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小张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已经面试了30多家公司,依然没收到offer。
这让我想起了2025年即将毕业的1222万大学生。
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许多人可能都像小张一样,面临着就业的重重压力。 2025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接下来的13年将持续增加,并在2038年达到峰值 。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无疑是个令人焦虑的消息。
那么,未来的大学生和家庭,应该如何应对如此激烈的竞争?
这背后又隐藏着哪些深层次的问题?
毕业生人数激增的背后,是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加
1
从数据来看,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人,而到了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增长了超过十倍。
这种巨大的变化,背后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展。
毕业生人数激增的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为什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很多人会认为是因为 岗位不足 。的确,伴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很多传统岗位正在逐步消失,尤其是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已经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
专业的集中化和扎堆现象 也在加剧就业难题。
近年来,热门专业如计算机、金融、管理等,吸引了大量考生报考,导致市场上供过于求。
而一些相对冷门但具备行业深度的专业,反而因为报考人数少,人才供给不足,成为就业的“蓝海”。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加, 学历贬值 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曾经能够保证一个好工作的本科文凭,逐渐失去了过去的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成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避风港”,这却只是延迟了就业压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育扩招与社会需求的错位——究竟是谁的错?
2
有人不禁要问,这样的就业困局,是否与高校的扩招有直接关系?
事实上,高校扩招的初衷是为了普及高等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高校的培养模式却未能及时跟上。
高校扩招,是否造成了专业扎堆?
很多时候,学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跟风选择那些看似热门、就业率高的专业。 “选专业就像选择人生的跑道,起点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这条跑道是否适合你” 。
如果大家都涌向同一条跑道,竞争自然会异常激烈。
一些与新兴产业和技术相关的专业,因为知名度低或就业前景不明确,反而少有人问津。
未来13年的就业峰值——如何面对2038年?
3
根据预测,从2025年到2038年,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并在2038年达到峰值。
这一数据无疑给未来的大学生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焦虑。
那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认为,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社会和个人都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调整。
1. 高校需要进行学科优化与调整
近年来,教育部已经开始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的调整,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红牌”专业,新增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兴学科。 未来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与社会、产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 。
高校应当更加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主动布局新兴学科,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经济等领域,培养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 学生应更注重技能而非学历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学历固然重要,但掌握核心技能往往比学历更有用” 。
无论是编程、数据分析,还是新能源技术、无人机操作,未来的就业市场将更加青睐那些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毕业生。
学生和家长们在选择专业时,不应仅仅看重学历的“含金量”,而应更加关注这些专业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实际技能。
3. 政策的支持与就业环境的优化
面对未来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政府和社会也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
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经联合出台了多项政策,旨在通过优化就业环境、拓展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严禁招聘企业在招聘信息中设置不合理的学历、学校要求,禁止性别、户籍等歧视性规定,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可以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结语
4
202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222万人,接下来的13年,这一数字还将不断上升,直至2038年达到峰值。
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育的目标不单是培养“学历”,而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核心技能的“人才” 。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思考如何让教育真正服务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