,
而是需要越来越少的收纳盒。
那些堆积如山的物品,就跟我们堆积如山的杂念一样,
有的排山倒海,有的心如死灰,
有的看上去物品码得整整齐齐,强迫症似的整洁漂亮,但不好用。
有的东西多到塞得满满当当,看上去也平安无事,
但不能轻易触碰,不然乱给你看的时候,就是一场雪崩。
我们的生活,需要的是做减法。
别给自己各种各样的借口去合理化突发的杂念和欲望,
成长路上所羁绊的很多东西其实都不是我们必需的。
可以选择放下,包括不幸福不融洽的两性关系。
记得高中的时候,看过一本书,
是陈丹燕的《鱼和它的自行车》。
说的是,想要平淡如水,还是跳出常规,
都要付出代价。
其实我们现在和很多物品,以及人际关系,
就像是鱼和自行车的关系。
鱼活着只需要水,自行车是累赘。
但很多人都是鱼——
想要欣赏陆地的风景,就必须放弃安逸的生活,
承受窒息的风险。
我们不能说鱼对,也不能说自行车是累赘。
不同的选择,就意味着会有不同的人生。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宗庄子说过类似的真理。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两条鱼被扔到了岸边,没有水了,
就互相用自己的唾沫湿润对方,帮扶彼此活下去。
但我想,跟“相忘于江湖”比起来,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要么彼此羁绊相濡以沫,要么放手,彼此相忘于江湖。
但如果是在相濡以沫的时候耗心费力在岸上苦苦支撑,
那的确不如转头回到大海,做两条自由自在的鱼。
我们可以有“相濡以沫”真心待对方的勇气,
也可以拥有在“江湖”里远远的望着对方,彼此畅游的底气。
比起把自己困在“放不下”的舆论牢笼里,
愿赌服输的心态,更胜一筹。
拿得起,放得下,珍视自己。
毕竟,越是被物质所困,就越被世俗的舆论牢笼所困,
像是被收纳盒紧紧裹住的那些杂物,
我们就越看不清,理不顺自己的思绪,
接下来就是逃避,妥协,放任。
又何谈珍视自己?
当我们珍视我们自己的时候,
很多物品的去留就显而易见了。
当我们珍视我们自己的时候,
跟眼下的亲密关系是继续往下走,
要好好维系,还是可以放手,
也显而易见。
在这个物质丰富、人权自由的时代,
学会放手,学会选择,
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和重视,
才是真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